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大多翻译自log4j官网。
Apache的开源项目log4j(log for java)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日志组件,提供方便的日志记录。在apache网站:http://www.apache.org/dyn/closer.cgi/logging/log4j 可以免费下载到Log4j最新版本的软件包。
但是,后来Apache软件基金会发布了Log4j 2.0通用版本,相比之前Log4j的1.x版本有了很大的性能提升。本版本的灵感来自于诸如Log4j 1.x和java.util.logging之类的已有日志解决方案,它是经过了数年的努力从头开始编写完成的。 Log4j 2.0引入了新的插件系统、对properties的支持、对基于 JSON配置的支持和配置的自动化重载。它支持很多已有的日志框架,包括SLF4J、Commons Logging、Apache Flum、Log4j 1.x,并提供了新的程序员API。
截止发帖时间Log4j2最新版本是 2015.12.10 5:00发布的2.5版本。
日志是应用软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服务器后期的维护,日志是最重要的一个依据。
Apache log4j(log for java)是 Apache 软件基金会项目和由提交者的 Apache 软件基金会专门团队开发。
Apache Log4j2是 Log4j 1.x的重构,提供的许多改进可用在 Logback,同时修复Logback的体系结构中的一些固有的问题。
Log4j的API是独立于实现明确的类和方法,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同时确保向前兼容性。
Log4j2基于LMAX Disruptor library的下一代异步记录器。在多线程方案中异步记录器相比Log4j 1.x和Logback有18倍的日志记录效率和更低的延迟。详细信息,请参阅性能。
Log4j 2 API提供了最佳的性能,但同时,Log4j2提供了对SLF4J和Commons Logging APIs的支持。
在这之前,程序员们以如下方式进行日志记录:
- if(logger.isDebugEnabled()) {
- logger.debug("Hi, " + u.getA() + “ “ + u.getB());
- }
许多人都会抱怨上述代码的可读性太差了。如果有人忘记写if语句,程序输出中会多出很多不必要的字符串。log4j 2.0开发团队鉴于以上考虑对API进行了完善。现在你可以这样写代码:
- logger.debug("Hi, {} {}", u.getA(), u.getB());
和其它一些流行的日志框架一样, 新的API也支持变量参数的占位符功能。 log4j 2.0还支持其它一些很棒的功能,像Markers和flow tracing:
- private Logger logger = LogManager.getLogger(MyApp.class.getName());
- private static final Marker QUERY_MARKER = MarkerManager.getMarker("SQL");
- ...
- public String doQuery(String table) {
- logger.entry(param);
- logger.debug(QUERY_MARKER, "SELECT * FROM {}", table);
- return logger.exit();
- }
Markers可以帮助你很快地找到具体的日志项(Log Entries)。而在某个方法的开头和结尾调用Flow Traces中的一些方法,你可以在日志文件中看到很多新的跟踪层次的日志项,也就是说,你的程序工作流(Program Flow)被记录下来了。下面是Flow Traces的一些例子:
- 19:08:07.056 TRACE com.test.TestService 19 retrieveMessage - entry
- 19:08:07.060 TRACE com.test.TestService 46 getKey - entry
自动重新加载配置文件: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monitorInterval="30"> - ...
