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不发节日祝福,是现代人的礼貌

当短信已渐渐被微信替代,当年牵动敏感神经的短信提示音,早已被无数推销理财之类的垃圾短信,而折腾的麻木不仁。若不是出于强迫症的习惯,不得不消灭那信息图表上的小红点,我想除了短信验证码以外,没人会主动地看短信。

微信不一样。

无论是在玩游戏、看视频、还是在读子林的玩具公众号,只要手机随着熟悉的提示音弹出那个绿色上浮窗口,你都会毫不犹豫点开它,飞奔微信的怀抱。

即使这只是每晚十点微信运动准时地“问候”,也会让人饶有兴致的进入页面,上下翻动着他人的步数。

最令人生气的,是那些自作主张的公众号,不老实地待在属于自己的健面,竟然公然入侵专属聊天的领域,冒充消息提示音,让人在充满期待的点开后,看到的只是一个广告。

对于这些惹人厌的公众号,简单的取关就可以解决,可对于那些仅仅出于礼貌而没有删除好友的人呢?

自从在冬至的早上,收到了即使在大学都没聊过几句的同学,发了一条明显是群发的微信:冬至了,记得吃汤圆。我意识到,年关将近,随着一大波节日逼近,躺在我微信里一大波“僵尸”,将打着礼貌的问候为名义,袭击我的微信。

要知道即使是深更半夜要求你加班的老板,发来的微信都比几百年未曾联系的人,突如其来的节日问候来的有人情味的多。

至少你可以对着指指点点的微信,大骂隔着屏幕的老板,可是对着仅停留在字面上的热情,你被动的�停在了杠头上。

我是回,还是不会。

回吧,对一个群发短信过分认真还不如和�Siri谈天说地,难道屏幕对面那个群发消息的人,真的会再回复一个摆明了是敷衍的回复?

不回吧,这场无意义的社交里,我却成了那个不懂规则没有礼貌的人。

到底这个每年无限重复轮回重复的、所谓的礼貌到底有什么意义?一个只存在于节日里的对话,或许本身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你们都知道,彼此不过是两条有交点的射线,而现在的坐标早已远远的离开了当初相交的那一刹那,在之后漫长而有限的时间里,无论科技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进的多短,你们都不会再相交,只会愈行愈远。

“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

“最近过的怎么样”

“还不错,你呢”

“我还凑合”

然后呢,这场尴尬的对话像去年一样,再次戛然而止。如果某一年你的脑子突然被门夹了,说出了那句“要不改天约出来见一面?”这只会让你们彼此之间更尴尬。

难道礼貌,是为了让彼此都不好受的产物?把彼此停格在微信朋友圈可见的关系,难道不是最温和的礼貌吗?

所谓的问候,所谓的祝福,只有在被真心付出的时候才来的可贵,不然那简直比服务式的微笑更加烂俗。一个虚伪的关怀,像是隔夜菜一样令人作呕。承认吧,为了所谓礼仪,只是恶心人的高雅别称,是时候更新自新文化运动后未曾更新过的观念——不给过去的朋友发问候,才是二十一世纪的礼貌。

当然对付一个让人讨厌的前任,适时礼貌地发送一些“问候”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你可能感兴趣的:(选择不发节日祝福,是现代人的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