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为产品把脉?首次独家揭秘互联产品决策神器

如何快速为产品把脉?首次独家揭秘互联产品决策神器_第1张图片

出色的判断力让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服务市场

对于任何一支产品团队来讲,是否能够快速定位产品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核心问题,不仅是专业程度的体现,还意味着团队能否尽快找到自己节奏,进入发展快车道。在实际的产品创造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提升发现问题的准度,要远远比一起拍脑袋、撞大运式的决策要务实得多。

这一点,对于我们这样一家国内首家尝试互联产品咨询的机构来讲,体会颇深。在我们当前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面对来自各个行业的客户需求。这里往往包含金融、教育、社交、游戏等不同背景的产品。我们需要在与客户见面的1个多小时之内快速获取必要的相关资料,定位出当前团队的关键问题。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我们在交谈初期就深得客户的赞赏,建立彼此的信任。

不夸张地说,我们现在的产品决策效率甚至远高于当初在腾讯的日子。如果说这五年自力更生式的创业带给自己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那么就是决策效率的巨大提升。原因很简单,我们把“辅助决策”当做了看家本领,自己做不好就没有饭吃。

过多地担心没有东西可做而非去判断什么才是最应该去做的——这是目前绝大多数产品团队难以产生高效决策的直接原因。这也是我当初选择成立WETOUCH这样一家第三方产品管理服务机构而非选择加盟一家公司的缘由。因为后者在提供更多保障的同时,也为决策的惰性提供了空间。

这里再声明下我的观点,决策效率低下首先是现行所有公司运作机制的普遍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将在越来越以用户为中心,需要不断被激励着去挑战未知,建立差异化优势的的市场竞争中被放大。未来的组织注定不是现在这模样,但我们这次先不展开讨论,而是直接给大家看一个我们在实践中打磨并正在运用的工具。这么做,是因为我相信“产品决策辅助服务”将成为众多组织应对快速变化的一个必备服务——判断力本身也需要持续的能量供给。

蓄力判断力,从拒绝拍脑袋开始

产品决策决定着团队精力的回报。一旦产品决策本身产生了惰性,那么团队将会陷入精力耗费、热忱消失的困境。如此一来,谁还会有精神头一起完成这趟探索之旅?终究在极具变化的市场中沉沦为一支内部的“外包团队”。而产品决策惰性往往是从我们经常视为积极的参与活动——“拍脑袋”开始。“拍脑袋”有时确实会带给团队一些出乎意料的想法,但它最大的危害却在于让团队习惯地依赖运气,而懒于对思考线索的归纳整理。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决策的难度在于信息不对称,而在“不对称”这三个子里面同时包含着信息的广度与深度的需求。前者容易理解,后者则指的是信息之间的关系。信息之间如果不建立联系,就会陷入迷失的境地。

举个例子,一位朋友的团队正在策划一款租房类产品,他们认定租房是一个大市场,但目前市面中的所有产品都没有进一步提升交易效率,这里依然存在机会。他们理解什么是用户思维,信奉单点突破,虽然点子颇多,但用他们的话讲,“一直都是小亮点,没有大起色”,甚至想过要放弃。后来我们在具体的服务中发现了一些现象:
· 总会有人重复提出过往类似的想法,大家都知道尝试过不行,但追问后往往会有新发现。
· 讨论过程中要么全都没有想法,一片沉默,要么好主意不断冒泡,彼此之间还没办法借鉴。
· 之前 一个原本不错的机会只是被小小尝试了一下就被放弃, 后来竟被竞争对手深挖做了出来。
· 经常散会之后只有一个不是那么差劲的结论,但每个人还是觉得心里空得慌,有种迷失感。

创过业的朋友都知道,放弃并不是最坏的情况,最坏的是迷失——既看不清坚持的理由,也下不了放弃的决心。就好像是迷失在沙漠中,失去了参考系。而这个参考系就是整个团队的思考逻辑。真正的创业是对都某条完整逻辑的验证,而非某个点子的验证。“逻辑”两个字意味着其中注定包含着众多具有内在联系的关键信息。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个逻辑的时候往往会比判断某个“点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同样,也拥有更多的尝试空间——这就是判断力存在的空间。

