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官归隐,乐哉,幸哉

余华在活着中说“生活是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是任何别人的看法”。那么生活幸福与否,只要自己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无需在意他人的说法。陶潜辞官归隐,亲耕林田,在他看来,是人生之幸也。

一个人,一种人生。你若追逐于功名利禄,那就在官场里步步为营;你若倾心于简单自由,那就远离世俗。显然,陶渊明属于后者。他诗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深知自己的本性,他厌恶官场的勾心斗角,他爱着那一两亩良田,他向往着过农家人那种单纯的农耕生活,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弃官归林,走自己渴盼的人生路。

无论走什么样的人生路,都难免荆棘绊脚。陶潜归隐山林之初,对于农耕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他自己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也正因为对耕作的不熟悉,便有了这句“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问:难道这样的生活能算是幸福的生活?的确,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那无法称得上为幸福,可对当时的陶潜来说,那却是一种新生活的初期体验,是幸福生活到来的前期经历。于是乎,他辛勤劳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向农人取经—“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不畏条件艰苦——“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比难”,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他向世人展示了秋收时的愉快心情,表达了愿意长期躬耕的志趣,幸福的生活正崭露头角。

在耕作中体验劳动的幸福,在交往中收获纯真的幸福。身居田园,没必要谨言慎行,更不需要去猜测他人话中之话,农家人淳朴憨厚,与他们相处轻松快乐。陶潜写到“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其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更有“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这般自在美妙的时光,怎能不让陶潜深感幸福呢!当他在生活上遭遇瓶颈向农人求助时,“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在官场里多是尔虞尔诈,这样以真心相待的朋友少之又少,而那种能在困难中解救自己的友人更是难得。陶潜归隐山林,他看到了人间的真情与人性的简单善良,体验到了生活的乐趣与自在,这于久居官场,看尽黑暗的他而言,何尝不是幸福啊!

与其在名利的追逐中郁郁寡欢,不如在田园中纵享欢愉。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这等悠闲自在多少让那些仍挣扎于官场中的人羡慕。而陶潜不念功名,归隐山林,让曾经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变为现实,让那简单却珍贵的幸福触手可得。幸哉,幸哉!

你可能感兴趣的:(辞官归隐,乐哉,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