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一具心理尸·第二卷㉗]一个心理师搞得定大困难,搞不定小情绪……

[连载·一具心理尸·第二卷㉗]一个心理师搞得定大困难,搞不定小情绪……_第1张图片

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德高望重、玉树临风的心理师。为尊者讳,写这个故事时,我需要给他另取一个名字。可我想啊想啊,想破头也想不出比「吴益军子」更为尊贵的名字了。怎么办?那就借他用用呗。

好了,既然他跟我同名,那我就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他的故事吧。


连载中,第二十七篇;上一篇:[连载·一具心理尸·第二卷㉖]一个心理师为狗取名字,搞得自己情绪低的不得了……



1.

那会儿,天可怜见,我做什么都没耐心,看什么都不顺眼,甚至还想骂人、打人、咬人……

见我这样丧心病狂,有人实在是不忍心,跑着过来跟我讲,要我做一些正念练习,同时减少对不良情绪的关注……照他的意思,正念跟狗皮膏药一样神奇,包治百病的。

想到还有人注意我、操心我的死活,我特满足地长舒了一口气。

至于他提到的正念,真有那么神奇?事情断然不会那么简单的。

在正式展开论述前,我得花时间梳理一下有关正念的误解和疑团;虽然很多人多多少少都听谁谁谁说起过正念,可要是细问正念究竟是什么,能讲清楚的人就没几个了。

比如说,劝我做正念练习的那伙计,他自己就没怎么搞明白呢。


 2.

那么,正念究竟是什么呢?我觉着,在说正念是什么之前,还是应该先说说正念不是什么。

第一,正念不是冥想。有人说正念就是冥想,但事实并非如此。

冥想只是练习、培养和强化正念的一种方式,而正念是一种存在状态,它强调的是善良、好奇心、同情心,以及对自身、自身的经历和周边世界的接纳。

…………

第二,正念不是时间所能限制的。我就经常听到身边谁谁谁抱怨说,他根本没有时间练习正念,但后来他发现(未来你也一样),这一想法大错特错了。

正念是丰富的、无限的,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时刻,在我们读这些文字的时候,它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活中的任何时候,我们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练习正念,所以再也不要找借口了!

有研究显示,在习惯性的日常活动——比如洗脸刷牙、穿衣打扮、排队等车——时练习正念效果是最为明显的,完全没必要躲到偏远的寺庙里或佛堂中。

…………

第三,正念不依赖于周围环境。就像前面提到的,有些人时常说自己手头的事情太多了、周围的噪音太大了,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家里都要为别人着想,以至于找不到一方清静之地来练习正念。

再强调一遍,听到这些话,我们只当听到了借口,或是在放屁。

…………

第四,正念不是放松。虽然练习正念会带来深度的放松和宁静(同时提升我们的行为表现、工作效率和创造力等),但必须要记住的是,这些只是练习正念的副产品,并不是正念练习的目标。

练习正念的目标是培养一种意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记住这一目标,再加上一点漠然和随意——不在意是否能更放松或幸运地体验到副产品,假以时日,一定能收获前面提到的种种好处。

…………

第五,正念不是逃避现实。认为正念是逃避现实这一误解,我最初是从一个来访者那里听到的。实际上,她是大错特错了,正念完全是与此相反的概念。

正念让我们直面现实,接纳生活中的经历,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

…………

第六,正念不是自私和懒惰。很多人认为,如果在自我发展上花太多时间,就是一种自私和懒惰的表现。他们觉得,除非其他所有人、所有事都已经安排妥当了,否则就不应该抽时间关照自己。同样,这一看法也错得离谱。

首先,练习正念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丝毫也没有懒惰的意味。

其次,如果谁谁谁认为,应该在其他事情全部安排妥当之后,再花时间关照自己、给自己减压,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他可能会累到没力气练习正念了。

…………

第七,正念不是清除杂念。这是另一个普遍的误解,但捕捉到了正念的要义。正念就是要对现状、对发生的事情充分接受,不要幻想着如果怎样会更好;虽然脑子里没有清除杂念的明确计划,但一旦出现了某种情绪,我们能立刻意识到它。

要知道,如果我们尝试去清除杂念,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变得很沮丧,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呢,意识到杂念,并通过正念练习来清理杂念,从而降低杂念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却是有可能的。

要提醒的是,在练习正念的过程中,受到情绪的侵扰是不可避免的,那并非是失败的标志。

…………

第八,正念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狗皮膏药。通过练习正念,我们很快能体验到正念带来的好处,但那并不意味着从此我们就可以摆脱生活中不愉快的体验了。在练习正念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完全有可能会出现沮丧、悲观、失望之类的情绪。

不过,好的是,正念能让我们意识到并接受这些负面情绪,从而负面情绪慢慢减少,对我们产生的压力也就小了。

…………

讲了这么多,我们已清楚正念是如何帮我们改变自己的生活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试着正式介绍正念这个概念吧。


 3.

