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物联网智库【物女心经】专栏
这段时间你也经历了“币圈”和“链圈”各种热点事件的狂轰滥炸吧?甚至有人说,2018年错过区块链,等于错过一个世纪!在一个新技术刚刚出现的阶段,炒作和泡沫简直是标配,但是炒到贩卖恐慌这种地步,实在可谓良心大大的坏。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些宣称应用于IoT的区块链技术,其混乱的“熵值”已经远超出你我的想象。
在踏实做事者占据主流的物联网领域,一个冷静理性的区块链发展环境,一种令人不必畏首畏尾隐瞒实情的舒适氛围,一片大家愿意开诚布公讨论技术优劣的土壤,更加适合区块链在物联网的落地。
相比一天募集10亿、涉嫌恶意欺骗的“太空链”,我更愿意相信各种布局物链网的企业和团队都是充满善意而且务实的,所以尤其不能被“魑魅魍魉”带跑偏。
物链网中的种种乱象
在这里需要声明,我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物联网领域的长期坚定看好者,【物女心经】此前的文章中也曾多次讲述“物链网Blockchain-IoT”的最新进展。 本文中我不想高谈阔论ICO成功募资的公司和布局区块链的巨头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只想脚踏实地的站在中立偏疑的立场,提出由我所见的物链网在推进中的种种不靠谱。
1.区块链的能力被夸大
现在有很多声音,包括技术专家、投资人还有官员,都把区块链看成是技术的颠覆式升级或者彻底性革命,但从现阶段的实际应用来看,区块链还只是涉及部分效率的有限提升,并没有触及具体行业难题的本质。
举个区块链最为“拿手”的例子,“防伪溯源”号称是区块链在IoT中的第一“杀手级”应用,乍看之下确实如此,京东、沃尔玛等一些巨头也已经开展了各种项目。根据评估,区块链在防伪溯源领域的应用潜力的确相当巨大:
一方面为了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知名生产商每年投入防伪溯源的成本,高达其年营收的1-2%。欧盟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假货贸易每年的市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进口到欧盟国家的所有货物中,约有5%是假冒伪劣产品,总价达1000多亿美元。
另一方面,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也一直被大众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166,650千公顷;农产品流通市场在10万亿左右。如此大规模的市场空间足以让各种食品溯源技术一展身手。
在这个领域,区块链应用的标准做法是将每一个商品的ID注册到链上,使其拥有一个唯一的数字身份,再通过共同维护的账本来记录这个数字身份的所有信息,达到验证效果。用户还可以得到包括产地、材料质地、储存记录、运输细节、甚至设计理念、品牌故事等信息。
此外,加入区块链的供应链各方还能对种种突发事件做出及时反应。比如,如果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区块链能够对食品进行溯源,将反应时间从几天压缩到几分钟,迅速判定哪些食品受到了影响,做出光速决策或公关。
但在这种应用场景中,有个本质性问题难以绕开,区块链能够解决“溯源”,却解决不了“防伪”。抛开数据采集阶段不菲的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谈,上传到区块链的信息如何验证真伪?也就是说,面对溯源防伪,区块链并非灵丹妙药,它可以保证数据不被篡改,但是如何保证数据本身的真实性?
这是区块链在溯源防伪场景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企业都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大部分都偏离了区块链弱中心化和提升效率的初衷。
除了溯源防伪,物链网的其它应用场景也都涉及各种各样的潜在问题。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只有一种最好的解决办法,一切事物的改良都可以无止境地进行。如何更加有效的“防伪”、如何从实质上推进行业升级,是业界共同面对的难题,那些想把事情做得更好的人更易取得成功。
2.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一些B2C智能家居和智能硬件最近也贴上了区块链的标签。
比如一款区块链空气净化器产品,不但能强力除霾,而且能通过开机获得数字资产Token奖励。雾霾越严重,开机时间越长,获得数字资产奖励越多。
比如全球首款区块链路由器,从此普通的智能路由器也插上了区块链的翅膀,让该路由器的用户可以通过区块链虚拟网络,分享链接资源,获得代币收益。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区块链挖矿智能手表、区块链智能音箱、区块链自助终端机BTM、区块链智能跑鞋…突然之间一切智能设备都附带了区块链“印钞机”功能。
一哄而上,往往被打脸的结局就是,一哄而散,或许华强北的矿机销售情况可以作为前车之鉴。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华强北“人头攒动”、“一机难求”的盛况已经不再,相比一个月之前,矿机的售价已经缩水了超过20%。
为智能硬件贴上区块链的标签,的确是一个不错的营销噱头。但是按照高科技产品营销专家杰弗里·摩尔提出的跨越鸿沟理论,智能硬件尚处积累早期使用者的阶段,这些早期用户买的不是你的产品,而是你的信念。为区块链这一“增值”功能买单的用户,对智能硬件产品本身有多少忠诚度?增加了区块链这一“额外”功能,智能硬件到底鸿沟彼岸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与B2C消费电子领域的区块链热潮遥相辉映,B2B领域的玩家们也不淡定了,不管关系远近,先攀了亲戚再说。
比如某白皮书中描述的农业物联网DApp(分布式应用),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农业的物联网作业监管服务、农资供应链溯源电商交易服务、农产品溯源电商交易和品牌服务、农业科技金融和保险服务等。
在智能交通领域,有区块链企业建立了交通数据平台,据称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取大量的真实数据。之后通过大量的车辆信息,能够对每辆车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进而帮助保险公司更精确的计算出每位司机的出险概率等数据。
这些看似合理的逻辑,实则经不起推敲。每一位物联网项目的推进者都知道,项目落地需要用户的极大配合,数据的采集和感知,每一项都牵扯人力和设备的投入,用户自然希望每一分钱都带来效益、每多花一分钱都物有所值。将现阶段的农业物联网和智能交通应用,拽入由区块链激发的协作网络,就像8位单片机上想跑TCP/IP协议,区块链技术要如何落地,不是靠几页白皮书文案写下来的,而是靠实战经验闯出来的。
