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咨询师一般替孩子选专业,这才是家长应有的姿势!

前几日,参加一个商业活动,晚餐开始前,同桌的一位校友向我身边的一位老师咨询大学的专业设置问题。聊着聊着说起了他目前正在上高一的小孩,孩子沉溺于写小说,对文科感兴趣,但他希望自己的小孩将来能读理工科,或者读财经类专业,他觉得写文章这玩意不靠谱,未来赚不到饭吃。

为防止小孩继续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他特意找到了一位在报社任编辑的朋友来游说自己的小孩,希望能让小孩悬崖勒马,回到阳光大道上。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该编辑不仅没让他小孩回头是岸,还和小孩就写作这个事情越聊越嗨,不仅帮小孩指出当前写作的不足之处,还鼓励他小孩继续努力写出更好的小说来。

把这父亲给气的:妈的,老子请你来是让你劝他放弃写小说的,你倒好,不但不劝还鼓励,这不是存心让我难受吗?估计和这个大编辑绝交的心都有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由于我是一个生涯规划师,在生涯规划方面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学习,所以对职业目标(或曰志愿填报)选择这件事情上有一定的经验。加上又好为人师,所以,不免捉急,主动插话,和父亲做了一些交流讨论,简短的交流结束后,孩子的父亲若有所悟地说:“是哈,你这么说,我似乎不应该反对他写小说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期待自己的孩健康成长、生活幸福是天底下每一个父母的心愿,可是,由于和小孩所处的时代、立场不同,我们很多的家长可能又都会遇到和上面这个父亲类似的尴尬问题:替小孩着想,尤其当面临高考志愿填报这类人生重要抉择时,希望孩子能听从我们的意见,可惜小孩并不鸟自己,而自己又说服不了小孩,充满了无力感,只能干着急,于是有些家长被迫使出杀手锏,利用作为家长的权利,强行要求小孩服从自己的意愿,可是,效果,你懂的——往往适得其反。

那么,作为一个家长,在小孩志愿选择上,我们究竟该秉持何种观点,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和小孩进行交流沟通呢? 在此斗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众多家长共同探讨交流。

首先,个人认为,专业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每一种职业都需要有人去从事,每一种职业也都有优秀的从业者。由于每个人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好(专业)职业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仅仅以一份职业的报酬高低来衡量职业的好坏,如果这样,世上可能属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们报酬最高,企业家这个职位是最好的职位了。但我们能够人人都成为企业家吗?这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正因为每个人的好职业的标准不一样,才会有人选择去当一名老师、有人选择当一名作家、有人选择做一个演员......。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不同的职业,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丰富多彩。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讲述的就是他如何对待他女儿专业选择的态度。当读高中的女儿认真地对他说出想当一名流行歌手的时候,吴晓波自然十分清楚,流行歌手是一个与天赋和运气关系太大的不确定行业,日后成为一名二流歌手的概率大概也只有百分之十,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支持女儿的梦想,并且帮助女儿练习音乐培训学校,以实际行动去支持女儿的梦想。在吴晓波的眼里,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只有真心的喜欢了,才会去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感情。这给我们实用至上的家长们是否有点启发呢?

其次,当我们与小孩的意愿相左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和小孩进行沟通交流,从而达成一致目标呢?我们不妨以一个咨询师的角色,按照如下四个步骤和自己的小孩进行交流。

1.酝酿信赖关系。我们不应该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提意见,这个时候提出的意见就好像是在说:假如我是你,我就会……,但是,你的孩子不是你。每一孩子,既不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也不是他未来孩子的前传,他就是他自己,一个独特的生物体,有自己思想的高级生物,有自己的独有的兴趣和价值观。所以,我们应该尝试站在小孩的背后去理解他的处境、价值观、能力、兴趣爱好等,以此来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2.有相同的目标。让小孩听从你的,那只是你的目标,那不是共同的目标。和小孩一起,经过分析讨论,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才是你们共同的想要达成的目标。

3.基于专业知识,作出详细说明。利用专业的知识,对小孩介绍有哪些选择,这些选择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这个环节,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可以求助于专业的志愿填报人员。

4.最终让对方决定。最后的重要决定不能由父母来作,必须让小孩基于自身责任作出。扮演咨询师角色的目的正是为了支持对方自己作出决定。如果决定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作出的,过后就很可能轻易变卦,有时还会觉得结论是你强加给他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像咨询师一般替孩子选专业,这才是家长应有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