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又到了我们上微课的时间了,我感觉时间好快啊。看看我们的这个课程内容,今天已经进行到第七讲了。
上讲课来不及讲的内容,本来说是今天来讲,可是我看看时间,打算先完成我们大纲的内容。不讲不是说不重要,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其实我总会多准备些的,这是我个人的原因,因为我也是个完美主义者,我总想做到尽善尽美。
可是这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当我看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就顺其自然。对同学们的学习进度也就不那么要求了。今天就先继续我们的课程,对创伤治疗的应用方面是叙事里面实践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了。
那么之所以我要调整一下课程的顺序,把叙事疗法在创伤治疗方面的实践应用与在职场当中的实践应用调一下顺序,一个是因为我们刚学过重塑对话技术和见证对话。还有一个原因是创伤的话题还是比较特殊一点,我特别放在这个阶段来讲,是因为我们这个过程中如果有问题的话,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来讨论。
我会把在职场当中的实践应用到放在我们的最后一讲。借由职场当中的叙事疗法的一个实践应用,我们也可以回顾一下我们选择这个职业,以及这个职业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从而把这种自我解读的这个能力,迁移到我们的工作当中去。
下面我们就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六讲所讲的内容,因为在接下来有关叙事的实践应用的课程当中都会用到的。而且有同学在讨论群当中问:说我们已经学了那么多的技术了,外化、改写、例外、双重倾听、重塑和见证技术,那么这些技术是怎么使用的?是一步步严格按照步骤使用呢,还是可以不按流程来?
正好我今天在这里,也再重新的给大家强调一下,我们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了目标服务的,我们的目标不是来访者,是来访者的问题。我们也不是告诉来访者说你的问题是什么,我有办法帮你解决这个问题,消除或者是消灭这个问题,而是帮助来访者看到。他是如何被这个问题困住的。这个问题是如何找上他的,和他呆在一起有多长时间了?对他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我们做些什么能够让问题的影响离我们远一点,做些什么能够摆脱问题对我们的影响,对我们生活的控制。
要做到所有的这一切,首先要具有双重倾听的基本功,我们要能够听出来,来访者的希望隐藏在了他的哪些谈话的内容中。就像如果他说:这样的日子真没意思,我都不想活了。
我们以往所受的训练,会让我们马上听见他说的“我不想活了。”那么当我们了解了叙事理念,学了叙事疗法的有关技术之后,我们还应该能够听到他是想过有意思的生活。那么,我们能做的是帮他看到,他觉得有意思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怎么才能让他意识到呢?这个时候使用外化对话的技术,让他和这个问题隔离开来。我们和他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是如何影响他的生活的,我们这样问他,这个没有意思的生活是什么时候被他发现的?缠上他多久了?对他的生活影响是什么?他愿意一直被缠上吗?如果不愿意,为啥呢?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的几句问话正是外化的四个步骤,对问题的命名,影响,评估,和论证。
我想当问话进行到这里的时候,恐怕来访者都要跟我急了。谁不想过有意义的生活啊。例外线索就这样出来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继续刚才的过程,那这个有意思的生活是什么呢?如果过上这个有意思的生活,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喜欢你的生活有这样的改变吗?为啥呢?看看同样的步骤。这个时候却是让他看看他希望的有意思的生活对他的影响以及他的态度。
改写就是这样顺着例外线索完成的。当我们知道了这个有意思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奔着这个目标去了,而不是告诉来访者说你不能这样想,你要想想生活中有意思的多了去了,比如我们知道的一切有意思的事儿。
或者说你怎么不想想你的家人,你的朋友该怎么办呢?然后你就会发现,我们说了一大堆,徒然无功,因为来访者根本不感兴趣。
好,当我们听到他的感兴趣的是有意思的生活时,这个是例外。对来访者来说是不符合叙事主题的隐藏线索。这个时候顺着例外的这个方向将对话进行下去,对于来访者来说不就是一种疗愈吗?当来访者觉得在他的生活故事中,他活不活着对别人好像没有意义,或者说是找不到个人自我价值感时,让他回忆一下他的生活中,有没有谁喜欢过他,曾经帮助过他。压根没有人是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个帮助的。这样的练习,我在我的地面工作坊当中是试验过的。不会有这样的人的,一定会有一个人是喜欢他也帮助过他的。