建立思考逻辑就需要不断归纳思考线索。这是一件苦活,没有拍脑袋来得爽,所以常常被忽略,但它却是当今充满变化的不确定市场中,产品团队的基础工作。因为在产品随着市场演进的过程中,团队也需要伴随产品和市场一同成长。这也是我们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产品管理咨询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每次我们都会在启动一个项目的时候,推动客户团队借助线上工具来逐步归纳整理所有相关的资料,最终形成以思考线索为主的管理跟踪方式。

这一切都是为了杜绝·“拍脑袋”,将产品决策惰性降到最低,为判断力蓄力。

PIVOR互联战略动态导航——明确团队当前的位置

在这几年纯粹地为伙伴提供互联产品辅助决策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个帮助团提供思考线索的决策辅助工具,取名为PIVOR,并将它注册成商标,还为它申请了知识产权。

这是它最基础的样子——

如何快速为产品把脉?首次独家揭秘互联产品决策神器_第2张图片

PIVOR是一个非常简单易懂的思考工具。当我们把它打磨出来的时候,有种“原来就是它!”的一种熟悉感。这种熟悉感源自我们每个人多年从事产品管理的一种经验和惯性,并且让它的出现带来了一种老朋友久违重逢的感觉。如果你也是一位产品老牛,相信你会也有同感。

PIVOR”分别包含着这么几个词:
·  “Present-Insight”——当下的洞察,也就是行业机遇
·  “Value”——价值,这里特指用户价值,站在用户的角度看机遇。
· “Objectivs”——目标,聚焦为产品目标,用产品目标承载用户价值。
· “Rolling”——开动,进入项目迭代,以及迭代过程中由五个基本环节组成的迭代小闭环。

这上面每一个词都代表着一个团队所处的一个特定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团队都对应着最基本的问题需要解答。所以,就像上文提到的,PIVOR的最基本的用处就是看清团队目前所处的位置。只有看清这个位置,才能知道当下这个阶段的问题是否已经回答清晰,是否为下个阶段做好了准备。

例如——

如何快速为产品把脉?首次独家揭秘互联产品决策神器_第3张图片

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大多数团队普遍会忽略这些阶段之间的联系来做跳跃式的思考,比如这三种典型情况:
·   从商业机遇中直接跨到产品功能层面的描述,始终找不到用户之间的连接点。
·   只看用户却回避在这之前商业模式的展望和深度思考,忽略商业的赛道。
·   在追求快速迭代的过程中忘记了始终聚焦的产品目标,越快越迷茫,每个版本都像打在棉花上。

PIVOR的升级应用——聚焦团队行动目标

当然,PIVOR字聚焦团队行动目标方面也具有非常出色的效果。对于一支追求卓越的团队来讲,明确阶段与关键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将具体的行动目标带给每一个成员。比如下图这样,你可以把PIVOR想象成一个可以拉开的尺子,你会看到在迈入下一个阶段中所需的相关的关键工作建议,这些内容会给团队提供明确的行动参考。

如何快速为产品把脉?首次独家揭秘互联产品决策神器_第4张图片

再比如,从产品目标进入项目迭代过程中,就有一项常常被忽视的行动——制定协作方案并启动协作会议。

如何快速为产品把脉?首次独家揭秘互联产品决策神器_第5张图片

这个机制的缺失让很多项目在开始运作之后陷入到推动无力的境地。及时过程中再进入项目经理的协作,也只是起到救火的效果。规矩还是要从一开始就定下来的。而在这个协作行动方案的制定中,如何让成员之间形成有效的脑力协作,又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大家能够很容易地领取任务,却很难一同制定任务。

后话

我们正在使用PIVOR为我们的伙伴提供辅助决策服务。聪明的你可能会发现,不管你是从零开始,还是正处于具体方案的实施中,PIVOR都可以帮你在当下奋斗的道路上做一个位置标记。产品的创造之后本就是一条充满未知的探索道路,能够与同伴一起保留并分享行动的标记,会让大家更容易形成对目标清晰的认识与行动动力。

PIVOR还在成长,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那么可以按照你的想法拿去尝试。如果在其中有更好的发现,也欢迎你的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快速为产品把脉?首次独家揭秘互联产品决策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