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天文学家,从“杞人忧天”说起--《夏小正新考》读后感

战国时期《列子》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这也是著名成语“杞人忧天”的来历。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为了考证干支纪年法的由来,我购买了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其中买了一本何新的《夏小正新考》。《夏小正》是目前认为最早的上古中国的科技大全,其中相当一部分历法是夏朝的。根据现代天文学家的分析,《夏小正》记载的天象有一部分是公元前2000左右的,而这正是史书中夏朝的时代。古往今来很多名人对《夏小正》进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孔子,《史记》上说:“孔子正夏,学者多传夏小正云。”说明那个时代《夏小正》还是很流行的,而孔子正夏时的主要资料来源,就是杞人。没错,就是杞人忧天的那个国家的人。

现存的《夏小正》是经传合一的,也就是说真正的原作和后人的解读注释是放在一起的,所以很难搞清楚哪些是原文哪些是后人牵强附会的东西。而何新在《夏小正新考》里把经传分开,我们可以通过他和更多史学家的分析,了解到《夏小正》埋藏着多么宝贵的财富。

在史书上,夏朝是一个辉煌的朝代,而非现代考古学发现的牵强的准夏朝遗迹所能比拟的,即便是被很多专家学者推崇的“二里头”遗迹,该项目的考古发掘小组负责人许宏先生也是极力建议将其归为先商而非夏朝。与迷信占卜的商朝相比,夏人喜欢观天象,所以很早就有了太阳历法,《夏小正》里一年有十个月,每个月太阳行走36度,这是典型的太阳历,和阴历无关。结合《竹书纪年》中“孔甲乱夏”等关于干支使用的史料记载,我认为干支纪年法和干支纪日法均源于夏朝,并据此认为汉朝后逐步完善的干支纪年(隋唐时期结合了属相成为生肖纪年)的起点是立春,与阴历正月初一毫无关系。

武王克商后,强盛的周朝崛起,周朝尊夏朝为先祖,并认为无法和当年更为强大的夏朝相提并论,主动降低一格,不称帝而称王,也称天子。周朝找来夏朝的直系后裔,并封给他们土地,成为周朝最尊贵的诸侯国,这个国家就叫杞国。没错,还是杞人忧天的那个国家。

杞国一直使用夏朝历法,孔子正夏时,从杞人那里得到不少珍贵史料。而杞国人继承了夏朝的优良传统:热衷观测天象。

原来,杞人忧天并非是因为杞人庸人自扰,而是杞人更擅长天文!!!

公元前445年,杞国被楚国所灭,很多关于夏朝的资料被楚国的贵族获取,楚国最著名的文学家屈原曾写出《天问》,正是与此有渊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最早的天文学家,从“杞人忧天”说起--《夏小正新考》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