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病因
中医学对病因的认识,就是通过诊察病人各种症状、体征,结合发病时的自然环境、人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求病因。这种方法,即通常所说的“审证求因”或“辨证求因”。因此,了解各种病因的性质与特点,主要在于掌握它们所致病证的相应临床表现。
关于病因的归类,历来方法较多。主要的是“三因”学说,它把病因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类。这种归类方法认为,六淫邪气致病为外因;五脏情志所伤为内因;饮食、劳倦、房室、跌朴、金刃以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本章对病因从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倦、外伤及虫兽伤害、寄生虫、痰饮、瘀血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本是自然界气候的六种变化,简称“六气”,即春风、夏暑(火)、秋燥、冬寒、长夏湿。由于六气的不断运动变化,而决定了一年四季气候的不同。当人体由于某种原因而致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或气候的急剧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时,六气就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这种致病的“六气”,就称为“六淫”(又称六邪)。”淫”,就是太过之意。
六淫,做为外感病的致病因素,有如下四个特点:其一:六淫为病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或居住潮湿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其二:六淫邪气即可以单独作用于人体而致病,也可以两种或三种邪气同时侵犯人体而发病,如风寒感冒、暑湿泄泻、风寒湿痹等。其三:在发病过程中,六淫邪气不仅常互相影响,并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风寒不解可以化热,暑湿久羁可以化燥伤阴等等。其四:六淫致病,邪气一般从口、鼻、皮毛侵入人体,故称为“外感病”。
此外,还有些并不是由六淫邪气引起的外感疾病,但也出现类似风、寒、湿、燥、火的证候,临证时为了与外感六淫邪气相区别,分别称之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这种内生的风、寒、湿、燥、火,是由于脏腑功能活动失调而产生的,它们与外感六淫邪气的病变是有区别的,因其不属于 六淫致病,故不列入本章,将在“脏腑辨证”中分别介绍。
(一) 风
风邪,多见于春季,但其他季节亦可发病。风邪的表现是以自然界的“风”的现象来比拟人在发病时所出现的一系列症候。自然界的风是一种无形的、流动的气流,来去较快,时有时无,变化多端,无孔不入。所以,我们应从风邪的特点和常见的风证两方面来认识。
1.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1)风邪为百病之始,能兼其它邪气 寒、湿、燥、热诸邪,每多依附与风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之类。所以,风邪往往为外感疾病的先导,前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为百病之长”,都是这个意思。
(2)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伤人阳位 风为春季之主气,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故属阳邪。所以风邪伤人,容易侵犯人体的阳位,如:上部(头面、巅顶等)和肌表(皮毛、腠理、肌肉等),并使皮毛腠理开泄,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
(3)风性善行数变 “风性善行”,是指风病的病位游走不定而言。如痹证,若其关节疼痛是上下左右走串不定的,这属风邪偏胜的病变,便称它为“行痹”或“风痹”。
“数变”是指风邪所致的病证,变化较多而且迅速的意思。如常见的一些外感病,由于多以风邪为先导,所以发病一般多急,传变也比较快。又如内伤病中的“中风”,其发病往往是卒然晕倒,不省人事,以其发病急骤,便称之为“中风”、“卒中”。
(4)风性主动 所谓“动”,是动摇不定的意思。诸如临床常见病症中出现眩晕、振掉、四肢抽搐,甚则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直视等症状,都属于风的证候。
2.常见风证
(1)伤风证 发热恶风,汗出,脉象浮缓,或并见咽喉痒,咳嗽,鼻塞流涕等。
(2)风寒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骨节疼痛等。
(3)风热证 发热重,恶寒轻,或有咽红咽痛,小便黄,舌边尖红,脉浮数等。
(4)风湿症 发热(以午后为重),汗出恶风,头身重痛,舌苔薄腻。
(5)风水证 发热恶风,头面肿,或一身悉肿,小便不利等。
(6)风疹 皮肤瘙痒,漫无定处,此伏彼起。
(二) 寒
寒是冬季的主气,寒邪袭人,有伤寒与中寒之分。凡寒邪伤于肌表,则为“伤寒”;而寒邪直中脏腑的则为“中寒”。寒之病变,有内寒、外寒之分。内寒与外寒(伤寒、中寒)不同,它是人体阳气不足的反映。虽外寒与内寒不同,但它们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如阳虚内寒的人,容易感受外寒;外寒侵入人体,常损伤人阳气,导致内寒的产生。
1.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如寒邪外来,卫阳被郁,就会出现恶寒。若寒邪直中,损伤脾胃之阳,就会出现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若寒邪损伤脾胃之阳,以致不能发挥温养肢体,蒸化水谷的作用,便会出现身寒肢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水肿等症状。
(2)寒性凝滞 凝滞,即是凝结阻滞而不通畅的意思。与天寒地冻,水液凝聚成冰具有同样道理。寒邪使人体的气血凝结阻滞,不能通畅流行,往往发生疼痛,即所谓“不通则痛”,所以寒邪是形成多种痛证的原因之一。如外伤于寒,使营卫凝涩,则周身疼痛;寒邪直中肠胃,则脘腹疼痛等等。
(3)寒性收引 收引,即收缩牵引的意思。如寒邪侵皮毛腠理,则毛窍收缩,卫阳闭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脉紧。寒邪在经络关节,经脉拘急,可致关节不利或肢体冷厥不仁。
2.常见的寒证
(1)风寒证 恶寒发热,无汗,鼻塞咳嗽,甚至喘息,头痛身痛,肢节疼痛。
(2)寒痹(痛痹)证 关节剧烈疼痛,屈伸不利,得热则减,遇冷加重。
(3)寒伤脾胃 肠鸣泄泻,脘腹疼痛,呕吐食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