监控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最小值是5。这意味着,log4j 2在配置改变的情况下可以重新配置日志记录行为。如果值设置为0或负数,log4j 2不会对配置变更进行监测。最为称道的一点是:不像其它日志框架, log4j 2.0在重新配置的时候不会丢失之前的日志记录。
本次使用的基本工程是Spring4 MVC + Hibernate5 为基础工程,然后集成log4j2。
log4j2最好的教程在 这里 。
log4j 2.0支持插件式的架构。你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扩展log4j 2.0,这非常简单。首先,你要为你的扩展建立好命名空间,然后告诉log4j 2.0在哪能够找到它:
… packages="de.grobmeier.examples.log4j2.plugins">
根据上述配置,log4j 2将会在de.grobmeier.examples.log4j2.plugins包中找寻你的扩展插件。如果你建立了多个命名空间,没关系,用逗号分隔就可以了。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扩展插件:
- @Plugin(name = "Sandbox", type = "Core", elementType = "appender")
- public class SandboxAppender extends AppenderBase {
- private SandboxAppender(String name, Filter filter) {
- super(name, filter, null);
- }
- public void append(LogEvent event) {
- System.out.println(event.getMessage().getFormattedMessage());
- }
- @PluginFactory
- public static SandboxAppender createAppender(
- @PluginAttr("name") String name,
- @PluginElement("filters") Filter filter) {
- return new SandboxAppender(name, filter);
- }
- }
上面标有@PluginFactory注解的方法是一个工厂,它的两个参数直接从配置文件读取。用@PluginAttr和@PluginElement进行了实现。剩下的就非常简单了。由于写的是一个Appender,因此得继承AppenderBase这个类。该类必须实现append()方法,从而进行实际的逻辑处理。除了Appender,你甚至可以实现自己的Logger和Filter。可以参看官方文档。
Logger间的层次关系
相比于纯粹的System.out.println方式,使用logging API的最首要以及最重要的优势是可以在禁用一些log语句块的同时允许其他的语句块的输出。这一能力建立在一种假设之上,即所有在应用中可能出现的logging语句可以按照开发者定义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型。 在 Log4j 1.x版本时,Logger的层次是靠Logger类之间的关系来维护的。
但在Log4j2中, Logger的层次则是靠LoggerConfig对象之间的关系来维护的。 Logger和LoggerConfig均是有名称的实体。Logger的命名是大小写敏感的,并且服从如下的分层命名规则。(与java包的层级关系类似)。例如:com.foo是com.foo.Bar的父级;java是java.util的父级,是java.util.vector的祖先。
root LoggerConfig位于LoggerConfig层级关系的最顶层。它将永远存在与任何LoggerConfig层次中。
任何一个希望与root LoggerConfig相关联的Logger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Logger logger = LogManager.getLogger(LogManager.ROOT_LOGGER_NAME);
其他的Logger实例可以调用LogManager.getLogger 静态方法并传入想要得到的Logger的名称来获得。
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包含了所有的Appenders、上下文范围内的过滤器、LoggerConfigs以及StrSubstitutor.的引用。在重配置期间,新与旧的Configuration将同时存在。当所有的Logger对象都被重定向到新的Configuration对象后,旧的Configuration对象将被停用和丢弃。
Logger:
Loggers 是通过调用LogManager.getLogger方法获得的。Logger对象本身并不实行任何实际的动作。它只是拥有一个name 以及与一个LoggerConfig相关联。它继承了AbstractLogger类并实现了所需的方法。当Configuration改变时,Logger将会与另外的LoggerConfig相关联,从而改变这个Logger的行为。