这个时候重塑对话技术就起作用了,通过重塑对话技术可以让来访者不仅重温曾经的受助经历,想起自己是有人爱的,有人喜欢的,有人愿意帮助的,而且在接受帮助的同时,带给施助者的人生价值再现和强化,这种促使双向彼此成就的关系,让来访者在生活的体验中不再是孤立的,可怜的,而是有能力的。对他人的生活也是有贡献的。当他对生活开始抱着希望一步步的向前行进时,我们适时的使用见证技术,邀请那些对于他来说在意的人来帮他呐喊助威,见证他的努力,见证他的选择,见证他的勇气,见证他的改变。也见证他的成功和喜悦,他也得以见证他自己的故事带给见证人的生活轨迹的改变。那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也是我们能做的。以上就是我们已经学了那么多知识,如何应用的一个过程。我刚才给大家简单的演示了一下。
下面,我们来进入今天的主题——叙事取向的对话,让我们轻松地直面创伤。
叙事理念的创伤治疗其实是属于叙事培训高级班的内容了,因为大部分的心理困扰都会和我们的一些创伤体验有关系,所以我才在我的这个课程中也设计了这样的内容,就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些对于创伤治疗的叙事理念,掌握一下叙事疗法的核心技术的话,那么今后在你们的工作当中,相信也会给你们的生活也会带来很多启发的不光是工作。那么在正式开始之前,由于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创伤主题比较特殊,他是个比较特别的话题。我想给大家有一个小小的温馨提示,因为我看到在讨论群里边就有同学说,老师,这个作业我都没法完成,因为我想不起来。包括我给大家布置的课前思考,有一些问题也会让同学们回到一种创伤的体验当中。
那么关于这个作业完成不完成,或者想不想得起来写。也有同学说,那我想不起来是不是有创伤啊?是不是且不论!包括这个作业日后我会专门找时间来给大家讲解的。
那么这个感受是已经表达出来了,有些朋友可能因为一些情况,那么如果在这个课程的进行当中,我讲到的一些案例,会讲述一些事情的经过和感受,如果让你联想起了自己的某些经历的话,并且感到非常的不舒服,那么请你们一定要好好的照顾自己。可能在这样的时刻,你需要身边的朋友或者是家人的陪伴和支持,而不是要硬着头皮把课程听完,如果你感到非常痛苦难以自持,或者是觉得有必要的话,可以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看看是不是可以提供到一些帮助。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在坐的人,包括我本人,我们大家每个人,可能都经历过一些糟糕的事,一些令人痛苦的经历。这些事和经历对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有影响。而这些影响又会时不时的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再现。有时候可能只是别人提到的一件事儿,一种感觉就会引发我们的一些相似的创伤性的体验,引起我们的不适,那么这种现象其实也是常见的,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或者是感觉。好吧,请你首先不必为自己所产生的这些痛苦或者是不适,感到羞愧和不应该。我们也是人,作为治疗师同样也是有情绪的,同样也有我们自己无法疗愈的部分,那么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或者寻求帮助,因为出现这样的反应都是非常正常的。
好,首先,我们先来谈谈创伤和创伤对人的影响,以及叙事理念如何看待创伤,然后有时间的话会给大家分享一下叙事创伤治疗的操作方法之一,安全岛技术。
在叙事疗法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创伤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也是创始人迈克怀特比较重视的一个领域,在创伤治疗和危机干预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学习的首要标准是如何判断PTSD,有许多接受治疗的来访者,也会被诊断为PTSD。我并不是说这个诊断标准不可以使用,而是觉得这种说法会给人一种,我是个病人的感觉,我就应该表现得像这样的病人一样。
大家也可以看看我们同学的作业的反馈,我让大家谈谈大家生活当中的一些对创伤的一些说法的时候,有人就说被吓着了、神经了、心痛、疯啦、抑郁啦,有毛病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的这些说法都是都是内化式的描述习惯,而且有污名化的现象,什么叫污名化?就是让人感觉不正常,非常态的。对于创伤的解释和赋予,就是赋予它意义,其实那是取决于当事人对事件的解释,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被界定为创伤,经历本身不一定等同于创伤,关于创伤事件,其他的流派都会把解决问题的目标聚焦于创伤事件,就是我们如何要消除这个创伤事件,认定事件的闪回在一定的时限内是正常的,如果超出他们所认为的这个时间长度的这个标准的话,有可能就会被称为PTSD,包括我们来评估来访者的一般问题,严重问题及神经症,凡是考二级的,大家对这个评估标准都很熟吧?