其实,正念没什么特别的,也不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获得它,因为打从娘胎里出来它就已经在我们体内了,只不过是需要我们对它加以理解、强化或发展。

有一些说法或许大家更为熟悉,它们也含有正念的意思,可以与正念互相替代使用,比如觉察、体悟、关注……这也就是说,正念是一种生存状态,而不是我们想获得的某个物品或者某件事。

正念只是让我们带有目的性地、更充分地体会自身的经历,集中注意力,展开好奇心,抱持接纳的态度。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通常是,压力消失,内心平和,身心也跟着变得健康了。

以前你有过很多次这样的体验(我敢肯定),而我这里只是给这种体验贴上了一个标签(正念),并向你强调它发生的方法和过程,这样一旦你需要它,就可以重复或更频繁地获得这种体验。

听别人描述这种体验,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数人当下都是在做运动、演奏乐器或置身于一个平静的场景中,比如在长椅上看日落;还有一些人说,当他们在和孩子玩游戏、讲故事时有过这种体验(实际上,孩子要求我们关注的举动,使得他们成为优秀的正念训练师)

在这些场景中,他们完全沉浸在当下的体验中,乃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也因此忘记了担忧和烦恼。

回想一下,你人生中那最快乐、效率最高、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我敢打赌,那些时候你都是专注的。

读到这儿,你应该多少能理解我为什么前面会口出「事情断然不会那么简单」这泄气的话吧?因为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玉树临风的心理师,我当然也想到要通过积极心理暗示来摆脱焦虑情绪,或者把注意力从焦虑情绪上挪开,思考点别的什么东西;但结果都不理想。

不过呢,这前前后后我倒是有一些意外的发现。

比如说,在我的大脑里冒出一个奇奇怪怪、无关痛痒的想法——住我隔壁的一家子是外星人——我很可能会一笑置之,根本不会过多关注的。但是如果意识到某种情绪对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那又会怎样呢?

如果我意识到某些情绪对我产生威胁,暗示我在某方面的失败或挫折,比如说我很矮、我很穷、我很矬……我可能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

这种关注是由内在的生存机制驱动的,它让我相信,如果我不给予这些威胁足够的关注,并想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

说到这,一定有人要问了:究竟该如何应付呢?

在深入探讨如何使我们站到情绪的背后之前,让我们花一些时间,仔细看一看我们脑中的神奇世界,然后更好地了解大脑是如何运作的。


 4.

人类有两种思维模式:思考模式和觉察模式。我前面做了那么多的铺垫旨在让我们进入觉察模式,并培养一种随时进入觉察模式的能力。

现在请把我们的思维模式想象成一只忙碌的仓鼠,它忙乱地、无止境地在车轮上奔跑。我们闭上双眼想象这位毛茸茸的小朋友——它那么可爱,它还不断地啃噬着所有的烦恼和难题;它如此辛勤地工作,奖励它一粒花生吧。

与生活中的其他很多习惯一样,每天我们的仓鼠思维模式(或思考模式)是自动运行的,比如说早上洗澡、上班下班、忙这忙那……我们的思考模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模式,就像仓鼠那样忙忙碌碌,想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

在出现实际问题时,思考模式下的任务处理习惯是非常有用的,它帮助我们在大量的任务中找到方向,让我们把计划表上的事情一项项做完,往往还会更顺利。因此我们能够理解,在遇到情绪问题时,我们会本能地采用这一屡试不爽的思维模式并试图找到出路。

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样,遇到问题时,我本能地想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问题,但是问题似乎日益升级了,我变得更焦虑、更易怒了。我就像一只仓鼠一样在车轮中加快速度在奔跑,以为这样就可以躲避猫的追赶,结果却是徒劳!

当我们感到不舒服时,不论是肢体方面还是情感方面,思考模式就会自动跳出来,努力保护我们。遗憾的是,思考模式无法解决情感问题,因为情感并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仓鼠似的思维习惯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怎么办呢?有发现,当用觉察的方式看待进入思考模式的想法时,这个想法的情感影响就会即刻消失。那是因为,我们无法同时处于思考模式(仓鼠在车轮中狂奔)和觉察模式(关注仓鼠在疯狂地奔跑);那是不现实的。

听到这个说法后,可能有人会疑惑:如果关注到焦虑情绪后,应该拿它怎么办呢?答案是,什么都不需要做,关注到它就可以了。

我们的行为模式已经预先植入大脑中了,所以很多人和我一样,让他什么都不要做就不自在,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记住了,我们正在培养一种全新的生存和看待过往经历的方式;做更多的事,只会让我们拐向错误的道路。

也就是说,只是关注情绪,而不是试图解决它或把它赶走,这样我们才能隔离情绪的影响。

再说了,我们任由情绪自由地来去,也符合它的本性,不是么?


5.