获得Logger: 使用相同的名称参数来调用getLogger方法将获得来自同一个Logger的引用。
如: Logger x = Logger.getLogger("wombat"); Logger y = Logger.getLogger("wombat"); x和y指向的是同一个Logger对象。
log4j环境的配置是在应用的启动阶段完成的。优先进行的方式是通过读取配置文件来完成。
log4j使采用类名(包括完整路径)来定义Logger 名变得很容易。这是一个很有用且很直接的Logger命名方式。使用这种方式命名可以很容易的定位这个log message产生的类的位置。
当然,log4j也支持任意string的命名方式以满足开发者的需要。不过,使用类名来定义Logger名仍然是最为推崇的一种Logger命名方式。
LoggerConfig
当Logger在configuration中被描述时,LoggerConfig对象将被创建。LoggerConfig包含了一组过滤器。LogEvent在被传往Appender之前将先经过这些过滤器。过滤器中包含了一组Appender的引用。Appender则是用来处理这些LogEvent的。
Log层次: 每一个LoggerConfig会被指定一个Log层次。可用的Log层次包括TRACE, DEBUG,INFO, WARN, ERROR 以及FATAL。
需要注意的是,在log4j2中,Log的层次是一个Enum型变量,是不能继承或者修改的。如果希望获得跟多的分割粒度,可用考虑使用Markers来替代。
在Log4j 1.x 和Logback 中都有“层次继承”这么个概念。
但是在log4j2中,由于Logger和LoggerConfig是两种不同的对象,因此“层次继承”的概念实现起来跟Log4j 1.x 和Logback不同。
LoggerContext
LoggerContext在Logging System中扮演了锚点的角色。根据情况的不同,一个应用可能同时存在于多个有效的LoggerContext中。
在同一LoggerContext下,log system是互通的。如:Standalone Application、Web Applications、Java EE Applications、"Shared" Web Applications 和REST Service Containers,就是不同广度范围的log上下文环境。
Filter
与防火墙过滤的规则相似,log4j2的过滤器也将返回三类状态:Accept(接受), Deny(拒绝) 或Neutral(中立)。
其中,Accept意味着不用再调用其他过滤器了,这个LogEvent将被执行;
Deny意味着马上忽略这个event,并将此event的控制权交还给过滤器的调用者;
Neutral则意味着这个event应该传递给别的过滤器,如果再没有别的过滤器可以传递了,那么就由现在这个过滤器来处理。
Appender
由logger的不同来决定一个logging request是被禁用还是启用只是log4j2的情景之一。log4j2还允许将logging request中log信息打印到不同的目的地中。
在log4j2的世界里,不同的输出位置被称为Appender。目前,Appender可以是console、文件、远程socket服务器、Apache Flume、JMS以及远程 UNIX 系统日志守护进程。
一个Logger可以绑定多个不同的Appender。 可以调用当前Configuration的addLoggerAppender函数来为一个Logger增加。如果不存在一个与Logger名称相对应的LoggerConfig,那么相应的LoggerConfig将被创建,并且新增加的Appender将被添加到此新建的LoggerConfig中。而后,所有的Loggers将会被通知更新自己的LoggerConfig引用(PS:一个Logger的LoggerConfig引用是根据名称的匹配长度来决定的,当新的LoggerConfig被创建后,会引发一轮配对洗牌)。
在某一个Logger中被启用的logging request将被转发到该Logger相关联的的所有Appenders上,并且还会被转发到LoggerConfig的父级的Appenders上。 这样会产生一连串的遗传效应。例如,对LoggerConfig B来说,它的父级为A,A的父级为root。如果在root中定义了一个Appender为console,那么所有启用了的logging request都会在console中打印出来。
另外,如果LoggerConfig A定义了一个文件作为Appender,那么使用LoggerConfig A和LoggerConfig B的logger 的logging request都会在该文件中打印,并且同时在console中打印。 如果想避免这种遗传效应的话,可以在configuration文件中做如下设置: additivity="false" 这样,就可以关闭Appender的遗传效应了。
目前支持的日志存放方式:
Layout
通常,用户不止希望能定义log输出的位置,还希望可以定义输出的格式。这就可以通过将Appender与一个layout相关联来实现。
Log4j中定义了一种类似C语言printf函数的打印格式,如"%r [%t] %-5p %c - %m%n" 格式在真实环境下会打印类似如下的信息: 176 [main] INFO org.foo.Bar - Located nearest gas station.