这个和西医的检验标准其实是完全一致的。我在我抚养我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我是有深刻体会的,大概在十几年前吧,当时孩子才三四岁的样子,发烧了,化验指数血项倒不高,看了嗓子也不红,然后医生就说那打两天消炎针吧,我就问:我说那孩子到底怎么了?我记得医生明确的告诉我,不知道原因,反正化验结果现在看不出来,但是发烧那肯定是哪有炎症了,而且让住院。说这么小的孩子,如果带回家的话会出现危险的,而他父亲爱子心切就要去办手续,而我就是个较真儿的人,我就要问个清楚吗。不然就不去住院,结果他说不清楚,我就心里特别郁闷,然后因为他们那个医院的也有中医科,后来那我就抱着孩子,找了个老大夫,结果老大夫一搭脉说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开了两付中药。我说是不打针没关系吗?他说注意物理降温,大人辛苦点,晚上勤照看点,然后现场就教我用手指给孩子刮那个天河水,十分钟后,孩子的温度就降了。所以从那以后,我孩子其实就很少去医院看西医了,也就是从小到大,我们没有打过点滴的。这点我不知道你们其他人是怎么看的,我还感觉就在我在带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我把我自己训练成了一个很好的一个儿科大夫了。
话说回来。其他流派的方法都是以事件为判断标准,忽略了事件中人的个体差异,本身是否能够成为伤,那是不一定的,对吧?就是每个人对待这件事情的看法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你的一个眼神就伤到他了,可能可是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你打他一顿都不一定能够对他造成伤害的。例如讨论群里有同学在问,老师,父母总在孩子面前激烈的争吵闹离婚,对孩子是不是也是创伤事件?看看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同学的问题当中就使用了创伤这个词汇,就让我想起来呀,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拿我们新学到的一个词语,来解释我们的生活事件。也让我想起了老师讲过的一个笑话,就是学校的咨询室的老师,会通过来咨询的选修心理学的同学的主诉来判断,他们这学期心理学的课程进行到哪一章了。
这就提醒我们做一个治疗师,一些具有负性意义的标签式的词语要慎用。记得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一个小姑娘说她非常喜欢台风,我们根本无法理解这个小孩的想法,再没啥喜欢的啦。可是当我问他为什么喜欢台风呢?他就会说因为在他的记忆里有一次刮台风,家里停电就点了蜡烛,妈妈看着她站在烛光里的样子,那就给他说:你真像一个小天使。当我们听到这里我们就知道,原来她喜欢台风,并不是有问题,而是因为他喜欢别人说她像个小天使,尤其是他喜欢妈妈说她是个小天使,对吧?但是有一些创伤性的事件,也确实在大部分的时间里给人带来的都是消极的体验。
我们要说只有当创带来了伤感体验的时候,才说是带来了创伤。谈到叙事创伤这个话题,我们先来谈谈创伤这个词。创伤这个词儿别说是对于心理治疗师来说了,现在就是对一个心理学爱好者,甚至是对于一个前来寻求帮助的来访者来说,可能都不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了,甚至于有的来访者使用专业术语的频率比我们都高,离开了专业术语,他都无法讲述他的问题了。可以说我们可能每天都在接触创伤这个词汇,从我个人从事心理工作的经验来看呢,只要我们的咨询进行到了一定的深度,我们的治疗关系建立到了一定的足够信任的程度,我们几乎都会不可避免的要碰到创伤的问题。
所以对于创伤的认识理解治疗方法,几乎是每个心理咨询师受训背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那么在学了那么多的流派和疗法之后我们会发现,创伤治疗这个话题,本身就是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而且深。那么说它广,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一些创伤事件的。我想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人没有经历过任何的创伤呢?我想恐怕没有。到目前为止不管是来访者还是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人,我还从来没有一个人说,我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的创伤,从来没有感受过什么是痛苦,从来都是快乐的。那我想,如果一个人没有过痛苦,那他可能根本也无法体会什么是快乐吧。