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后腿

初冬的寒流如期而至,满大街都是锁头缩脑的行人,走的匆匆忙忙。冬天果然是一剂“凉”药,治愈了藏在皮肤里的懒散。才听过调侃南北方差异的段子,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就看到一个白人小伙子穿着背心来吃饭,打饭的阿姨问白人小伙儿冷不冷,而那小伙儿回答,不冷,我是北方人。我脑子里就回荡着拖后腿这三个字。作为一个北方人,我真是尴了一大尬。大北方真是金刚不冻之体的炼炉啊,一条背心就可以过冬了。嗯,当然,那可能是北欧的北方。所以,我就从容地收起尴尬的冷汗,继续瑟瑟缩缩地嚼着以极快速率变冷的饭菜。

说起南北方的差异,在冬季的校园,最是明显。

研究生舍友牛姐在哈尔滨上了四年大学,除了练就了一口标准的东北普通话,就是练就了一身可以不穿毛衣就过冬的本事。很惊讶。哈尔滨来的姑娘,没有毛衣。原来东北的冬天,虽然滴水成冰,喝啤酒一定要喝冰的,因为常温根本是冰块,但是室内却非常温暖,地龙是非常常见的,在室内,完全不用穿毛衣。不由得想起来一个南方的同学说,南方的冬天,室内比室外冷,产热基本靠抖。南北差异,怎是暖气二字能承受的不同。

记得来自厦门的萧萧第一次看见雪的时候,欢天喜地地感慨,我终于见到雪了,天哪,这是雪,美得好梦幻,我是雪中的精灵。在雪地里撒欢奔跑,摄影留念之后,就赶紧给妈妈打电话,报告她看见雪的激动兴奋开心幸福。有一种被求婚的流泪的冲动。接着,一个问题来了。下雪的冬天,没有秋裤和毛裤,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事实。当时我们还都是刚来学校不久的大孩子,有许多不会的东西,比如萧萧,不知道怎么买秋裤和毛裤,在电话的这一头,请电话那一头的妈妈帮忙。可是妈妈却犯难了,我们南方,秋裤嘛,勉强可以买到,毛裤呢,你只能自食其力,自己搞定了。南方人来北方上学,有一种迫切长大的需求。不得不说,现在想起来萧萧第一次站在床上笨拙地穿毛裤的样子,以及对毛裤那种对全身心前所未有的压迫的感慨,我还是笑出了猪叫声。

还有,一个来自更南方的巴基斯坦朋友,一到冬天,整个人都裹在毛线里。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男生像他那样,一到了十月份,就穿上棉袄大衣,把围巾像木乃伊一样裹在脸上,只留两只深邃的眼睛,用目光和人交流。阿拉伯世界的女性在夏天穿的只露两眼,他们的丈夫来到中国,在冬天穿的和她们风格一样,也是只露两眼。而且来自环境对身体的刺激,让人很多天赋也自然地显现。比如这个巴基斯坦小哥,来中国五年,汉语基本不会,就会说几个简单的单词,比如你好,谢谢一类,可是,哦很冷,却说得相当标准。

当然,北方除了有寒冷的冬天,暖和的暖气,还有膀大腰圆的大汉。记得本科同班同学,几个来自东北的小伙子都非常高大、强壮,站在眼前和你说话,会觉得是一座山发出嗡嗡的声响。我记得班里有一个东北的小伙儿和人说话时不苟言笑,学院的女生都非常怕他。有次早操结束,我和薇薇一起去食堂吃饭,这小伙儿碰到我们,一开口,我们的脖子就不由一缩,他无奈地闭了口,过了几秒,才沮丧地说,我不是黑社会的,你们不要怕我。也真是难为小伙儿了。

而另一个来自四川的小伙子,则是深深展现了他川人吃辣的能力。西安这里以面食闻名,油泼辣子也算小有名气,而且制作油泼辣子的线椒,也是辣得榜上有名。可是这个小伙子却经常抱怨饭太淡,太不够辣。每年放假回家,别的可能不带,四五罐辣椒是必带的,书包里常年背着,毕竟食堂的饭对于他来说,太清淡了。写到这里,我赶紧抚摸了一下肚子,安抚一下因为口味重而不堪重负的胃。

大学有一个很重要的魅力,就是给人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让人见识世界的宽广。

目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