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挥刀之后的那些话

       “11月13日,湖南某中学学生和班主任产生口角,学生拿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刺向老师,老师经抢救无效死亡……”大早上看到这样的热搜头条,除了荒诞愤慨之余,又有一些些的恐慌:我等会上课的时候,要不要穿上防弹衣。羽绒服大概是挡不住刀子的吧。作为一名高中教师,自嘲以外的,更多的就是延伸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了。

       “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不知道那名学生在挥刀刺向自己老师的一瞬间,有没有过哪怕一丁点儿的后悔和恐惧。但我想,在他拔刀的那一刻,更多的怕不是一种江湖式的快意恩仇和替天行道的侠士气概吧。“我们早就看你不爽了,今天正好是个机会!受死吧!”读起来轻快,写下来沉重。当个体矛盾,师生矛盾,教育矛盾引发的冲突,最终的了结形式是以一场真刀真枪的以命相博来进行完结,那学校真的就成了腥风血雨的江湖了。学校作为孩子受教育的场所,也是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是什么让这一切变了味,又是什么让校园伤害,成为了一种常态?

       在我这一代的人的心里,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不可动摇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大概是我们听的最多的了。小时候听到街边的肉摊老板对着不听话的孩子就是几个毛栗子,还要教育到“你老子我没读到多少书,但是也晓得不能跟老师翻呛,你倒好,还敢跟老师吵架!”说完,又是几下招呼到孩子脑袋上。很坦然的说,我选择成为一名老师的初衷,除了虚无缥缈的理想之外,更多是,我希望看到孩子们在和我一起的时间,经历成长和蜕变的时刻。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舆论的风潮,社会大众的评论,都把教师这一行业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殴打学生,是师德的缺失还是教育的失败?”诸如此类的标题,不止一次的进入我们的视线,当新闻媒体的焦点集中在老师身上,讨论老师做法是否失当,是否过激的时候,教师这一职业的权威性和正义感正在一点点的被消磨殆尽。诚然,现在的社会需求决定了新型师生关系和教育目标的再更新和升级,但是教育行业和教师职业,是需要权威和被尊重的,这种权威可以是对知识的敬畏,对老师的敬佩,对自我改变的感恩;这种尊重体现的绝对是全国家乃至整个民族对于知识,对于未来,对于世界的尊重。教师,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载体,无论应试体制下的功利分数教育,还是国际化视野下的素质教育,都只是一个教育行业的一个影子。随着舆论的制约,学校体制的改革,家长的反馈,社会的评价,民众的口风都开始介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各自在这个圈子里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又有谁注意到教师这个群体,他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正在逐渐减弱,更惶恐谈及权威和尊重了。

       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的巨量爆炸,让一些孩子们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神往,从而发奋图强,踏实努力,慢慢的走向人生巅峰;也让一些孩子知道了怎么样可以高效的发泄自己的情绪,用什么样的工具捅人怎么捅最快捷,发泄完了还不忘转告一声家人“我刚刚杀了你爸爸”。坦白说,看到这一切,一阵强烈的心悸扑面而来,让我一度开不了口。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写的一样:那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我们未来一切皆有,我们未来一切皆无;我们一起走向天堂,我们一起走向地狱。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后续会有如何的处理,我也只知道,那个在眼睁睁看着自己爸爸被担架抬走,声泪俱下的哭喊,那一声“爸爸”,却是再也不会有人应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在挥刀之后的那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