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上海市区幼升小、小升初摇号近日开启。第一批摇号结果的出炉,让沪上家长几家欢喜几家愁。头批结果如何?哪些方法能提高孩子的入学几率?本次摇号又会带给我们哪些思考?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阅读第一 (ID: Readfirst)
文丨Readfirst 编丨Travis
接连两日,对无数上海家长而言,注定无眠。
昨天开始,上海幼升小、小升初正式开始摇号,电脑随机录取结果以短信方式第一时间告知家长。
18日,
第一批“上战场”的是浦东新区、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宝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崇明区的家长;
今天,静安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嘉定区、金山区、奉贤区的家长们是
第二批。
笔者身边的家长们这两天捧着手机,守着短信,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为保护隐私,
短信中的真实姓名、学校已隐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摇号结束后,家长们会收到以上两类短信。如果被录取了,那么万事大吉,通知你等待后续相关通知。
如果没有被录取,则会在短信中显示电脑随机生成的顺序号,从号码中可以看出你离摇中的“池子”差多远。
第一批摇号结果出炉
20余所民办小学统招全部录取
据官方发布的数据统计:
“2020年上海市
幼升小信息登记18.51万人,其中报名民办小学2.23万人。74所民办小学将参加电脑随机录取,占民办小学总数的88.10%。民办小学报名人数与招生计划数比约为1.41:1,与2019年基本持平。
2020年上海市
小升初信息确认14.16万人,其中报名民办初中2.52万人(不含一贯制直升,下同)。85所民办初中将参加电脑随机录取,占民办初中总数的77.27%。民办初中报名人数与招生计划数比约为1.43:1,比2019年略有下降。”
这两天家长分批摇号,等到5月23日、24日,各区安排调剂志愿录取。
“惊心动魄”的摇号现场
图源:上海教育(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而在昨晚,第一批摇号结果也已经新鲜出炉!
以下是根据各区官网发布的摇号结果整理:
(上下滑动浏览)
各学校的具体数据,都公布在了区教委网站上。
值得关注的是,浦东平和等热门学校都遇到了超额摇号的火爆场面,而剩下有20多所学校由于名额未满,最终全部录取。
笔者联系到了一位某区家长,他说:
“今年大家普遍都很懵圈。因为之前为了幼升小、小升初,做足了准备,放足了长线。但今年摇号制度一出,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失效了。”
凭实力竞争,焦虑是看得见的。而摇号政策下,凭“运气”竞争,焦虑则更是像是打一团棉花,力气没处使。
为了对明年报考的家长们有所参考,笔者与这位家长聊了聊摇号过程的感受,希望补充一下值得大家关注的细节。
摇号不只看运气
更重要的是家长的选择
对摇号新政,有家长还是会问:
我家孩子成绩好、奖项多,是不是进好学校的几率就大?
然而答案是,摇号政策下,孩子的实力和学校是否录取完全没关系,结果随机产生,尖子生差生都一样看运气。
但运气是一方面,
孩子最终录取到什么样的学校,还与家长的选择和策略有关。
如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摇号录取的概率,其实有这三件事值得家长思考:
1. 多选题变为单选题,竞争的池子变小了
往年的面试季,学校的开放日可谓热闹非凡。家长们带着娃像赶场子一样到处面试,相同级别的学校一报就是好几所。
经历过的家长都能会心一笑:
每所学校的报名人数看起来非常多,然而每所学校的报考家庭其实也是有相当大比例的重合。有时候穿梭在各个学校面试,几家还能互相间混个熟面孔。
在申请时,所有民办学校都可以报名,但最后录取比例非常低,但好在可以
广撒网,多覆盖。
而在今年开始的摇号政策下,
家长选民办校的多选题变为“一个第一志愿+一个调剂志愿”的单选题,相当于押宝押在了一棵树上。取消了面试,孩子也不用四处奔波。
说实话,真要搏一搏,其实会比往年的录取概率高很多。对于家长而言,如果你敢拼,那么今年你的风险很大,回报也很高。
竞争的池子小了,家长的不同选择就成为孩子升学的关键所在。
2. 不愿冒险,便“稳中求胜”
在此之中,有一大批采取“稳中求胜”策略的家长。