所以一个有感觉的人,都会有过一些大大小小的创伤经历,小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个人经历的家庭失和,失业,亲人故去。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代际,这些通通都会带给我们伤痛,可以说创伤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伴随着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甚至有人说,人类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成是一部创伤史。历史上的创伤事件和灾难事件,几乎每天都在全世界各地发生着,比如地震,恐怖事件,海啸,火灾,空难,最近就接连两起空难是吧?你看那个新闻标题说:一场空难带走了一支精英球队。还有一场空难带走了这个世界上最精华的演员。就是俄罗斯的那个红旗歌舞团。还有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的战争,以及战争所引发的难民潮。所有这些创伤都在无时无刻的发生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这个大的社会环境,可是我们在大多时候,又不愿面对创伤,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别人的创伤会触动自己的内心。这种触动会把我们自己带回到过去,不得不面对我们自己的一些经历和创伤。在咨询室里也总会有一些经历和故事让咨询师也不愿意去面对。沙文艾薇(音译)和特雷莎帕廷顿(音译)认为:这种悲伤感,对于从事心理学治疗的人来说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也就是说做一个心理咨询师,没有一定的开放度,不敢、不肯正视自己的悲伤感,那我们是没有办法有效地帮到来访者的。然而,咨询师对自己的开放度也不是没有底线的,我们作为陪伴者总会有一些经历会被创伤主题的自我叙事所引发。不经意间也会被来访者的故事激活,这种共鸣所带来的触动,也会让我忘记了作为咨询师的中立原则,而急于想要替来访者解决问题,以我们的思维习惯,以我们的应对策略。还有一种不愿意面对创伤的原因呢?有可能是来自于关系的,这个要怎么说呢?就是说创伤的故事不是不可以讲,但肯定不是对随便一个什么人都可以讲的对吧?我相信我们在成长的路上经历了多少次伤害,才总结出了这个道理的。有的时候选错了人,讲出来会伤到自己,有的时候选错了人,讲出来又会怎么样伤到对方。
很多时候,咨询师和来访者也可能都会对彼此有一些担心的,不知道我们自己所面对的人究竟是否可以承受自己的那些经历。尽管其中也有可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而这个能量其实在这个时候是中性的,决定能量的价值的,是它所带来的改变所指向的方向。当方向不清晰不明确的时候,无力有时候,反而是最安全的生存方式。
然而从另外一个方面,创伤经历也会带给我们一些体验,会使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策略发生一些变化的。诸多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在创伤事件发生之后,我们内在的心理空间,会发生深层的变化,原有的心理状态和结构,会出现部分或者全部的坍塌,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他所影响的深厚程度,是超越了某些心理治疗理论的,其实我们很难用一套理论,或者是语言去描述一个人所呈现的心理空间和心灵深处到底是什么?
是哪些心理结构坍塌了?又是哪些地方重建了,重建成了什么样子了?那么在这样一个很难碰触到的心理领域,很多心理治疗的理论流派,都对创伤处理有很深的思考,光要讲这些内容可能我们都需要讲好几节课。
今天我只是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一些概念。
就比如说弗洛伊德,他在他早期的临床研究中曾经发表过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的结论里提到人为什么会出现心理障碍,以及神经症的症状,是因为他们在童年早期,有过性创伤,大家有的同学可能听说过。在这篇论文发表之后,文章中的结论很快就被推翻了,有人在调查后发现,弗洛伊德在报告中提到的那些个案,大多数并没有性创伤的经历。但是那些个案,又确实像弗洛伊德报告过那些经历,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之后据说弗洛伊德又发表了一篇报告,他认为,人之所以会出现心理障碍这些症状。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心理创伤,而心理创伤并不是由于真实发生的性创伤所造成的。他认为,主观想象当中的创伤体验也会导致心理创伤,他这个推论也是不得了的是吧?
