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1张图片
图文 | 青青

今年八月去平遥,是我第一次踏上晋中这片热土。

在此之前,对山西的整体印象,仅停留在陈醋的味道和煤老板的壕气里。

而平遥古城,却是很多年前就心生向往了。

最初是从一档电视旅游节目中开始了解,后来读书时恰好学习古城保护相关的知识,对平遥便有了更深的期待。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2张图片

城墙篇

从平遥高铁站下车,乘坐出租车驶向城区,在相隔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古朴巍峨的城墙在车水马龙的繁华中沉默。

虽然素闻平遥古城墙的壮美,但当我真正来到它脚下时,还是感到了难以名状的赞叹。

我看见,在它的环抱下,如此古老而完整的一座城,就这样坦坦荡荡立于天地间,接受岁月的洗礼。

我承认,我很羡慕。这样美好的城墙,老家那座小城没有,我的第二故乡苏州没有,我曾居住过好几年的北京城也没有。

我生活过的地方,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

城墙,是城市记忆的守护者。华夏大地上,曾有无数座见证了沧桑往事的城墙,它们经受住一次次战火的考验,却最终倒在了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

我虽觉得遗憾,却并不想质问或批判什么。历史滚滚向前,不能假设也无须假设。已存在的,已发生的,都自然有其合理性。

正因为失去了太多,才更显得拥有的珍贵。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3张图片

抵达平遥的第二天清晨,天空还下着濛濛细雨。爬上城墙,极目远眺,古城风貌一览无余。

果然是北方的城。

高门大院,厚重庄严,不似江南水乡的精致婉约,却多了几分逐鹿中原的雄浑豪迈。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4张图片
城墙上俯瞰民居的屋顶

江南古城,是窈窕温柔轻歌曼舞的闺中佳人。平遥古城,是将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的晋中硬汉。

城墙之上,平坦而开阔,就像一条安静的老街,时而会遇见一些生动的人物雕塑在提醒着你,这里曾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5张图片

城墙的一个出入口正对着云路老街,站在这里,可以窥见古城对称而规整的布局。

虽然看起来传统味道十足,但云路老街其实是古城的“酒吧街”。白天安静祥和,到了夜里,就会开出妖娆的花朵。

缤纷的霓虹灯映着慵懒的夜行人,似乎只有在微醺的醉意里,才能感受属于古镇的浪漫风情。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6张图片

其实不太喜欢这种感觉。

一直以为,“艳遇”这个词,不该和平遥发生什么关联。但是许多酒吧都很乐于将那种暧昧不明的意味做成大大的招牌,吸引着各怀心事的人。

而我向往的古城酒吧,应该是舒缓悠扬的,驻唱的歌手气质很干净,用清澈的声音,唱着好听的民谣。

当然,景区游客如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喜之处也无须介怀,总有一处风景适合你。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7张图片
古城里的酒吧

平遥城里遍布着数不清的各类票号、镖局博物馆,由于时间有限,无法一一尽兴参观,便选择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同兴公镖局和日升昌票号。

镖局篇

第一次听说“镖局”这个词,还是很多年前在一部名为《长风镖局》的电视剧里。由于年代久远,对剧情早已没了印象。只依稀记得,镖局的主人是个武艺高强、重情重义的好汉。

如今来到平遥,见到真正的镖局,也听到许多传说和故事,所幸并没有失望。现实中的同兴公镖局,与我儿时的想象相差无几。

同兴公镖局是由清朝咸丰年间威震全国的武林大师王正清创建的。在当时,一个镖局的名气取决于创建者的声望,所以同兴公镖局在创办之初就跻身全国著名镖局之列。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经由平遥逃往西安,所携带的93万两白银便是由同兴公镖局负责押送。

因护驾有功,镖局获赠一块太后御赐“奉旨议叙”的匾额,至今仍高悬在议事厅旧址的入口处。一时间,同兴公镖局的江湖地位风光无两。

而对于游客来说,同兴公镖局最著名的也许不是护驾,而是《又见平遥》的演出中讲述的远赴沙俄走镖的故事。关于《又见平遥》,已在另一篇文章中详尽书写,此处便不再赘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洋枪洋炮登上历史舞台,冷兵器时代悄然谢幕,盛极一时的同兴公镖局也渐渐没落了。