其中,各个字段的含义分别是:
%r 指的是程序运行至输出这句话所经过的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t 指的是发起这一log request的线程;
%c 指的是log的level;
%m 指的是log request语句携带的message。
%n 为换行符。
优先级:
log4j2中的日志一般分8个级别:ALL、TRACE、DEBUG、INFO、WARN、ERROR、FATAL、OFF。
其中ALL为所有日志,OFF为关闭日志,所以,其实也就是6个级别:
FATAL:用在极端的情形中,即必须马上获得注意的情况。这个程度的错误通常需要触发运维工程师的寻呼机。
ERROR:显示一个错误,或一个通用的错误情况,但还不至于会将系统挂起。这种程度的错误一般会触发邮件的发送,将消息发送到alert list中,运维人员可以在文档中记录这个bug并提交。
WARN:不一定是一个bug,但是有人可能会想要知道这一情况。如果有人在读log文件,他们通常会希望读到系统出现的任何警告。
INFO:用于基本的、高层次的诊断信息。在长时间运行的代码段开始运行及结束运行时应该产生消息,以便知道现在系统在干什么。但是这样的信息不宜太过频繁。
DEBUG:用于协助低层次的调试。
TRACE:用于展现程序执行的轨迹。
这8个级别优先级从低到高为:ALL 当过滤器设置为某一级别时,会默认包含当前级别以及所有更高级别的log信息。 完整介绍请参考:http://logging.apache.org/log4j/2.x/manual/appenders.html (1) (2) 2.2.4、压缩文件 Below is a sample configuration that uses a RollingFileAppender with both the time and size based triggering policies, will create up to 7 archives on the same day (1-7) that are stored in a directory based on the current year and month, and will compress each archive using gzip: This second example shows a rollover strategy that will keep up to 20 files before removing them: Below is a sample configuration that uses a RollingFileAppender with both the time and size based triggering policies, will create up to 7 archives on the same day (1-7) that are stored in a directory based on the current year and month, and will compress each archive using gzip and will roll every 6 hours when the hour is divisible by 6: Below is a sample configuration that uses a RollingFileAppender with the cron triggering policy configured to trigger every day at midnight. Archives are stored in a directory based on the current year and month. All files under the base directory that match the "*/app-*.log.gz" glob and are 60 days old or older are deleted at rollover time: Below is a sample configuration that uses a RollingFileAppender with both the time and size based triggering policies, will create up to 100 archives on the same day (1-100) that are stored in a directory based on the current year and month, and will compress each archive using gzip and will roll every hour. During every rollover, this configuration will delete files that match "*/app-*.log.gz" and are 30 days old or older, but keep the most recent 100 GB or the most recent 10 files, whichever comes first: Below is a sample configuration that uses a RollingFileAppender with the cron triggering policy configured to trigger every day at midnight. Archives are stored in a directory based on the current year and month. The script returns a list of rolled over files under the base directory dated Friday the 13th. The Delete action will delete all files returned by the script: 请原谅我...翻译得好累。只怪我当初没好好学英语,不过读懂问题还是不大。 下载jar包, 官方下载地址:http://logging.apache.org/log4j/2.x/download 下载解压即可看到需要的jar包: 这里,我们需要这3个jar包: 直接拖到eclipse中lib目录下即可。 这种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在pom.xml文件中如下添加依赖: 请在web.xml中添加如下代码: log4jConfiguration为log4j2的配置文件位置。 编辑配置(若配置文件不存在则新建),配置为每个不同级别的输出到不同文件,并增加一个按单文件大小自动压缩的日志: log4j使用很简单: 可以看到,只需要调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即可。 接下来我们在项目中使用以下代码测试(我们先将log4j2.xml文件中压缩的单个文件大小改为1M方便查看): 运行项目后分别访问/和test: 然后查看log日志文件: 可以看到压缩文件大小为30K,我们设置的是1M,那就对了,log文件在压缩前是单个达到1M时就压缩,压缩完自然就变小了。 再看看内容: 内容如我们配置的一样,格式与控制台输出的稍微不同。 以下工程都是基于Spring4+Hibernate5集成Log4j2的。 Spring4Hibernate5Log4j2MVC.7z(大小:12k) Spring4Hibernate5SpringMVCLog4j2.7z(大小:15.4M) 两个工程压缩包大小有如此的差别,归功于maven,将所有的jar包依赖放到了pom.xml文件中。 2.2、部分输出方式介绍
2.2.1、控制台
2.2.2、log文件
2.2.3、jdbc记录到数据库
3、集成log4j2到Spring4 MVC+Hibernate5工程
3.1、添加依赖(jar包):
3.1.1、传统工程方式
3.1.2、Maven工程方式
3.2、配置
4、log4j的使用
5、项目源码下载
5.1、Maven工程下载:
5.2、传统工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