因为在整个创伤治疗的研究发展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争论,就是我们有的一些心理创伤的表现,到底是因为我们曾经经历了这些创伤事件本身呢?还是由于我们的内心世界经历了创伤性的主观感受所决定的,这个课题的研究到今天还在继续。从药物治疗、行为脱敏治疗、暴露疗法、认知行为,包括现在的瑜伽,正念,艺术治疗、宗教各个流派和领域,也都有自己相应的治疗理念和相应的方法。
那么叙事疗法对于创伤它有不同的认识。我们以前都会把创伤看作是对幸福的挑战。我们所学的知识也让我们以为,我们应该使用有效的技术尽快地消除创伤对人造成的影响。叙事的态度认为,创伤的确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但对挑战的回应方式并不一定是消灭对方,回应和应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他们所带来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了,大家细细地体味一下这两个词的意味,回应是带着一种尊重在里面,是可以共处的立场。应对是带着警惕和戒备,似乎是处在敌对双方的立场。从叙事的角度看,一件事能够被说成是创伤事件,那么一定是这个事碰触到了我们内心的伤心处、痛处。而这个痛处之所以痛,往往是因为在那里存放着我们在意的东西。而每一个在意,如果我们仔细听的时候都会听到一个有关于来访者生活的故事的。假如我们不去了解这些故事,而只是急于消灭创伤,我们就会错过一些机会来聆听创伤要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创伤,如何面对别人的创伤,尤其是大规模群体性的创伤。我们因为课程设置和时间的关系,还因为大家学习程度的关系,在今天的创伤课程当中,我不打算说大规模群体创伤事件的应对方法。只针对于个体创伤,如果以后还有机会的话,我们在共同来交流关于群体创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我们继续来看,叙事疗法从来不否认创伤事件对人造成的影响,但是它也不把工作重心放在追查创伤事件本身的真伪上。而且迈克怀特还清楚的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正常化模式的哀伤咨询,根据告别模式,把哀伤的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只能进一步把问题复杂化,只会增加他们的空虚感和凄凉感。无价值感和绝望感。做为咨询目标,整合丧失的关系,似乎比进一步鼓励他们放弃这种关系要恰当的多。所以他在1988年就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再说你好》。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讲,我们如何使用叙事技术当中的回溯技术,让已经去世的亲人,留在我们的生命俱乐部里。并利用他们的声音来确认或者见证我们所期待的身份认同,在《再说你好》隐喻的这个指导下,通过一些特别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人们在这种情况下,重建和他们失去所爱的人的关系,并用这样的方式去处理哀伤和曾经丧失的创伤。
这些提问的方法,在处理空虚感以及无价值和绝望感的效果是出奇的好的。因为,当然来访者在思考这类问题时,他们和所爱的去世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重新的这种定位,而这种重新定位,可以让来访者的情绪得到缓解。迈克怀特认为,在叙事创伤治疗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对象是个人对自己的认同。即他觉得自己是谁?是什么样的人?叙事疗法认为人的大脑在处理生活事件的时候,是以一种叙事的方式,把我们许多的事件放在了一个时间序列里,把它组织成了一个故事。
大家都知道,叙事理念是来源于后现代的哲学思想,社会建构论的理念,所以我们相信故事的主题和线索其实是多元的。比如说,一个人他的自我认同的故事是由他遇到的所有人和事件对他的影响所构成的。这些人和事件都影响着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那么创伤会让我们怎么看自己呢?首先,其中一种体验就是创伤会让我们的自我感感到丧失,没有了。创伤记忆好像特别的明显,好像这种记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以至于我们的生活中其他的那些与创伤无关的记忆都被伤痛淹没了。我们的生活除了创伤,其他的都消失不见了,也就是说创伤让我们忘记了我们的经验,知识和技能。还有我们本来所具有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也会让我们否认自己的价值。逃避我们内心原来想要的选择,创伤的记忆也似乎终止了我们的成长,有个来访者说他在他父亲去世六年之后,他才突然意识到在这六年当中,他竟然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他觉得他的工作、生活似乎还停留在六年前。
大家可能也见过不管在我们的个案中还是生活中,经历过创伤的人好像对我们人生的假设都是消极的。很少有一些积极的假设或者是愿望。似乎假设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自己再没有用了,也没有什么价值了并且也没有能力去改变现状了。所以被创伤左右的人会通过一些方法来回避这些创伤。比如说,否认,逃避,攻击别人等。那么人们在反复使用这些方法之后就会很难再面对了。如果一定要让他面对创伤,那么他就会变得特别恼火,进而还会和我们对抗。这种恼火和对抗会让听的人也望而却步,从而不愿意碰触别人的痛处,对吧?
