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李家成教授《中国教育现代化视野下的乡村班主任:困局与破局》有感

自撤点并校以来,乡村教育的资源得到了整合与重组,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带去的孩子变成了随迁农民工子弟,留在乡村的孩子则成了留守儿童。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乡村教育逐渐被孤立于边缘地位,呈现出一种“荒漠化”的状态。

在程露老师的分享中,我阅读了李家成教授的《中国教育现代化视野下的乡村班主任:困局与破局》。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新晋的乡村教师而言,感触不可谓不深。

正如李家成教授所言:面对大量乡村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及乡村家校合作的各类困难、乡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乡村班主任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人之一。对于目前处于困窘之境的乡村教育,乡村班主任是在乡村环境中,提高学生素质,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强心剂。

一、乡村教育现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一)留守儿童数量众多

作为一名普通的新教师,2018年我来到了新宅镇中心小学。这是一所“大山里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我的班级里,49位学生中就有37人住校,近二十名学生一周见不到一次父母。对于这些学生所处的状况,我在心疼之余,也多了一些感慨。

记得一次考试后,我告诉同学们请家长签字,一位同学找到我说:老师,我爸妈这周不回来,奶奶不会写名字,怎么办呢?我不由得语塞。还有一次,班里一名女生生病了,我赶紧给她妈妈打电话,隔了很久才有人接了起来,支支吾吾的告诉我:老师,我在很远的地方上班,赶不回来,你能不能带她去医院看一下。如此种种,不由令人唏嘘。

(二)家长教育观念缺乏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由于乡村家长普遍学历较低,缺少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及有些留守学生在家接受隔代照顾,在家校沟通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有:

1. 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

2. 用粗暴的方法解决问题

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丢给老师,自己就可以安心上班了,学习上的事情自己管不了。对此我着实很无奈,这种观念在学生作业,特别是周末作业的成果中,反应得着实明显。一天周一,我检查到一位成绩良好的同学没有完成周末作业,我连忙叫过她来询问原因,她却始终闭口不言。我给她父亲打电话询问原因,他告诉我周末不在家,她不完成作业,就请老师不要让她吃晚饭吧。这种解决方法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如果不吃饭就能解决问题,还要学习做什么呢?

(三)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缺失希望感、自信心与意义体验

李家成教授在提出农村教育发展困境的同时,还指出了“不仅如此,乡村班主任作为具体的人,同样有专业发展和生活幸福的需要。”看到这句话,我内心深受感动。

在乡村教育这种环境之中,班主任如何守护自己的教育热情,让自己的教育抱负有施展之地也是我本身极为重视的问题,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明白我们在初入岗位时,内心都充满着教育热情,接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思想洗礼,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满怀“独物之教风,以尽匹夫之责”的豪情。面对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何探寻乡村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之路已迫在眉睫。

二、班主任的发展之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背景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班主任的工作直接关乎乡村学生的健康发展、乡村家校合作、学习型乡村建设等,也是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失的构成。OECD的研究报告也强调:“对于个体的发展、社会的凝聚力及区域的智能化可持续发展,高质量的农村教育是重要的。”如何切实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既需要外界力量的支持,也需要乡村班主任的不懈努力。

(一)活动:利用乡村资源

乡村班主任是可以成为创造性教育实践活动的策划者。乡村有其独特的优势,许多城市的小学特意开辟生活场地,让同学们切身体会植物的成长,还与乡下的农村基地合作,进行生活教育。而这些资源,在农村可是非常丰富。还记得在“你好,寒假!”的活动中,同学们在家里采摘蔬菜,自己动手制作佳肴,几位同学还在家学习包团子,炸了葱花肉,来自贵州农村的同学还给我们同学分享了特色油泼面,获得了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在今年的端午节,同学们还自己包了粽子。

(二)激活:调动学生积极性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之余,也要调动起学生自己本身的积极性,来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由于乡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有一些并不是认识的很透彻,乡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班主任需要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我认为,首先应该提高同学们对于班级管理的参与性。

在我们班级采取共同制定班规,民主制定班级公约的方式。在班级开学之初,开展民主班规制定大会,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写下自己对于班规的理解和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建议,统计全班同学的建议后,制定班级公约,并且打印好,让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读,并听取大家的意见,班级公约制定后,请同学们都能够在班级公约上按下自己的手印,以代表自己对于班级公约的认同。

(三)活力:班主任要保持激情

首先我认为乡村班主任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虽然有的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饱满的工作,工作热情,但是这些也必须也或必然要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在乡村有许多抱负,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或者暂时不能实现,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乡村的孩子也不应该被提出这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量力而行,对自己要求适度,对孩子不要求全责备,顺境时心态平和,逆境中心态稳定。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熄灭自己的激情之火,教育是需要激情的,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以心机心以情激情的活动,陈然我们在日乡村教学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是要以一颗激情的心来面对孩子,还是要拥有对教育梦想的执着追求,对自己教育抱负终有一天能够实现的无比坚信。

(四)活水:让书籍滋养心灵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让自己的教育目标得到实现,能切实的提高乡村孩子的素养与水平,那么我们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专业素养的能力就应该不断的提高。对此,我们应当保持阅读的习惯,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在乡村从教的我们正是一线教师,更应该要多补充自己关于乡村教育方面的知识,并与自己的实际经教育经验相结合,从而切实的在乡村教学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途径。面对乡村这一独特而具有研究价值的环境,我们一线教师也可以在乡村中做一些实践,来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成为教育学发展中知识创生的主人。

乡村教育并不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一块泥潭,而是一块亟待开发的黑土地。我们乡村教师,在乡村的土地上,培养一个个村里的孩子,也培养着我们自己。


新宅镇中心小学      吴紫薇

你可能感兴趣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李家成教授《中国教育现代化视野下的乡村班主任:困局与破局》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