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人,让严嵩伏法!他写的这本书张居正更是十分推崇

神州日知 乐儿

徐阶,生于1503年9月30日(10月20日),明松江府华亭县人(今上海奉贤区齐贤镇),死于1583年4月。

王阳明传人,让严嵩伏法!他写的这本书张居正更是十分推崇_第1张图片

徐阶早年即工诗文,善书法。17岁乡试落榜后,他回乡向当时的知县

聂豹学习心学,成为心学(王阳明创)传人。嘉靖二年(1523年),徐阶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被贬为延平府推官。

当时,延平多盗,徐阶到任后捕巨盗100余人,清理积案,释出系囚,赢得声誉,被升为黄州同知,后又擢为浙江按察佥事,进江西按察副使,主浙、闽二省学政,后入京任职。

后来,他密奏咸宁侯仇鸾罪状,使嘉靖帝杀掉仇鸾,得到皇上的信任,加太子太师头衔,地位进一步提高,仅次于严嵩。

当时,严嵩为首辅,徐阶和严嵩一起在朝10多年。

王阳明传人,让严嵩伏法!他写的这本书张居正更是十分推崇_第2张图片

严嵩是明代臭名昭著的奸相,由于善写青词,又能迎合帝意,徐阶地位得保并高升。

有一次,嘉靖帝居住的永寿宫发生火灾,暂时住到了玉熙殿,但是这里地方太小,于是嘉靖想营建新宫殿。

他问严嵩,严嵩请求他回到大内住,嘉靖帝很不乐意。

然后问徐阶,徐阶猜透了嘉靖的心思,于是建议用被烧毁宫殿的剩余材料,营建新的宫殿,他的建议得到嘉靖帝的赞同。

后来由他主持建造成万寿宫,嘉靖搬了进去。

徐阶因此加封少师,兼支尚书俸,而严嵩渐渐被皇帝冷落。

嘉靖41年(1562),邹应龙告发严嵩父子,皇帝下令逮捕严世蕃,勒令严嵩退休,徐阶则取代严嵩为首辅。

严嵩被勒令退休后,徐阶亲自到严嵩家去安慰。

他的行为使严嵩十分感动,甚至叩头致谢。

严世蕃也乞求徐阶替他们在皇上面前说情,徐阶满口答应。

徐阶回到家里后,他的儿子徐番迷惑不解地问:“你受了严家父子那么多年的气,现在总算到了出气的时候了,你怎么这样对待他们?”

徐佯装生气骂徐番说:“没有严家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在严家有难,我恩将仇报,会被人耻笑的。”

严嵩派人探听到这一情况,信以为真,严世蕃也说:“徐老对我们没有坏心。”

其实,徐阶这样做是因为他看出皇上对严嵩还存有眷恋,而皇上又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严嵩的爪牙还在四处活动,时机还不成熟。

后来,嘉靖帝果然后悔,想重新召回严嵩,在徐阶的力劝下,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同时,他起用了“严诬告、权轻重、详讼词、惩奸慝、省佐证”而著称于世的法学家、政治家、社稷良臣福建晋江潘湖人黄光为刑部尚书,为抓捕严嵩做伏笔。

最终,让阶奸相严嵩伏法,为民除害,天下称快。

王阳明传人,让严嵩伏法!他写的这本书张居正更是十分推崇_第3张图片

徐阶不仅是王阳明传人,斗倒严嵩,他还把一生为官之道写了一本书,叫《官智经》

书中,徐阶总结了求迁、免谪、建功、化难、释疑、远谤、藏拙、去患等为官“八智”。

《官智经》一大特点是关注为官的具体问题,且内容十分丰富,而文字言简意赅,寓万千道理于其中,非常人所能道破。

后人评价,该书理论高度和智慧深度远远超出常人想象,不仅对为官者大有帮助,对为人处世影响也十分深远,与徐阶同时代的大改革家张居正十分推崇这本书,称其“道尽朝堂之秘,破尽宦海之机”。

