茶事里的光阴

摄影:薰衣草

茶事里的光阴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我儿时的记忆深处,一直有那茉莉花茶的味道和伏茶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家里来人,总是在炉火上熬一壶红红的伏茶,也叫砖茶,大概它形似砖块吧,且压的特别的硬,我总是用菜刀的后尖使劲的剁下去,用劲小了只能剁下来一小块,大了就会剁下来一大块,每剁下一大块来就觉得很有成就感,一次剁碎小半块,连同那些茉茉草草的全都收起来装到空玻璃瓶里。以便再熬茶的时候,就不用再这么费事的剁了,不小心还会剁到手指的。家里来了贵客,妈妈才会在伏茶里调上白糖的。现在条件好了,妈妈还是会在伏茶里调白糖或者就是冰糖,大多数的人都喜欢喝甜的,当然好喝了。

还有茉莉花茶,记得好象是当年任村主任的父亲,专门招待下乡的那些官员干部们时才泡的茶叶。有星星点点的茉莉花瓣,不用把茶壶放炉火上去熬,抓一小撮丢在白色的带耳抓的陶瓷杯子里,用暖壶里的水一冲泡就可以了。就这样,父亲还是要给挖一勺白糖,用一根筷子搅动一下,以便白糖能充分的溶解在茶水里,但是我很喜欢那个香味,这个味道一直漂浮在我少年时期的记忆里,很美很美。如今我已经十年之久没有喝过茉莉花茶了,这回忆突然让我特别的想念这个味道。

茶事里的光阴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几年与两位爱茶品茶藏茶的闺蜜每每聊起天来,她们总会聊及茶道来,从她们那里吸收到一些关于茶文化的知识片段。

在这之前,我对茶文字知之甚少,没有热爱,更别提去象她们一样,人手一本《茶经》研究了。她俩具备了齐全的功夫茶具,而我也仅仅只是拥有几套大茶杯,玻璃的待客,紫砂的收着,陶瓷的自己用着。因为夫君不爱喝茶,之前我几乎不怎么买茶叶,近几年来,不知怎地,家里茶叶多了起来,几乎都是朋友们送的。还有各种养生茶,而我真不是什么讲究茶道茶艺之人,喝茶也喝的很粗糙,随便拿个大杯子放些茶叶进去倒了开水,泡一两分钟喝就行了,从没有细品过茶之味。反正,较之白开水总是有味道的,有香气漂着的。就这样,我每天换着不同的茶叶冲了喝,也不知道它们是什么茶?

但,通过闺蜜们给我普及茶文化,也改了之前冲茶不洗茶的习惯。不是懒,没了解茶道之前,我是不知道还有洗茶这道工序的。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我想我还需要慢慢的参悟。

后来,老被朋友约去喝功夫茶,一去就是消磨一个下午的时间,在她家的阳台上,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照着。一边喝着她冲泡的淡黄色的茶水,一边聊着女人家乱七八糟的话题。再吃着她备的一桌子的各种甜点、干果、水果真得很享受。我们好象从来没有聊过这茶的好坏,我只是喝茶,而不是品茶。

因为,被身边这些朋友们耳濡目染,我似乎也渐渐的爱喝茶了,也慢慢的留心起关于茶的一些文化来,当然如今这信息时代只要你想了解,百度一下什么都有。

爱上普洱茶,是因为闺蜜从昆明寄来两块好茶饼。一开始我是不太喜欢喝的,有点苦涩的味道,她说常喝有助于消脂减肥。所以我每天冲一大杯,放了蜂蜜喝着,结果是越喝越胖了。我想是因为我心太宽了,都说心宽体胖,自以为喝了这“减肥茶”想怎么吃都不胖呢。直到我喝光了那两块茶。也没有瘦下来。却喝出茶瘾来。闺蜜再不给我寄了。

我只好网购,结果购来的茶没有她寄给我的好,上网一查,才知道普洱茶有生茶熟茶之分。我网购的是熟茶。熟茶性温和,生茶性凉。以前我喝的是生普,怪不得味苦呢。

后来,另一闺蜜又给我寄来一块竹壳普洱熟茶,没舍得喝,先收着。还有一盒信阳毛尖。闺蜜还特意交待了用80摄氏度的开水冲泡,因为都是茶尖很嫩,水温过高会破坏茶叶里所含的维生素。我照她的方法冲泡了,首先是茶香四溢,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总之闭着眼闻着那弥漫开来的茶香很陶醉的,入口很甘醇香甜。当然还有闺蜜的味道也很入心。还有几泡与众友友们分享了。

在两位闺密的影响下,我也置办齐了全套的功夫茶具。紫砂壶,陶瓷杯,玻璃公道杯反正一应俱全。跟买衣服似的,买茶具也上瘾。现在,我也变成了老茶客了,没有茶的日子总觉得缺少了一种情趣。

但是,最爱喝的还是冬日里,妈妈在炉火上熬的红枣茶,色香味俱全,又解渴又解馋又养生。每次回妈妈家,一进家门,一家三口人手一个玻璃杯,倒上红枣茶,先喝上一杯。围在炉火边,听着妈妈的絮叨,感觉很温馨,很快乐,很享受。

茶事里的光阴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茶事里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