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苏州

小长假喜欢在上海周边四处逛逛,尤以杭州苏州为甚。将这两个城市放在一起,不需要什么修辞都可以让整篇文章变得文艺和小清新。的确,这两个城市散发出来太多小资和惬意的情调,异域的咖啡馆、小酒吧,茶品相关产品、青年旅社、创意集市等等,这风潮不知道是被年轻人们带到全国各地还是各地商家为吸引年轻人而商业化的行为,总之,在近几年,四处弥漫开来。

苏州,作为一个集文化和自然都能出彩的城市,自然旅游资源会被全国人民关注并加以疼爱。我一共去过了五次苏州,基本上是一年两次的节奏,有跟着朋友,有陪着父母同去。五次去了许多地方,虎丘、苏州博物馆、苏州大学、网师园、藕园、沧浪亭、寒山寺、山塘街、城隍庙、观前街、文庙、报国寺、金鸡湖等等,但是也不是每次都去这些地方,但有一个地方却是每次必去——平江路。可能是依得这条街在市中心离所住酒店较近,同时又实在聚集了苏州最文艺的小店的原因,每次不管陪谁来苏州,这个地方总归是要走一回。这条路一共也就一公里多一点,南北贯通,两边横向交叉着许多十分逼仄的小巷子,路的西边是古时用于通船的河道,东边则是粉墙黛瓦,现在这些房屋里面早已经被商家开发成了各类看上去别致,但实际上全国各地景区都雷同的小店,当然不是说不喜欢这些店,比起那种景区里乱糟糟卖假模型、假特产的店面来说,这些小店都还是比较干净、上档次的,也经过店主们精心打扮、颇具小资格调,甚至有的店主是高级白领因厌倦了兵哥戎马的职场而偏居一隅的精神家园,打理得还真有模有样,即使一天卖不出几件家什也自得其乐。这里,就像是厦门的鼓浪屿、上海的田子坊,也散发出其他各类古镇,如凤凰、西塘、乌镇、绍兴的气质,各类香薰气味混合、咖啡馆鳞次栉比、特产小吃卖的比常见的大米饭都多。

说到平江路,其实旁边的小巷子也不得不提,光听名字也是就能够觉得颇有意境,丁香巷、大儒巷、卫道观前等等,最有味道的当属中张家巷,这条巷子位于平江路南边尽头接近干将东路了,长度不长,但是有评弹博物馆、昆曲博物馆和百花书店颇具文化气质的场所。现在为了弘扬昆曲文化,这几个地点都免票,五次中有三次都去了昆曲博物馆,虽没有幸碰上演出,但是这个地方的戏台、道具挺能感受到昆曲繁盛时那种歌舞升平,文人们沏着茶听着曲摇着扇子在此,体会缘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的浪漫。旁边的百花书店里摆放的都是与昆曲相关的书籍物品,再旁边的评弹博物馆近期则因修缮,暂时闭馆,想想虽有些遗憾,但多少需要留一点念想在此吧,给下次再去一个借口。

再想说的是文庙,这个祭祀孔子的地方,现在同时也兼具碑刻博物馆的功能,长廊两侧,一块块古时的碑石镶嵌在其中,遒劲的字体虽被岁月打磨掉表面的光滑,但其中深深的印痕仍清晰可见。文庙里种着几棵树龄上百年的银杏科大树,矗立在孔子两旁,威严而富有沧桑气质。此次去时值高考结束,有部分家长带着孩子来此拜祭,希望学有所成、金榜题名。在文庙,不得不提的又是每周日下午的文玩市场,在文庙里的养鱼池旁边,画着大小规则的区域,供文玩爱好者们摆放物品,零零总总估摸着有百十多个摊位,大部分都是饱经沧桑的老人,既有卖退了光泽的银器、玉器,也有各种铜钱、陶瓷,甚至有用旧的烟盒、钥匙扣等,玲琅满目,仔细琢磨把玩的话,一下午时光是远不够的,但是我个人还是劝购买前慎重考虑吧,甭说懂不懂货,就是想想那些东西之前的主人现在是否健在,他们经历过什么样的人生,物品上是不是还留着前人的灵魂就心惊胆战,深怕半夜里这些个玩意儿自顾自的说起话来。对于文玩,我是想爱爱不起来。

最后还想特地提到的是人民路穿心街的报国寺,这个寺庙隐蔽在城市中心,占地面积十分狭小,香客稀少,但是可能正是因为此,它安静地盘踞在这里,青烟袅袅,别有一番味道,而且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庙里方寸香炉、古树一样不少,偶尔有一两个香客过来,都是步履蹒跚的耄耋老人,点燃一束香,朝四面祭拜。庙里的和尚不多,而且不会忙于接待游客,而是兀自打扫庭院,将香炉里的灰烬和滴落的烛泪清扫到一旁,或是面对摆放着的几株日本玉树、茉莉、仙人掌静静思考,手里摩挲着一串星月,须臾间便可得天地。

另外至于寒山寺、观前街、山塘街等地,虽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走过却没有深刻的印象,感觉上已经与其他的景点一样,沦落为或是游客喧哗找不到一处落脚休息,或是商家狠宰游客地方;而至于虎丘、苏州大学、苏州博物馆和几个园林还是值得一游,但想必写的人太多,我也就不在此赘述。

总之,苏州是这样一个地方,虽然去过几次后,也不知道还能有什么地方可去什么景可看,但是只要一有个小长假,可能还是会想到去转一转,即使哪都不去,光是坐在小巷子里,读几本闲书也是值得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心中的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