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们如何思考?--读《爆裂》

新时代我们如何思考?--读《爆裂》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写于20171111

        过去,世界变化很慢。现在,一觉醒来都可能会有新事物颠覆昨晚的一切。不经意间,阿尔法狗战胜了世界最顶尖的围棋手,无人驾驶汽车离日常生活越来越近,机器人取代人类岗位的趋势日益明显,在快速变革的世界面前,绝大多数人的思维会感觉跟不上这个时代,处于脱节的状态。

        现今的社会充满了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这个新时代,我们要如何学习和思考才能让自己不被未来淘汰呢?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的《爆裂》这本书中给我们讲述未来社会的九大生存法则:涌现优于权威、拉力优于推力、指南针优于地图、风险优于安全、违抗优于服从、实践优于理论、多样性优于能力、韧性优于力量、系统优于个体。我把这本书归为展望未来的工具书。麻省理工学院的这个实验室享誉世界,创造了可穿戴技术、人机交互、3D打印等影响世界的新技术,而伊藤穰一就是这所创新机构的负责人,可谓是最具备世界前瞻视野的牛人。

        对于未来,除非圣哲,绝大多数人根本无法看清。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变革速度更是匪夷所思,到处充满了不对称性、复杂性。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九种原则来应对。

        一是涌现优于权威原则。涌现就是微小的个体集中在一起,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事物或者概念。如蜂巢,蚁群,大脑,城市。相对于从上而下贯彻的权威而言,涌现是从下而上的力量。中国有句古语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似微弱的力量却能颠覆掉坚不可摧的权威。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很多新事物却能颠覆尾大不掉的传统行业。而颠覆者往往都是来自其他行业的竞争对手,如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银行带给四大行巨大的恐慌。有时,船大难掉头,想自己从内部变革,真的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勇气,但很多时候,还得依靠外部力量的“涌现”,才可探出另外一条出路。在新时代下,我们要特别关注“涌现”,重视微小趋势,提前预判,随时做好迎接黑天鹅事件的准备。

        二是拉力优于推力原则。这是在第一条“涌现优于权威”这一逻辑框架下的结果。伊藤穰一用自己的行动来验证了这一原则,当福岛海啸导致核泄漏时,政府从上而下的救援效率低下,伊藤和老朋友邦纳通过互联网筹款生产辐射监测检技术设备并通过互联网网罗大量志愿者将设备绑在汽车上,通过GPS收集了超过5000万个数据点,精确地规划出安全范围。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而互联网时代却在短时间内做到了。政府想尽办法也没办法解决的事情,却被网友通过“拉”进不同力量和资源给解决了。这是利用互联网新体制来解决旧体制下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最佳范本。这种逻辑正被广泛作用,现在很多公司只做最核心的工作,其他边缘工作全部交给网络中的其他资源,采取轻资产模式,增强应对多变环境的灵活性。雷军的小米是个很成功的案例,用独特的轻资产,高品质的模式,用别人的工厂赚自己的钱,同样,滴滴用别人的车子赚钱,美团用别人的厨房赚钱。互联网给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拉力”对于个人也有参考意义,意味着我们要做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要有很好的自我驱动能力,不断革新各方面知识,才能让自己保持为被别人“拉”过来当作重要资源的角色,而不是被遗忘被淘汰的人群。

        三是指南针优于地图原则。通俗来讲,指南针可以理解为方法,而地图是现成的知识。在互联网时代,简单的模仿已经是穷途末路了。比如,阿里巴巴想简单模仿微信而强推“来往”,最后亏大钱而不得而终,而从企业组织的弱关系入手推出钉钉后却效果极佳。所以,针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应选择更加灵活的工具——指南针,也就是说在方法的指引下,发挥使用者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找到自己的路。在互联网时代,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不靠知识靠运气或人脉就能成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找到为未来导航的指南针。

        四是风险优于安全原则。在旧时代按部就班的传统思维里,风险规避手段和策略常常不起作用,有时甚至有害。在互联网时代,风险本身也是不确定性的。如果只想安全,永远都不会有高收益。如“风险投资”,风投机构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投资初创企业,一旦成功,收益率极高。我的一个朋友以150万投入一初创企业,两年后创业板上市后获益6亿,翻了400倍。所以,要勇于拥抱风险,通过不断学习,重新审视旧有的风险评估手段,警惕所谓的“安全”。

