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她就是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1894年,她结识了居里先生,为科学献身的理想把他们永远联系在一起,后改名玛丽.居里。传记(节选)《美丽的颜色》,让我们走进她伟大的心灵。
她对科学充满热情。娄蒙路简陋、残破的棚屋,夏天燥热,冬季寒冷,工作环境恶劣,更要忍受室外的严寒;科研条件差,无实验室,设备简陋。可是这一切困难都挡不住她对科学的热爱。夫妻二人分工合作,“她做的是壮工的工作,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工作强度超大;“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院子里有风,很冷,但她依旧在院子里忙碌;“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这是对她四年艰辛研究的真实写照,如此辛劳,却不知疲倦,忘我工作,享受着科研带来的乐趣。读来让人心酸,萌生敬佩。
她有执著的信念。“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科研工作异常艰辛,超乎想象。因此他们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但她坚韧,对科学有美好的憧憬,永不放弃,依旧“钥匙插门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条件之艰苦,次数之多,表明困难阻挡不了前进的脚步,他们仍乐观执著于美丽的科研之梦。
她内心平静专注于科研。“棚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偶尔来的几位物理学家或化学家……并不打断思考的进程,也不扰乱平静专注的空气,这是实验室真正的气氛”。
茨威格说:“读伟人传记吧,与勇敢的心灵作伴。”
17段和18段 体现出 居里夫妇对研究成果的想象。玛丽就像一个“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孩子”,热情渴望看到“镭”的真面目,怀揣赤子之心,迷醉于大自然景色中,心地纯洁,没有丝毫的杂念。居里对妻子的问题“和颜悦色地回答”读出对妻子的柔情,对科学“美丽”的想象。这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微妙”的快乐。
经过四年的艰辛努力,终获成功,他们终于看到了梦寐以求的“镭 ”的相貌,竟然和设想一样拥有“美丽的颜色”,内心的激动、惊奇和赞叹无以复加。“这个夜晚”虽然意义重大,但这不过是他们科学研究中很普通的一晚,因此内心又是宁静从容的。能和彼此相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静静地享受这美妙一刻,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内心的幸福温馨可想而知。
让我们注意一个细节,“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 ,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 这个细节连用四个“转向”,定格在“他们的镭”,仿佛一个个慢镜头,把那份激动、期盼清晰细腻、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随后转移到玛丽的姿势。“镭”就是他们熟睡的孩子,那么安详、那么美,她是用一种慈爱的、欣赏的眼光看待。
她没有把“镭 ”看作是自己谋求私利的工具,认为“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因此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如果按“镭 ”当初的身价(每克曾高达七十五万法郎),居里夫人早就应该富甲一方了,因为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事实上,她的生活很困顿 。十八年后,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者在异常简陋的实验室采访她,惊撼她如此困顿,竟然买不起想要用于科学研究的“一克镭 ”。这让我们惊叹她对名利的淡泊,对科学研究的赤子之心。
玛丽•居里说过: “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
旧木棚里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她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她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就像“镭盐”一样,有着“美丽的颜色”,有一颗伟大的心灵。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 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