《官智经》全文及解释

求迁卷

原文

愚不逐上焉,智不厌下焉.贵荐得贵,贱谤得贱。

官无至贤,官无至理也。

用心于事者隐,用心于人者显,尊必见责,卑必见辱矣。

解释

不谙熟人情世事的人,不要去追求名声和权势,急于得到升迁。

为人之道,在于先学会做人,再学做事,然后求利。

盲目挤进仕途的人,切忌未强先出头。

人世间最珍贵的不是朝思暮想得到的东西,而是已经得到,却随时都可能失去的东西。

有智慧的人,不嫌弃不排斥地位低下的人。

得到社会地位高的人举荐,因为起点高,就有可能获得较高的职位。

受到地位低下人格卑鄙的人指责,就会更加令人轻视。

官有贤者,但谁也不能说贤能到了顶点。

得一贤官庶民有幸,地方全靠有贤官,但谁也不能说哪个官员,把自己管辖的事治理得最好了。

明初霍州学正曹端,以公廉著称。西安知府郭晟,曾向他请教从好政、做好官的秘诀,曹端回答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欺,公则民不敢犯。”

用心做事的人,埋头实干却默默无闻;

用心於个人名誉地位的人,当欲望未得到满足时,还要显摆自己,欲望得到满足就松懈懒惰了。

受人尊敬推崇,必定升迁高位。

遭人唾弃,将无法立足,必定在社会上被人侮辱。

免谪卷

原文

无过亦谪也,无计固害也。

事由己为,罚由上决。

恶堪加之,罪堪赦之,远结君子,近纳小人。

善言善出,善念善行焉。

解释

没有过错,也被无缘无故地降职外放。

胸无良策,必定有碍仕途的发展。

办事靠自己尽力施展才能,惩罚却由上级一口决定。

人的过失,本来没有的可以随意罗列,犯法的行为由上级一句话就可以赦免。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

远结交君子,近压制小人。

好的政令、高明的计策、美好的言行,必定产生好的结果。

好的念头,必定产生美好的行为。

建功卷

原文

以功为本,不智也;

以庸为耻,非诈也。

功为始,庸为终,运为辅,智为主。

势孤无显,性懦无果。君子寻机,小人制机亦。

解释

把功劳当作可以依仗的资本,这是很不理智的;

把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当做耻辱,这并不是虚伪。

功绩与德行完美,是仕途畅通的基础。

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是仕途生涯的结束。

人的遭遇命运,从旁推波助澜。

智慧谋略,预示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前程。

力量孤单无援,独自支撑局面,不可能建立显赫的功绩。

性情软弱胆小怕事,不能克敌制胜。

君子千方百计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小人限制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

化难卷

原文

无官不险也,无智不孰焉.言祸降忠,天谴予奸.诚有其哀,直有其惨也.天灾求己,人祸求人。

莫测为心,莫言为忌矣。

解释

官场具有磁场一样的吸引力,但官场不比自家的后花园。

官场的事太多了,无论你怎么想怎么做,都会感觉不周全不安全,正所谓无官不险。历史也毫不留情地证明确是如此。

韩信助刘邦“攻完三秦,劫取五国”,最终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不是聪明人,难以看清官场的险恶。

因言致祸,往往发生在言出于心、忠心耿耿的人身上。

元代学者许名奎在《劝忍百箴》里,列举了一百件应忍的事,并把“言之忍”作为开篇之章,强调“口三五之门,祸由此来”,认为不该说的绝对不能说,不得不说的要尽量少说,尽量后说。

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曹振镛,当官52年,可谓官场的长青树。门生请教他为官的秘诀,曹曰:“无它,但多磕头,少说话耳”。

天怒人怨,遭受上天谴责的,必定落在奸人头上。

官场有场规,场规又有明规与潜规。

明规挂在嘴上,潜规落实在背后的行动上,彼此心照不宣。对官场规则不熟悉,爱说实话说真话的老实人,对此有不胜的郁闷与哀伤。

一个好人,不一定在官场混得好。坦诚正直的人,多无好下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慈禧太后公然在朝堂之上对大臣们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天灾求自己,人祸要求人。

