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笔记

《跨界》, 这是一本不到两百页的书,却涵盖了2014年移动互联网的所有热点,面对网上凌乱的信息,我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筛选和浏览,但这本书却能让你在一个舒适的周末下午读完,加深对移动互联网的了解,开阔自己的视野。


移动互联网化

人 与 设备 是企业互联网化的基石, 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民,企业才能与时俱进。这里提到了6个缩短互联网化时间的定律:

  1. 摩尔定律
  2. 吉尔得定律
  3. 梅特夫原则
  4. 病毒扩散原则
  5. 六度分隔理论
  6. 马太效应

2013年美国人平均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达到58分钟,花在平板电脑上的时间也达到了30分钟。

中国的互联网这20年的商业路径很多都是C2C(Copy to China),然后进行一定的微创新。C2C的根本原因在于 风险投资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依靠风险投资驱动的。不能获取足够的融资,是公司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这么说,当一种模式兴起,大大小小的创业团队纷纷加入时,谁最后能胜出,基本取决于谁能融到足够的钱来烧,从门户、视频、团购、电商到最近的打车软件,莫不如是。因此,互联网公司在刚成立的几年内,即使用户量上来了,也都还是在亏钱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互联网公司都跑到国外去上市,因为国内上市需要公司有三年盈利的门槛。

中国互联网商业项目,很多走的都是这样一条路:以美国某个概念开始——一路吸引风险投资——赴美上市并向美国投资者兜售此概念。
这里存在一个例外,豆瓣。

百度和谷歌页面很相似,但运营情况不大相同。百度发展了很多线下代理公司来兜售关键字业务,也派出了大量的人力在线下与网吧洽谈,将网吧里的电脑搜索页面设置为默认百度。这种做法在美国很少见。


O2O

从名词上看,移动互联网似乎就是互联网加上一个移动。但移动互联网远不是“移动的互联网”那么简单。它的本质——网络部分,就和互联网大不相同;而它的表现——移动部分,也正因为移动,造就了很多和互联网不一样的商业机会。而更重要也被人忽视的是,它可能会改变整整一代人的信息处理习惯。

现在很多应用——尤其是资讯类的——开始使用原生为壳、HTML5为里的开发方式。尽管这个应用看上去是一个原生应用,但实际上大量使用HTML5技术。比如微信就是这样一种混合体。在公众账号里,使用的都是HTML5技术。

移动赚钱的可能:

  1. 娱乐经济——游戏
  2. 移动广告
  3. 移动商务

阿里和和腾讯在打车软件上花费重金的短期原因——发展自己的支付用户。
培养自己的支付用户,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让用户支付一次。走过一遍流程,比看10遍广告都有用。而在所谓的O2O领域中,支付就是咽喉般的地位,因为几乎所有与O2O有关的细分领域,统统存在“支付”这个环节。进一步地,一旦在支付环节占据优势,便摸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大门,支付宝利用余额宝撑起了中国最大的基金公司,就是榜样。

阿里收购高德:一张地图上,几乎所有的线下服务都有。
大众点评意图通过引入腾讯的交易手段,从而发展起自己的数据库,最终为餐饮行业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营销指导,这优势一条盈利路径。
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客习惯于登录大众点评来完成支付(背后其实是财付通),大众点评就慢慢介入了餐饮业中得变现过程,慢慢变成不可或缺的一环。假以时日,大众点评会成为餐饮行业的上游企业,控制大大小小餐饮店的未来,只是可以预见的。


在线教育

互联网教育,最早大概是网易公开课。
目前很多互联网教育项目是:线上公开部分课程,要想继续培训,学参加线下培训班。相当于只是在互联网上打了个广告。

国内的线上教育,主要聚焦于三个领域:幼教、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和外语教育。
教育资源的掌握几乎成了教育企业的命脉。
老牌企业纷纷涉足,BAT也不甘示弱:阿里淘宝同学,腾讯大学,百度知心。


互联网金融

3+1模式:
各种互联网理财“宝宝”、带有小额贷款性质的P2P和众筹,
比特币生态圈


在线旅游

著名的创新扩散理论有一个阈值:10%。当一个新事物被10%的大众接受时,这个新事物就会迅速扩散开来。这项理论在互联网渗透率上得到印证:一国的网民占据整体人口10%之后,它的上升速度会加快,而在线旅游,正在这个阈值上。
所以你会看到,阿里现在狂推 去啊, 上面各种优惠机票,各种抽奖;
腾讯也投资了面包屑旅游,各种互联网旅游公司也是不断出现并购,去哪儿、携程、途牛、驴妈妈、艺龙、蚂蜂窝等。

中国地在线旅游依然被低估。美国市场上,传统旅行社的服务份额仅占出游人数的30%左右,中国会迅速跟进。


视频

去年,你会看到,各种盒子,智能电视层出不穷。
影视文化公司并购凶猛:阿里入股文化中国,华数传媒,投资优酷土豆。
百度收购pps视频业务;
苏宁收购pptv。
但所有的这些都只是入口,内容才是稀缺资源。所以2014年还出现了很多BAT牵头的电影众筹项目。


满足需求还是满足解决方案

如果只读数据的话,估计没有任何证据会显示智能手机有着广阔的前景——诺基亚搞这个搞了很多年,市场依然不大。这并非代表用户不接受智能手机,他们只是不能接受诺基亚的解决方案。而诺基亚在功能手机上的巨大利益也不会让它使劲琢磨用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它可能只是被销售数据糊弄了一把,以为没有需求。殊不知其实真正的核心问题是:需求存在,解决方案不对。

如何应对其他玩家的“免费式”介入

必要地防御武器还是要准备的:快速地进行迭代式开发,一旦收费模式有小成,自然有足够的本钱加快新功能上线。然后,这时候再做一些具有初级功能的免费式产品做抵御。

互联网思维和基因,关键是控制住成本升高的速度。快速铺货,快速简历壁垒,这才是核心问题。

总结

总的来说各大巨头目前都在跑马圈地,投资收购不断,烧钱抢客户抢入口。巨头通过自己的资本优势,在不断寻找着下一个高利润的赢利点,移动金融和视频这两块我认为是相对来说来钱较快,利润也较高的方向。巨头们各有优势,新起之秀在早期能被这些大树选中,对发展来说,也许是件好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跨界-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