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花钱买了一个很火的讲如何写作的课程。两节课学下来,我忽然不会写作了。
那个课程总体来讲还是挺不错的,因为都是写作者几年写作经验的积累。作者以写励志文出道,现在经营一个粉丝超百万的公众号,很多文章一发布就是十万加的爆款文。
或许因为作者深谙写作市场规律,所以在课程里总结了很多写作技巧性内容,包含如何快速吸粉,如何选择社会热点,什么样的标题更容易被人分享等等。虽然这些技巧也是写作者们需要关注的,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是刚刚对写作产生兴趣的新手们来讲,过多技巧的学习往往会使其在写作道路上南辕北辙迷失方向,甚至丧失写作的欲望。
我不算是写作新手,如果报纸上发表的那些豆腐块文章算是写作的话。我的大部分文章都是自己内心的思考,想什么写什么,从来没有想过会不会吸引读者以及迎不迎合市场。
可是在现在这个写作变现如此快速的时代,我的内心还是挺焦急的,一半是因为功利,一半是因为写作质量。如果既能写喜欢的文字又能凭此赚钱,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我本着这个目的购买了课程,本来满怀期待的想得到启发,可是后来发现,我非但没有因为那些技巧写出爆款文章,还打乱了自己的思考模式,因为一提笔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所谓的技巧。关于内容标题及排版的技巧完全冲散了我想表达的内容,写出来的文章虽然规整,但却缺乏感情,甚至语不达意。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不是课程不好,而是不适合我。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写作方式、能力水平都不一样。一个创作力较强但是缺乏营销技巧的人和一个纯粹靠兴趣写作且水平一般的人,前者更容易受到课程的启发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而后者需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积累。
我想写作和演员演戏是一样的道理。
《演员的诞生》节目中导师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演员如果没有深入到角色内心,就不会体会到角色的感情,也就不会成功地塑造角色。而一个角色的成功除了演员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还是平时的感情体验及经验积累。
回到写作上,一篇文章的成型应该是写作者内心真挚的感情抒发和思考的结果,而不应该单纯是写作技巧的堆砌。
至今我都对小学一年级的一次作文课记忆犹新。那节课上,老师让写一个身边的小动物,最好是自己家里养的。那时我家里除了养鸡之外没有别的什么动物了,可是我又不喜欢鸡,我忽然想到堂叔家里的小母狗刚生了狗宝宝不久,而我是一个非常喜爱狗的人,所以我果断跑到堂叔家去观察小狗。才几个月的小狗宝宝一般都胖胖的憨憨的,喜欢跟着你到处跑,还喜欢抱住你的腿不松开。
于是我就把小狗的这些表现都写进了我的作文里,当然,是带着非常喜爱的一种感情写的。让我没想到的是,老师后来竟然说我的作文是抄袭的,当时的郁闷感简直无以复加。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写作其实是不需要太多技巧的,只要把你的真情实感记录下来,那你的文章就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而那些所谓的技巧,只能是锦上添花罢了。一个没有任何感情而言的文章,使用再多的技巧都会是干巴巴的豆腐块,既无美感,也没价值。
以上是我近几日关于写作问题的有感而发,特别是在听过写作课之后,我对写作又有了重新的理解。对于像我一样每次都拼尽全力燃烧感情来写作的人来说,我还想诚心给大家个建议,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要求自己坚持的,那就是
强迫自己大量的输入。
不论是书本还是电影甚至周围的一切事和物,要带着思考的目的尽量多地接触和观看,同时不仅要保证知识面的输入,还要注意你认为的经典的句子和词语的记录和积累。这些都将是你写作中丰富表达方式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学了两节写作课程,我才发现
写作跟成长一样,没有捷径,也不能急功近利,只能慢慢来。
谨以此文与各位热爱写作的写作新手们共勉,写作达人可自行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