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我是看不春

说实话,关注这片很久了。

我不是潘金莲,我是看不春_第1张图片
资料图

为什么呢?

因为现在适合爹娘看的片儿太少了。总算有一部不是科幻,不是魔幻,不是言情,不是动漫……说点儿家长里短婆婆妈妈,老人能看懂的片儿了,更何况还是大名鼎鼎的冯导的作品,值得一看。

于是,在小雪这天,顶着六级的大风,领着爹娘去看了。偌大个厅,七个人。开演了,从潘金莲的画图切入,冯小刚的旁白,巨大的屏幕中间是传说中的圆形画面,唔,似乎还行。

当进入剧情之后,我傻了。我发现我瞎了。

看不春啊。看不春。脖子伸的老长,还是看不春大美女冰冰的眉眼。发朋友圈抱怨。表哥说,你在看盗版吗?哥,盗版看着也没这么累。堂妹问,冰冰演技怎么样?唉,别问我这么高深的问题。只能影影绰绰远远地看个轮廓,还动不动黑灯瞎火的,鼻子嘴巴都分不清,从哪里去分析演技?!

我不是潘金莲,我是看不春_第2张图片
资料图

囧。看片从来没这么囧过。还兴师动众的搬了两老人来,一心要让他们见识见识传说中的数字大屏。结果在这儿伸长了脖子眯缝着眼看万花筒。

我承认我有点近视,可这是第一次因为视力问题影响看电影。为什么要来影院看?大屏幕有冲击力,视觉效果好嘛。可是眼前这黑漆漆的圆,这些黄豆大的脸……简直欲哭无泪。

我不是潘金莲,我是看不春_第3张图片
资料图

为了对得起票价,我往前挪了两排,伸长脖子继续看。不停地揉着眼,希望能把眼前的那层雾去掉,也暗自嘀咕,影院确定不是放的标清版本?是哦,我承认,模模糊糊的看去,有黑白写意风情的徽派民居作底色,这圆形的画面和色调的确有一种古代山水人物画的意境,还有那些中轴对称、框架构图的取景也的确别有意味。只是大多都是远景和中景,近景极少,特写就更罕见了,所以,我只能在心里哭,看不春啊。能认出那几个熟脸来就已经很不简单了,想看清他们眉梢眼角的情绪?太天真了。白瞎了那些老戏骨的演技了。

我不是潘金莲,我是看不春_第4张图片
实拍

圆形,方形,满屏切换,别具一格的画面呈现,据说是该片的卖点之一,是冯导的首创,而且各有其喻意。圆形,应该象征偷窥的视角,方形象征京城的秩序,满屏应该是回到了人生的正常状态。新瓶装旧酒啊。我无语。我只想说对所有电影而言,观众的视角都是偷窥的视角。我们就是在偷窥他人的故事嘛,难道科技这么发达了,想看清楚些居然更难了??

故事也只是个有些曲折的家长里短的故事,只是想用个满屏的正常尺寸来看清冰冰大美女的脸而不可得,让我很是惆怅。

看到最后十分钟,画面终于正常了。美好的人物特写充斥巨大的屏幕,我终于知道自己原来没瞎,因为我清清楚楚的看到冰冰眉目低垂,轻轻道出原委,有无奈,有不甘,有风过了无痕的放下和淡然……据说,冰冰因为这片获奖了,是因为这十分钟吧?!

我能跟你说这140分钟的时间里我只看了十分钟电影吗?

从影院里出来,很心虚的问爹娘观感。

娘说,还行。我问能看清吗?约摸着看呗。我是真看不清。你该配副眼镜了……

爹说,不如电视剧好看。我说人家冰冰都获奖了。她演什么了?看来看去不就是些官儿么……

老人看得真透。

我不是潘金莲,我是看不春_第5张图片
资料图

整个片就是用李雪莲的悲剧人生作底儿,讲了一个“当官要为民作主”的政治寓言。官的本就是民,而不在官帽本身。只是一干人营营苟苟舍了本去逐末而演就的滑稽剧而已。

片末的说教在点题,只是点得有点儿生硬了,很不象大家作品。世人皆醉我独醒,是也?非也?

对李雪莲这个角色一路看轻,直到最后十分钟才有了惊天大逆转。这实在是个执着的理由。也因为这十分钟,140分钟的一场滑稽剧才有了悲剧的意味。

不剧透了。只想抱抱那个倔强的女人,告诉她,懂她的不只有牛。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是潘金莲,我是看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