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双方的底线: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那么中国呢?

1、争议的历史

解读双方的底线: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那么中国呢?_第1张图片

其实作为中国方面,上图右下角那篇红色区域的地位,一直较为模糊:

首先,它一直没有法律上定义的边界,而一直是所谓的传统习惯线;

其次,在建国前后,已被伦敦当局先后实控。

客观的历史角度,它是英伦和我们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我们对于这个地方的行政管理和主权体现,不是无懈可击的;

而英伦在1937年前,对于这个地带的控制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它们对这个地方的实际控制,也不是无懈可击的。

2、中方底线

几十年来,中方的政策底线,应该一直在发生着潜在的变化:

解读双方的底线: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那么中国呢?_第2张图片

第一阶段:战争那年之前,中方有诚意解决这段争端,即我们常说的“东段换西段”,也就是东部放弃上图右下角部分红色部分(可能在dawang地方会有微小调整)来换取上图左上角红色部分。

如果在那时候,双方能达成一致,在良好的兄弟加同志关系的亲密关系下,中方连dawang都不要也是有可能的。

参照东北某山某池以及某江的小岛,参照海南岛西面的小岛;

并且当时的话语是:“尽管这条线是非法的、不公正的,但考虑到中国和阿三人民之间的友谊,我们仍然愿意接受。”

第二阶段:战争-2003年,中方逐步确立了,至少要求在上图右下角红色部分做出dawang方向让步的底线。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随着2006年青藏以及2014年拉日两条铁路的通车通车以及最近川藏线的拉-林段开工新建,我们在该地区军事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我们的底线有了什么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是后两段铁路,直接推进到距yadong300公里远的地方。

这个地方紧贴阿三和其东北部的瓶颈——那条细长的走廊。

拉-林段,有两段山谷线路可以选择——靠北的,更容易修建;但是,最终选择的是更困难、更靠南,也就是更靠近边境线的山谷线路,意义明显。

可以看出的是,我们目前基本拒绝接受那条线,而提出收回整个这片区域的要求。

实际上中方宣布这片土地为争议区,已经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居民的对于南面这个国家的认同。

而实控线两侧,中方一侧日益增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正在制造对面一侧难以对抗的吸引力。

3、阿三底线

那场战争的起源似乎和那条线没有必然关系,因为,当时他们的立场,基本上是:

首先,“我的是我的”:上图右下角红色部分,是我的;

其次,“你的也是我的”:上图左上角红色部分,也得归我;

解读双方的底线: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那么中国呢?_第3张图片

再次,这条线划分依然不科学,需要进行修正:由于1913年的地质资料不足,没有完全划在喜马拉雅山分,在上图右上角有一段划入中方境内,并且整个雅鲁藏布江峡谷都应该归对方,并且没什么可谈的。

我方作战的目的,也是被迫进行,用于纠正上面的妄想。

4、对比

解读双方的底线: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那么中国呢?_第4张图片

上图暗红色,中缅交界线,其实也是那条线的延续。

中方的立场是,不承认曾经diguozhuyi强加给我们,但我们自己可以谈。

友好的环境下,继承了曾经那条线。,很快,1967年,缅发生了骚乱,排挤我们的同胞。

国与国之间所谓的“友好关系”,往往都是昙花一现,具有持续竞争关系的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尤其脆弱。

历史一再证明——主动放弃领土,不能换来持续的友好,也不能最终保障和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读双方的底线: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那么中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