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雾剂

气雾剂概念最早源于1862年Lynde提出的用气体的饱和溶液制备加压的包装。直至1926年,挪威化学工程师埃里克·罗塞姆(Erik Rotheim)用液化气体制备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气雾剂的原形。1943年Goodhue用二氯二氟甲烷(商品名F12)作为抛射剂制备了便于携带的杀虫用气雾剂,这应该是气雾剂发展过程中最具有实际意义的重要进展。1947年杀虫用气雾剂上市,当时需要很厚很重的耐压容器。随着低压抛射剂和低压容器的开发成功,气雾剂成本降低,并迅速发展起来。


气雾剂是指将药物与适宜的抛射剂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密闭容器中制成的澄明液体、混悬液或乳浊液,使用时借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粒喷出的制剂。气雾剂可在呼吸道、皮肤或其它腔道起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目前气雾剂在医疗上已用于治疗哮喘、烫伤、耳鼻喉疾病以及祛痰、血管扩张、强心、利尿等,均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气雾剂分类:按分散系统分 –溶液型(喷发胶) –混悬型 –乳浊液型(泡沫气雾剂,定发型)气雾剂分类:按医疗用途分 –呼吸道型 –皮肤、粘膜型 –空间消毒型(空气清新剂等) 气雾剂分类:按相的组成分 –两相气雾剂:抛射剂气相、药物+抛射剂混溶的液相    三相气雾剂: 药物水液与抛射剂两相不溶分层,内容物气相、溶液相、液化抛射剂相 固体药物微粉混悬抛射剂中:内容物包括气相、固相、液化抛射相   药物水溶液+抛射剂→乳浊液,内容物包括气相、乳浊液相(部分乳化)、液相 气雾剂的不足之处: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制备需冷却和灌装的特殊机械设备,成本高借扫除射剂蒸气压工作,包装不密封则易失败具有一定内压,防止撞击、爆炸抛射剂雾化时吸收能量而具致冷效应,受伤皮肤可能不适,中药提取物制备有一定困难


气雾剂的质量评价,应首先对气雾剂的内在质量进行检测评定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二相气雾剂应为澄清的溶液;三相气雾剂应为稳定的混悬液或乳液;吸入气雾剂的雾滴(粒)大小应控制在10μm以下,其中大多数应为5μm以下;非吸入气雾剂每揿压一次,必须喷出均匀的细雾状的雾滴或雾粒,并应释出准确的剂量;外用气雾剂喷射时应能持续释放出均匀的细雾状物质;所有气雾剂都应进行泄漏和爆破检查,确保安全使用。对于泄漏和爆破检查,一般采用水浴加热处理法。将气雾剂放入加盖的金属篓内,浸入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如40±1℃加热1小时,55℃加热3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检出泄漏、爆破或塑料层脱落等不合格的气雾剂。

质量要求:1无毒、无刺激。2 喷出物的雾滴或雾粒要细小、均匀、剂量准确。3 泄露与爆破应符合规定,确保安全使用。4 用于烧伤、烫伤的气雾剂应无菌。


气雾剂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气雾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