3.故弄玄虚的技术术语
翻开一本本区块链白皮书,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技术术语,比如WiFi、BLE、Zigbee等近距离通讯技术,Modbus、Profibus、Profinet等工业通讯协议,ERP、MES、WMS等信息化系统,beringei、TimeScaleDB等时序数据库,PoS、PoW等共识机制…虽然每个名词都不复杂,物联网人对这些名词也并不陌生,但是将它们串联在一起的逻辑要理清讲透,至少不能有硬伤。
靠谱,说起来简单,落下去复杂;听起来像感觉,做起来是原则。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靠谱,一个主要的标准是他是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了,还是把复杂的事情说得尽量简单。
比如一份白皮书中这么表述:“…通过区块链、物联网与P2P网络底层技术的研发,从数据存储与计算和共识协议两个方面出发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解决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物联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实时性瓶颈问题,包括平行分布式存储与计算架构、双层混杂共识机制和轻量级侧链共识协议等关键技术…从扩展性方面,当前,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系统要求全网节点对同一交易(数据)进行运算,从计算和存储角度来说具有很大的弊端,无法充分发挥分布式网络系统的协同能力,其只能遵循‘木桶原理’,因此不具有扩展性…”
把一件简单的事情谈得如此晦涩,看完之后我都有重修母语学分的冲动。当然,投资人们的中文能力明显高人一筹,难懂的白皮书似乎反而加速了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的融资进程。
资本的力量自然不可低估,但责任的力量更加巨大,融资之后的物链网企业应当如何前行?物联网与区块链的结合,物联网的实践经验和领悟能力是基础。指望一款IoT操作系统,或者一种改良的区块链技术,能够迅速解决横亘行业十几年的碎片化、标准化和互可操作性问题,并不现实。
目前大部分区块链开发者从数字代币行业出身,不了解物联网行业的应用现状和技术痛点,不了解区块链技术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很难让区块链在IoT领域落地生根。
以上种种,点到即止。
物链网不看白皮书,请亮出你的实践
瑕不掩瑜,总有实干企业在由区块链搅动的浮躁气氛中选择踏实前行。
比如,能链众合是全球唯一的区块链能源场景应用开发企业,他们依托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架构,为能源金融产品的开发、审核、登记、交易提供全流程的操作平台,消除能源金融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链条过长、信息不对称等痛点,大大提高能源金融产品的开发效率,缩短流程周期并降低开发难度,使得绿色金融行业能够实质性落地。
现在一些公司正在尝试通过区块链解决工业设备的融资租赁、远程维修维护和二手设备残值估算等问题。与普通物联网传感器数据不同,工业设备信息包含更加复杂的逻辑关系,不仅需要精通设备运行原理的技术专家参与数据模型设计,通常还需要多方参与,利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来产生附加价值。参与方除了使用方(比如工厂)还有设备生产商、设备经销商、设备服务商、备件供应商,甚至还包括金融服务商和银行。区块链可以有效降低各方的信任成本,提升整个系统的金融效率。 万向集团也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践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产品制造和产品质量的可靠存储与可信追溯。万向集团通过与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开展测试床项目,希望实现边缘设备与区块链节点的数据互通,所采集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以及产品生产数据和质量历史数据的可信追溯。借助区块链记录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技术特性,进而完成产品从原料到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历史数据的可靠查询。
物联网项目属于工程实践的范畴,按照务实的项目推进步骤,谨慎的对待每一种新兴技术,是物联网人通常持有的科学态度。既不盲目追随风口和热潮,也不轻易选择“全部”或者“全无”,而是通过“少量”尝试,快速建立可能略显粗糙的原型方案,在实践中试错和改进,是物联网人普遍采用的做法。
这样小步迭代的技术演进过程已经被验证了多次,比如RFID、工业以太网、LPWAN、物联网云平台…无不按照这样的进程在推进。先是建立产品和方案原型,通过小范围实践验证其可行性,再建立IoT生态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广泛推广。
但由于区块链离钱太近、赚钱太快,让整个逻辑彻底反转。如,很多项目从白皮书和ICO起步,动辄就想做物联网的底层主链,直接发起成立所谓生态,并无实际应用作为支撑。
回顾历史,这种做法并非首创。当年华夏大地曾经诸侯国无数,通过在“建国”之初找到对应的财团“募资”,夏代“执玉帛者万国”,商代后期有记载的方国有200余,西周分封主要诸侯国71个,经过旷日持久的多轮混战,最终才形成大一统的局面。
IoT场景中的区块链如此发展下去,大有数百“诸侯”主链并发之势。即便不提遥远的夏商周,就在不远的前方,大大小小的IoT云平台也已有数百个之多,大浪淘沙的喋血阶段才刚刚来临。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希望物链网企业能够多些理性,扎稳脚跟。
我并不想责难物链网企业发布白皮书和进行ICO的初衷,物链网并不需要救世主,而是需要实践家。区块链这项技术还太新太新,90%以上的主链平台都将在一轮又一轮的洗礼中被淘汰,成功胜出者一定是通过商业实践层层车轮战打出来的。
回到原点,区块链的本质,既不是技术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也不是去中心化的问题,而是通过经济的正向和反向激励,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前所未有的强协作,从而推动生产关系的革新。而这种触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并非数年之功,如果没有做好长期跟踪与持续试错的准备,仍旧劝君就此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