笔者认识的一位家长,他家老大就读于沪上一所知名民办国际中学。家里老二是外籍身份,原本计划着也是非这所学校不进,去年的学校面试都通过了两轮。
然而因为今年的摇号政策一出,为了保险起见,就放弃了这所一流学校,转而报了居住区,另外一所相对不那么好的民办学校。因为那所学校的报名人数和计划招生人数相差无几,所以基本能够保证摇进。
要么是成功摇号录取,要么被调剂到更远的非意愿学校——这枚硬币的两面没有其他余地,也是很多家长不愿冒的险。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选择也让那些
热门学校的录取概率相对变高很多。
而笔者身边很多孩子
外籍身份、且非常重视教育的家长,他们的“战场”也已经悄悄转移。
很多家庭放弃了优质的双语学校,因为这些学校受摇号政策影响,生源可能不如往年自主招生政策筛选得那么好。所以他们的
矛头对准的是那些有自主招生的、或只收外籍不需要摇号的国际学校。
“战场”的另一边,竞争也从未以摇号画下句点。一批“稳中求胜”的家庭,下一步计划也可能是“曲线救国”。
笔者了解到,
先摇号进入一所相对一般的学校,再让孩子通过插班考,转学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可能成为很多家庭选择的另外一条路,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3. 找准“池子”或成为关键
还有一个关键,就是
注意每所学校的“分类计划招生”名额。
为了保证公平性,统招名额是最多的。因为特殊原因,摇号也人性化地考虑到了对口幼儿园和外籍学生比例,部分学校也划出了极少的名额,留给本校教职工员工子女、举办者子女等。
报名的类别不一样,摇号的池子也不一样。
比如某有寄宿条件的学校统招招生人数为170人(其中走读计划数100人、住宿计划数70人),对口幼儿园20人,那么摇号的池子就分为了三类:
统招走读、统招住宿和对口幼儿园。
在此规则下,家长找准池子很重要。如果你恰好在一所心仪校的分类计划招生的范围里面,且申请人又比较少,那么你摇中的概率就相应变大。
具体可以看每所学校的招生计划,我们暂以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为例:
图源:上海幼升小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康德所在的黄浦区的申请者就属于“走读计划数”的池子,全市其他区的申请者属于“住宿计划数”的池子。
虽然走读比住宿的池子数小,但从报考的总分母来看,一个区的申请人数还是远小于其他十几个区的申请人数的。如果你作为“走读池”的分子,那么摇中的概率就更大。
再看下表,像上外附小等学校的走读生计划数比住宿生计划数要多很多,也能看出大部分学校更倾向于本区的生源。
图源:上海幼升小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事实上,
大多数学校其实都不倾向于跨区招生。所以,如果家长想要申请心仪的学校,最好还是以学校所在区的居住身份,进入“走读计划数”的池子,提高摇中的概率。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家长对公示的摇号录取结果也有一些细节上的不理解。
以浦东新区的这所学校为例,如果学校公示与此类似,则说明该校的报名人数小于分类计划招生人数,所以报名的学生都直接录取,无需摇号。
从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摇号新政下,
那些热门学校依然让家长们趋之若鹜。有些家长宁愿冒着被调剂到偏远学校的风险,也还是愿意放手一搏,在热门校的池子里等待结果。
再长远一些来看,考虑到集团调剂和小升初直升的政策,
很多家长也把目光投注到了教育集团旗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步到位,也少做一次选择。
归根结底,摇号只是一个制度,要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还得从学校的师资、教学软硬实力等方面进行提高,与政策相匹配。
但目前对孩子而言,摇号上学也算是一件好事。他们不用在幼儿园阶段就被拔苗助长,为了超前抢跑而丢失单纯快乐的童年。
我想,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性,避免孩子们早早走上竞争赛道,也是摇号政策的初衷。
“阅读第一”,50万中国精英家庭成长聚集地。由崇尚“终身学习”,爱阅读爱分享的妈妈Bonnie创办,专注于英文学习、阅读以及思维素养。一家不端、不装、有趣、有料、有观点的教育新媒体。
关注外滩教育
阅读3500+篇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