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学会写作》第五章(1-4节)

读书笔记《学会写作》第五章(1-4节)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一节 语言的三层结构

我们判断文章好不好最直观的感受也是语言,语言优美,语言犀利,语言有个性,统统说的都是文章外在呈现出来的样子。
语言的三个维度分别是:用词、句式和风格。
1.用词。

同样是写生气,写男性生气,就是怒不可遏,一触即发;写女性生气,可能就是涨红了脸,气的浑身发抖。
读书笔记《学会写作》第五章(1-4节)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句式。

我们经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文习惯,这里头的“行文习惯”多半是指个人常用什么句式写文章。之前网上流传的各种文体,如甄嬛体、凡客体、咆哮体、淘宝体等,其实就夸大了句式的形式。
读书笔记《学会写作》第五章(1-4节)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句式的分类与作用。

严肃的句子以表达清晰意思为主要目标;幽默的句子经常是无厘头的,思维比较跳跃;陈述的句子比较平和,抒情、质问、反问的句子带给读者更多思考和感情冲击。
句式没有好坏对错,关键是找到自己用着顺手的,坚持下来,经常练习,过不了多久,这种句式就会成为你写作时的有效工具。
3.风格
风格是文章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核,表现出来就是文章的特点和协调性。我们在练习写作时,不同风格的内容,文字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总结:
①语言是文章最外在的呈现。
②语言的锤炼是个综合个性工作。
③找到自己熟悉的句式,并坚持使用。

第二节 每一句都不应该是多余的

写作要做到惜墨如金,不多用一个没用的字,也要表意明确,语意丰富,要完整而准确地传达出文章希望表达的意思。以此为原则,关于写作中的语言运用,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1.语义准确
写作中的语言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准确,二是简练。

在写作中,检查词义是否准确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看词语是不是表达了合适的意思,避免词不达意;第二,看词语跟句子的搭配,避免句子不通顺;第三,看一个句子是不是有好几种理解,避免歧义。
读书笔记《学会写作》第五章(1-4节)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句意明确。

一个句子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能是由几十字、几百字构成。不管句子长短,都对应着文章中的一个功能。看一个句子是否句意明确的标准就是,要能讲清楚到底这个句子讲的是什么?为什么出现在这里?
读书笔记《学会写作》第五章(1-4节)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语意丰富。

语意,可以解释成语句的意思,也可以解释成语句带来的意境。一个词可以有语意,一个句子可以有语意,一个段落,甚至一篇文章都可以有语意。写作对语意的要求是:它最好同时具备实际的作用和想象的空间。
读书笔记《学会写作》第五章(1-4节)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4.结构清晰。

前面说清楚的问题,后面不要再解释一遍了;明明五个论点需要平均用力,不能单单解释第一个。要从根本上精炼文章内容,最重要的还是梳理文章结构。结构清晰的文章像参天大树,每一片树叶都有自己归属的树枝,而结构不清晰的文章就像流水账,东记一笔,西记一笔,看起来杂乱无条理。
总结:写作要有真内容、真想法、真感受,一个“真”字,其实就是反啰嗦最好的工具。天下写作,唯真不破,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写作,对待文字,对待读者,多半就不会出现满篇废话的情况。

第三节 细节大过天

写不出好的文章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故事和素材太平凡了。作为写作者,大家占有的资料是差不多的。
说到文章的震撼力,绝对大多数的好文章并不是靠宏大叙事来打动人,而是靠散落在文章的细节描写。
如何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如何把平凡讲得不平凡?这非常考验写作者的水平。
1.场面描写。在描写事情的场面时,如果仅仅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简单要素,文章可能就会比较平淡,而通过细节描写,把当时现场的景物、声音及人物动作、表情、神态都交代清楚的话,现场就会变得很生动,文章整体会增色不少。
2.侧面描写。
写作中的细节描写不一定是写当事人和当时发生的正面,有时候,通过侧面描写,反而能更好地凸显主题。比如有一篇文章说到一个人工作很干练,用了一个句子,“她给自己充了一杯咖啡,开始回复积攒了一个礼拜的邮件,回完,咖啡还是热的。”这段话没有提到一个“快”字,但是主人公麻利的风格已经跃然纸上,而且冲咖啡、快速回复邮件这些元素,体现了主人公的身份和日常生活的状态。
侧面描写有三种方法:
①外人评价法。通过他人的嘴,把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
②外界反应法。通过外界反馈,衬托出叙述主题的特点;
③两侧包抄法。不正面写人和事,写他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如他的朋友、家人,他的身世及发生在他身边的事。
3.环境的描写。
有时候,就事论事反而不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这时候,宕开一笔,写点跟这个事有关系但又不是太相关的内容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环境描写有三种:
①自然环境描写
所谓环境是心情的反应,处在某种情绪中的人只愿意体会跟自己心情相近的环境,比如他看不到艳阳高照,他脑袋里都是没完没了的蝉鸣。
②闯入者描写。
闯入者既可以是闯入的人,也可以是突发事件。我看过的很多日剧,很多的情节都有“闯入者”的特点,很有趣味性。
③外界大环境描写。
这些事情可能很宏大,可能跟文章讲述的内容没有直接关联,但有时候,用细节展现宏观环境对现实的影响,可以呈现某种必然性和戏剧性。
本节总结:①好的细节描写能牢牢地抓住读者,也能塑造出让人过目不忘的形象和桥段;
②写人物的抓住人物性格,写事件的抓住戏剧性瞬间;
③细节描写和叙述交替出现,读者才能抓住重点;
④细节描写带来画面感和沉浸感。

第四节 学会写对话,你就赢了一半

好的对话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体现人物性格,营造某种氛围,而且在平铺直叙中加入人物对话,会增强文章的节奏起伏,也会拉进文章和读者的距离。我们写文章不是警察做笔录,不需要每一句话都原封不动地按照原来的样子复制,但文章出现的对话,一定是非出现不可的,对整个文章有帮助的。
写作中的对话,按在文章中的功能来分类可以分为三类:
1情节发展对话。
对话常见的作用就是推动情节发展。人们在对话中或澄清观点,或引发争论,或达成共识,或规划落实。
虽然是对话,但不意味着一定写成师父说、悟空说、师父又说、悟空又说,对话一定是在叙述铺垫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必须要出现的时候才出现。
对话不只会运用语言,还会运用表情、动作、神态来辅助语言,在安排对话时,要充分展示人物在说话时的肢体语言,比如说话的轻重缓急,说话时的动作,脸上的表情等。要用对话激化戏剧冲突。对话的好处是可以快速呈现多个话题而不显得突兀,两个人一来一去短兵相接。
2.立场展示对话。
通过对话展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这种方法应用广泛。
用对话展示立场时,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当时场景,不能总唱高调,过于刻意地美化人物反而让人觉得虚假不可信。
3.隐喻双关对话。
隐喻更更希望展现给对方的是字面之外的那个意思,而双关则是希望对方同时抓住一个语意的两层含义。
使用隐喻,表面讲A,实际是讲B,主要是为了更清晰更形象地说明一件事;而双关更多是修辞技巧,通过类似猜字谜的方法,让对方发现文字的多重含义。
好的对话会让文章好看、有活力,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学会写作》第五章(1-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