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清单】罪与罚

【读书清单】罪与罚_第1张图片
当我合上《罪与罚》的时候,内心的感触并非一句话就能概括,它带给了我很多思考。
01

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所作所为放在今天,俨然像一位眼高手低的青年。

因为贫穷,他不得不从大学辍学,但实际上只要他愿意,他可以有经济收入。比如像拉祖米欣一样去教书,拉祖米欣还曾给他介绍了翻译的工作,但都被他回绝了。

他认为生命不是生存,而且他的天命也不应该花费在这些平凡的事情之上。

他觉得自己是天选之人,是可能会成为同拿破仑一般的人物。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执念,他一步又一步靠近了犯罪的边缘。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矛盾的。

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则,但是这套规则和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乃至在我们现在看来,也是一种病态的理论。

拉斯柯尔尼科夫把世上的人分为了两类,一类是芸芸众生,如同蝼蚁;另一类则是天才,因此可以拥有审判的权利。

因为这个分类,他的脑海中有着一套杀人理论。

在他眼中,非凡的人拥有超然于法权的地位。好比古代的君王,如果错杀、滥杀了人们,却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包括拉斯柯尔尼科夫所崇拜的拿破仑也是如此。

其次,他在心里自诩为解救人们于水深火热的超级英雄。当他在小酒馆听到一名大学生和军官讨论,杀死恶人,将这些钱财用于解救众生时,他颇为认同。这也是他自首后仍不认为自己有罪的主要原因。

这套杀人理论在拉斯柯尔尼科夫的脑海里自成体系,在这套理论的驱使之下,他在那天晚上,在老太婆的屋里,抡起了斧头。

但谁曾想,杀人之后,拉斯柯尔尼科夫没能有替天行道的自豪感,反而陷入了巨大的道德恐慌。

这种矛盾与纠结,正是这部小说最精彩的地方。

02

《罪与罚》是俄国伟大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一出版就大获成功。

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等语言,对世界文学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意大利、德国由此产生了不少作品,继续阐述《罪与罚》这部小说的主题。

而且,至今已有约25次电影和电视版本对《罪与罚》进行了改编,包括美国、日本、芬兰、印度、苏联和英国等不同国家的艺术家都曾涉及。

而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实际上与《罪与罚》主角拉斯柯尔尼科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某种程度上,拉斯柯尔尼科夫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拉斯柯尔尼科夫一样,是病态的,他患有癫痫,经常口吐白沫、痉挛而倒地。

他也曾被金钱所困。因为沉迷赌博,他有时不得不为了生计而逼迫自己创作,还曾一度濒临破产。

他还曾服刑。184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反沙皇的秘密集会,触怒当局被捕,次年被判刑流放西伯利亚服刑。这和小说主人公最后的判决相呼应。

除此之外,拉斯柯尔尼科夫用来藏赃物的石头是真实存在的。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太太回忆,有一回她和陀思罢耶夫斯基散步时,陀思罢耶夫斯基把她带到了一个小院内,并给她看了那块石头。

其实,无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好,还是拉斯柯尔尼科夫也罢,他们呈现这样的病态或矛盾,和当时的那个时代分不开的。

那是19世纪,当时的欧洲正处于没落时期。在那个时期,到处充斥着杀戳和暴力的革命,或是犯罪、堕落、偷盗和一切罪恶的渊源。

这也涌现了一批激进派,他们通过空想,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未来世界,并认为“我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幸福增砖添瓦,所以我内心感到很平静”。

通过拉斯柯尔尼科夫的视角,我们感受到了当时俄国底层人民在暗无天日的生活中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03

也许在这个世上,总有一些人会找出看似合理的原因,来为内心的冲突赋予合理性。

但是,这个社会不需要地下判官,而是需要更约束和保护彼此的法律秩序。

也许我们也常常需要承受内心的冲突,但这总好过我们一味空想,从而迷失了自我。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我们只有经过灵魂的鞭挞,直面人生或人性中的黑暗和痛苦,才能从中杀出一条血路,到达真正的彼岸。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清单】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