        五是违抗优于服从原则。科学进步的规则就是打破规则。叛逆和对叛逆的宽容才是创新迸发的根本。正如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结构》中所说的那样:“新的范式总会出现,因为总有一些科学家不信奉主流思想。” 正是这种探索、质疑、违抗的方法推动了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也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轨迹。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创新,颠覆旧有的模式。这种违抗精神,其实很大程度上会对现有的机构和组织的管理者造成挑战。但如果管理者想要支持最具有创造力的员工并且在未来存活,那就不得不接受并且包容这种文化。

        六是实践优于理论原则。在慢节奏的时代里,事前进行周密计划是避免失败的关键。而在互联网时代,等待和计划的成本要比先实践后随机应对要高。很多创意如果等到很完善了才去做,可能“黄瓜菜都凉了”。很多创业公司都倾向于采取“产品迭代”的方式来运做,先以最快的速度推出第一代产品,根据用户体验不断更新迭代,臻于完美,有书APP也是这个策略。谷歌尤其支持员工的创新实践,它鼓励员工将20%的工作时间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中,谷歌CEO认为这是产生新产品、新点子最好的方法。事实上,谷歌的许多科技创新也都来自于这些原本看不清未来的“实践”。互联网时代,必须要敢于尝试,不惧怕失败,要以“小马过河”的精神下水试试深浅,干起来再说。以“黑匣子思维”对待失败,把每一次失败当成学习机会,这样才会与成功靠的更近。

        七是多样性优于能力原则。有个很有意思的科研结论,成功的解决方案与“领域差距”存在正相关关系,越是外行的人,越有可能解决内行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结论貌似与传统管理实践大相径庭,但很多事实足够支撑这一结论。互联网时代,很流行一种叫“众包”的模式,可以认为是借助互联网的集思广益的互动工作模式,聪明的互联网企业均深谙此道。比如小米,在开发手机新功能之前,广泛收集粉丝们对手机新功能的意见建议,快速做出改进。很多极具创意的功能都来自于与手机行业完全不相关的粉丝们。对于组织而言,这种多样性还体现在领导班子的搭配上,年龄性别专业的多样化匹配能让研究工作的效能和结果优于那些结构单一的班子。对于个人而言,就要广泛积极的吸收、采纳不同行业的知识,多阅读本专业以外的书籍,多与不同学历背景的人多打交道,保持多样性思维,以更好的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八是韧性优于力量的原则。在未来,没有什么安全是坚不可摧,唯有保持韧性,让自己能快速从逆境中走出,并且吸取经验,形成“免疫”系统,才能在未来站稳脚跟。传统创业模式多是步步为营,招聘工人,建立厂房,赚取利润再逐步扩张,逐步发展成为重资产的大企业。而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创业者倾向于构建系统,模式,以轻资产的方式独步天下,业务随需应变。如小米,YouTube等,还有一些快速崛起的天猫店,如良品铺子,三只松鼠,没有自己的工厂,通过建立平台构建高质量标准,采取代工的模式赢得一片江山。今天又是双11,去年双11当日“三只松鼠”销售额过亿,远超过很多传统干果企业一年的销售额。正是这种灵活多变却具有韧性的模式,使得他们能够自由地变换业务,不断适应新的环境。而看似充满力量的大企业,也常受“大企业”病之苦,船大难以掉头。

          九是系统优于个体原则。现在,靠一己之力单打独斗就能成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团队的建设都是个系统问题。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需要各个年龄梯次,各种专业背景和工作背景的人搭配,才可发挥最强的实力,而不是仅靠一个好“班长”就可以。一个好的球队需要一个敢拼善赢的氛围和优秀的人才储备以及出色的医疗、营养保障,而不是仅靠一个好教练就可以。一个好的互联网生态需要硬件,软件和用户相匹配,而不是光靠开发一个好硬件就可以。互联网时代,需要更强的系统思维,凡事要从系统的角度着眼,而不仅仅只考虑到局部某些方面。

        在新时代,世界正处于根本结构性的变革之中。如果我们仍保守旧思想,迷信权威、渴望找到“地图”而不是指南针、躲避风险,那么,创新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也终将被未来抛弃,我们需要借助上述九大原则,更新思维模式,不断提升自我,时刻做好准备,扮演好互联网时代下的各种新角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时代我们如何思考?--读《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