深沉稳重一点,心思让人捉摸不透,把不乱说话当做禁戒,才有可能化解自己的灾难。

释疑卷

原文

上无信者,下无托者。

不疑不强,不敬不立也。

私勿害公,情莫悖义。

智者念远,愚者顾近也。

君子疑己,小人疑人焉。

解释

上级长官不讲诚信,朝令夕改,下属官员就不敢承担责任,缺乏开拓精神。

不问出处去处,不问过往将来,只知道人云亦云,这种人不可能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不尊敬长官,不尊重同僚,不以物敬人,就无法在官场立足。

私心不要危害公利,感情不能违背道义。

聪明的人,心中盘算着长远的利益;

不懂得人情世事的人,只顾眼前小利。

在甚为重视颜面的官场中,君子也要常常自设疑问,深刻地总结反思自己,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合乎礼义要求别人,就少有过失;小人只会怀疑别人、责怪别人,所以一错再错。

远谤卷

原文

智者谤智也,奸者谤奸也。

无利则无谤,无果则无行。

上不拒贵,下不疏贱。

事可无成,心必人知。

恶语或善,褒言或贬矣。

解释

有智慧的人指责别人的过失,善于运用才智计谋。

奸滑狡诈的人,恶意攻击别人,善于运用虚假不实的东西,扰乱视听。

没有厉害冲突,就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闲言闲语去惹是生非。

没有成效的事,不要白费力气,勉强去干,甚至冒险去干。

地位高的人,不拒绝与人协商共事。

地位低的人,不疏远地位低的人。

不是事事都可能成功,即便没有成功,自己的主观努力与良苦用心,必须让人知晓。

听起来使人讨厌的话,或许含有善意;

赞扬的话,有的也含有指点过失的意思。

容言勿苛求,听到直言规劝或暗中讽喻的话不怒, 听到赞扬的话不喜, 听到有失偏颇的话不怨,听到不置可否的话应当感到不安。

藏拙卷

原文

人忌无优焉,官忌拙显焉。大拙不明,小拙不悟。

难为不为,能为有让也。

君子内忍,小人内凶,以优为拙,至明也。

以拙为优,至愚也。

解释

一个人最害怕一无所长,要是那样,就没有肥差美缺。做官要独具慧眼,有独到的见解,有创新的方法,最忌讳表现平庸拙劣。太笨拙的人不明事理,辨别不出是和非。稍显笨拙的人没有悟性。

不易做到的事、使人为难的事不做。能够做到的事、有功可居的事,要多表示谦让。

好差事,大多是在陈规陋习较多的地方,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攻击。

谋得好差事不一定就是好事,天天有人欢喜有人悲,日日有人开心有人愁,求官不成保官不住是常事,所以必须更加谦虚谨慎。

君子内心能够克制,以忍让的态度面对各种事各种人。小人心狠手毒,专挑毛病,一旦有机可乘便蜂拥而上。

好的差的,应各得其所。故意不露锋芒,使人看起来笨拙愚钝,这是极其聪明的表现。平庸拙劣装作优秀,这是愚蠢。

去患卷

原文

民智憎患也,官智去患也。

上患为上,下患为下。

不与命斗,不与形逆。

大利在安,小利在幸,

人争弗争,人怨弗怨也。

解释

社会不缺有识之士,民智大开的表现,就是不迷信,不盲从,监督官员,讨厌祸患。

官智的表现,就是具有忧患意识,立解忧之志、践去患之行。

高官的担忧与祸患,在于官高位显,飘摇不定。

小官员的担忧与祸患,在于身份低下,人微权轻,说话不受人重视。

自古圣人,只不过找到了适应社会的最佳生存方式而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所以,智者不与命斗,不与法斗,不与理斗,不与所处的形势抗衡。

大势所趋,如排山倒海,斗之无益,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人为财死,很不值得,人生大利在于安,有幸得到好处,小利而已。

别人争夺的不要去争,别人抱怨的,不要跟着去抱怨。

走自己的路,去患为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传人,让严嵩伏法!他写的这本书张居正更是十分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