镖局的旧址被建成了博物馆的形式,用实物展示结合文字说明的形式,将有关镖局的历史和文化向看客们娓娓道来。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8张图片

镖局有三宝,镖箱、镖车和镖旗,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创始人王正清曾用过的标枪也还完好地保存着。

镖局讲原则,饮三分酒,让三分礼,带三分笑。人不犯我,谦让温和,人若犯我,绝不放过。

镖局重情义,走南闯北靠什么?“四大名山”记心间。同门情谊是金山,江湖义气为银山。敬重朋友如泰山,兄弟相会到梁山。

穿行在古老的院落里,倾听那些久远的故事,即使蒙上了时间的尘埃,也依然拥有引人入胜的力量。


票号篇

平遥城的兴衰历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展史。

来平遥旅行,不可不参观票号,这其中最著名的应属日升昌记,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票号博物馆”。

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其创始人雷履泰也被尊称为“票号鼻祖”。

走进票号的院子,一幢幢房屋还是原来古旧的面貌,并没有刻意去翻新的痕迹,精美的砖雕、木雕随处可见。房屋之间排列紧凑、保留了原有的功能分区以便游客参观。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9张图片

与内在的精巧相区别,日升昌的外围建筑极其高大厚重,抬头望不见顶,与相邻的民宅有着明显的差异。当然,这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票号最令人瞠目结舌的当属地下金库。大家排着长队从一个很小的入口走进去,像是来到了传说中海盗们的藏宝密室。

地库的陈设高度还原了当年的场景。面积巨大的库房里规划分明,制度森严,一切运转井然有序,堆积成山的金砖银砖摆放整齐。除了震撼,再也找不出更恰当的词来形容内心的感受。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10张图片

走出地库的瞬间,恍如隔世。

时间回到嘉庆年间,平遥城里的商户700余家,其中金融字号25家,日升昌就坐落在被后人称为“大清金融第一街”的古城西大街繁华地段。

人们都说“时势造英雄”,殊不知,时势也同样会造就一个行业和一座城。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上,晋商群体与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崛起于明朝,并在清朝达到鼎盛。

那时的平遥,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金融中心。清光绪年间,平遥城的票号累计总数22家,而全国范围内的票号也只有51家。这样的辉煌,是如今的北上广深四大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然而历史的发展又总是充满戏剧性的无奈。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清朝末年,国势的衰微、外敌的入侵,导致了经济体系全方位的崩溃。

晋商失去了曾令他们蓬勃发展的基础,整体走向了不可逆转的衰落。平遥的票号行业也在政治经济的巨大震荡中,被渐渐淘汰出局。

民国二十一年,日升昌关停了所有票号业务,改营钱庄。至此,平遥票号的时代正式结束。

在那场风云际会的变革面前,他们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曾经拥有过无上的尊荣,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是敢于乘风破浪向前奔跑的弄潮儿,担得起后人的景仰和铭记。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11张图片
县衙内景

县衙篇

平遥县衙位于古城中心位置,始建于北魏,现今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建筑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

来此参观,目之所及的大部分建筑都是依照文献中的记载于原址复建的,功能设置与规章制度和其他地方的衙门基本相似,细节上也做的比较精致,观赏性很强。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要属山西地区特有的窑洞式建筑风格最具特色。

许多人来平遥旅游,放弃标准化的商务宾馆,就是为了体验当地特色的窑洞房和土炕。只是我来之前没有想到,不仅仅是民宅,在衙门里也同样建有许多窑洞房。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12张图片
县衙里的窑洞房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大仙楼。