还有一种创伤的体验就是非常空虚的感觉,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感觉。觉得非常的麻木,对什么样的刺激都没有反应。这样的时候往往是我们的价值观体系被破坏了。而叙事疗法的理念就是从一个人的价值观、生活背景和生活理念,从身份认同的角度理解和改变一个人。
通过一些工作流程和具体的方法,透过症状和反常的行为表现,去理解和帮助那些经历过创伤体验的人,去处理创伤以及创伤带给当事人的影响。使得当事人能够在经历过一些创伤事件和体验之后还依然能够很好的继续生活。
我们下面简要的梳理一下创伤对人的影响有哪些表现。我们已经知道了,当人在经历一些重大创伤的事件之后,往往会有一些应激性的表现,也就是我们说的PTSD的症状,人们会出现,例如闪回,梦魇,失忆。也会出现回避性的症状,麻木。还有过度唤醒,比如睡眠减少,紧张,易激惹,更严重的会出现一些解离的体验。创伤的影响也会在我们的认知、情绪方面有所表现,比如,经历过重大创伤的人会丧失基本的安全感,控制感,也会对他的亲密感造成一定的破坏,会进入一种无助感和低自尊的状态。这些状态会导致我们在情绪情感上面的一些失调,比如说,自我功能减弱,压力上的一些承受能力也会减弱,这样很多时候也就会导致人们出现一些自杀的倾向或者是行为。
那么创伤的影响除了会导致我们的压力加大之外,有时候也会导致一些压力减少的行为,比如说,无节制地狂欢和发泄,过度的和不良的性行为。甚至是一些攻击性的和反社会的行为表现。
创伤除了在行为上有这些影响,它还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它会让我们无法信任他人,破坏我们的亲密关系。那通常的治疗是采用一种把哀伤或者是创伤正常化的思路,很多正常化的思路会使用告别的隐喻,在哀伤处理的话,就会使用告别的隐喻。就是把目标设定为接受所爱的人的丧失,开始培养与逝去的人毫不相干的新生活的愿望,而叙事疗法并不主张直接用暴露和直接宣泄的方式去处理这些创伤所产生的影响。因为迈克怀特认为,那些经历创伤事件的人,她不仅仅失去了他们的所爱的人,而且他们失去了自我感的一大部分,失去了继续生活的意义。这个事件的发生似乎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对未来的规划能力。大家也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那么自然在咨询过程当中,我们一般不需要多问来访者,他就会通过叙说,把他们的这种空虚感、无价值感、绝望感连在一起。
大家还记得重塑对话那讲当中托马斯的案例吧,还记得托马斯说:我知道你想听什么?我说的够多了,是我的愤怒导致了我的现在。
这些问题中就包括托马斯对自己的身份认同非常消极,他认为作为一个人毫无价值,感觉生活没有希望。然后又因为这种绝望感时常伴随着他,他说有好几次都差点放弃了生命,然而他还是活了下来,这个时候,迈克怀特就想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在这些危机当中活下来了,然后通过对话,他就发现托马斯似乎总是觉得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可能还有那么一点微弱的希望。看到这一点迈克怀特就开始和托马斯讨论这点希望,这是个外化的命名,也是个例外对吧?你看他没有讨论其他的事情,直接从例外切入了。
那么他非常想了解为什么他经历了这么多事儿,还是能够保持那一点希望。这个是想了解托马斯的能力,他还非常想了解他的什么经历,让他感到这点儿希望确实存在的,而这是个支线故事。这个支线是来支撑他的这个能力的,这个能力是从他的这点希望引出来的。
大家还记得当时托马斯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提到了一个发生在他和妈妈之间的故事吧,正是这个故事的呈现,让托马斯理解并意识到了妈妈对于他的价值观影响的重要性。还有妈妈的离去也是一种爱的表达,妈妈的爱就是这样表达。叙事疗法主张用什么?大家这会儿能想到哪个词呢?外化的方法。对吧?使用外化的方法去处理创伤的影响。并且经过实践的证实,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而且还能最大程度的避免二次创伤。
那么下面我要说一个案例,但是这个时间……,好吧,我们在这里先停一下,十分钟之后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