大仙楼是县衙中轴线上的最后一进院落,也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元代。

大仙楼有两层,一楼是县令的餐厅,典型的窑洞风格;二楼却供奉着狐仙,这就比较有趣了。

据说是因为在明清时期,民间流行认狐仙为“守印仙”,许多官员为求官运亨通,都会在衙门里供奉。那些当官的游人来到此地,也多会去楼上跪拜一番,祈求保佑。

据说,很灵。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13张图片
文庙入口之一

文庙篇

如果说县衙是古城的政治中心,那么文庙就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文化中心了。而且单从规制上来看,文庙的规格享受皇家待遇,地位远高于县衙建筑。

平遥文庙的保护现状比县衙大院好很多,大部分都是历史原物,在全国范围内都很罕见。

南至魁星楼、文昌阁,北至尊经阁、九龙壁,组成了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文系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14张图片
文庙内景

平遥文庙不仅占地面积庞大,建筑数量众多,在艺术造诣上也毫不逊色。

精美绝伦的石雕木刻,古朴典雅的房屋造型,用心布置的各类展览,都让这里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这几乎是我参观过的内容最为丰富多彩的一座文庙。如果你是儒家文化的爱好者,平遥文庙将带给你超乎想象的惊喜。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15张图片
孔子生平与成就展览

美食篇

来平遥旅行,除了参观几处核心景点,剩下的就是逛街和美食的时间了。

平遥城的主要街道两侧没有栽种任何树木,这也是北方城池的典型特征。

夏季的午后时分,由于街上没有任何遮挡,烈日当空酷暑难耐,每走一段路,就要找个空调开放的小店进去凉爽一番,谨防中暑。

令我惊讶的是,天气明明很热,但大部分餐饮店铺都不开空调,大门敞开着,屋里只有电风扇在卖力的旋转。

这样的降暑方式对于习惯了空调的我来说远远不够,也就导致了整个白天都没什么食欲,除了冷饮,什么都吃不下。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16张图片
街边银器店

好在,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平遥的昼夜温差较大,熬到傍晚时分,天气就会迅速凉爽起来,街上也越来越热闹,属于美食和购物的狂欢开始了。

平遥是面食爱好者的天堂,刀削面、碗秃、各种做法的“莜面栲栳栳”,闭着眼睛随便点,都会很好吃。

除了面食,还有著名的平遥牛肉,色泽红润,肉质鲜嫩,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特产,带回家中与亲朋好友分享再合适不过。

平遥古城的餐饮价格虽不算便宜,但胜在分量足,少点一些就能吃饱,性价比尚可。

正餐过后,街边随处可见的水果摊上,可以买到切好的西瓜,盛在塑料碗里,一人一份,清爽又解渴。边吃边散步,享受古城舒适的夜色,绝对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间。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17张图片
古城夜色

后记:

离开平遥的时候,我们预约了一位住在古城里的师傅开车去高铁站。师傅是土生土长的平遥人,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

在他眼里,平遥古城的商业化已经太严重,很多珍贵的老物件都被破坏了,包括那令我艳羡无比的城墙,也没有得到最及时的维护和修缮,语气中是满满的心痛和惋惜。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18张图片
城墙外景

师傅问我们,知不知道平遥的城墙为什么没有被拆掉。他给出的答案是,那些年,平遥太穷了,穷得连拆墙的钱都没有。

我当然知道这不是真正的原因。

平遥古城是在阮仪三先生等人的全力营救下才得以保全,为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古城外环有四条路便是以四位先生的名字来分别命名的。

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_第19张图片
此图片源自网络

但我相信,作为过来人,师傅的观点至少有一半是正确的——那时候的平遥真的很穷。城墙能拖到被发现被保护的时候,也很难说是否存在经济困难的影响因素。

再忆当年,平遥作为全国金融中心的光辉岁月,晋商的荣耀也好,票号的传奇也罢,到了大厦倾覆时,原来连一砖半瓦都不会留下。

然而历史的进程总会充满惊天的逆转,或许这就是福祸相倚的哲学吧。

因政府的经济状况而迟迟没有拆掉的城墙,最终获得了救赎和新生,也将平遥古城从文化的层面再度推上巅峰。

看着那威武的城墙渐渐消失在视野中,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如今,平遥古城的未来,就掌握在这一代人的手中,让我们拭目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遥古城 | 千古风流浪淘尽,一壶浊酒喜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