通过正念练习,我们就能够站到情绪的背后,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从中解脱出来,更平实地看待它——它不过是我们脑子里的一堆单词、句子、图像、照片或事件,在觉察状态下一闪而过。

为了和情绪保持距离,我们可以试着把它看作是在车后座上叽叽喳喳的小孩子。我们送孩子去游乐园,孩子却在后面评论我们,甚至大叫:「你走错路了,你不能准时把我送到游乐园了。」

我们可能本能地踩住刹车,转过头来,让他安静一些,甚至回击他说:「我很清楚我们要去哪儿,而且会准时到达。」当然,我们越是这么做,越是火上浇油,反而会让他在后面吵得更厉害。

其实,我们能做的就是,脚踩在油门上,眼睛看着前方,忽略他的话。虽然我们能听到车后座吵吵嚷嚷的声音,可最终,孩子(我们脑子里消极的想法)会安静下来,让我们完成准时送他去游乐场的任务(或者生活中任何实际的目标)

此外,我们也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条忙碌的街道边,情绪就是飞驰而过的出租车。但要记住的是,在看着它们的时候,不要试图跳进其中一辆搭个便车。

另一个比喻是,把自己想象成一座山,甚至在身体中寻找这样的感受,稳稳地站着,沉静、坚定。情绪就像天气,晴天、雨雪和呼啸而过的狂风。季节和天气来了又去了,而大山却岿然不动。

…………

看待和回应情绪的方式多种多样,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情绪是即来即去的,它会发生变化,或嘈杂或安静,出现频率不一……虽然这一切都发生在我们的脑子里,但我们的觉察力不会变,我们可以把情绪留在觉察模式,而把注意力延伸到其他想做的事情上。

相反,如果我们让注意力局限在情绪上,那么我们就可能会让自己置身于不利的处境中了。


 6.

好了,知道正念是怎么回事了,就可以借助正念掌控足球赛了!

在我们走进体育馆,或打开电视机之前,先停一停,感受当下,不作干预,看看会发生什么?感受又如何?

有意思的是,我们一旦停下来,一切就都变得简单起来;在某种意义上,仿佛我们死了,而比赛仍将继续。

这种抽出一点时间来「故意死亡」的做法,会使我们更加精神焕发,当我们决定继续前进的时候,这种前进已经跟往昔大不相同了;驻足停顿的意义就在这里。

这种停顿,有助于我们坦然面对球场上我们为之担忧、感到信心不足的一切。

…………

在奏国歌的这几分钟时间,我们需要确立一个与世界、与球队、与自己相处的原则,那便是——心怀善意。

我知道,对不会给我们造成威胁的人,奉行心怀善意原则,很容易办到;真正的考验在于,遇到让我们感到有威胁的人或局面,如何应对?比如说,比分落后,球员不争气,裁判执法不公……

要提醒的是,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我们需要践行这温和的原则——心怀善意。

这样的话,暴力才无法在生活和思想中横行,我们也才能对自己多一份慷慨。

…………

同心怀善意一样,慷慨大方也能为我们所支持的球队取胜,打下牢靠的基础。

在双方球队挑选场地的时间里,我们不妨试验一下,把培养慷慨大方当作一项「给予」练习,当作一种深刻自察的工具;这最好从自我做起。看看自己能否给予自己「礼物」,这份礼物可以是真正的祝福,比如悦纳自己,也可以是美食,比如啤酒、毛豆、小龙虾……

要练习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些来自自身以及宇宙的馈赠,将其视为理所应当的。

接着,要练习与人分享,还多多分享,尽管分享吧,就好像自己的啤酒、毛豆、小龙虾……取之不尽一样!

慷慨些吧,别计收获,勿求回报,就像、就像「君王的恩赐」般,浩荡无垠!

…………

比赛一开始,我们就要练习——无为;无为仅仅意味着让这场比赛顺其自然,使一切按其本来的方式发展。

要达到无为的境界,我们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但这是一种优雅、通达、挥洒自如的努力,是需要用整个上半场的时间来培养的「无为之为」。其辛苦,一点也不输于满场跑的球员。

练习无为,不是为了让谁谁谁早点进球,而是为了理解并认识到这个事实:时机到了,自然会进球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接纳当下,不将任何东西强加于当下,认识到当下的纯粹性,认识到当下中的勃勃生机——因为它可能孕育着下一刻。

我就见,在正念的足球场上,一个时刻无声无息、自然而然地滚入下一时刻!

…………

如果我们在练习无为时,情绪飘移了,为输赢担着心,甚至还有些紧张,紧张到「连喘气的空儿都没有」,那就赶紧留意一下自己的呼吸吧,好将自己拉到当下时刻来。

呼吸时,全身心地感受它,感受吸入的气体进入自己的身体,以及呼出的气体离开自己的身体;仅此而已。

这种呼吸练习,一次不用太久的——上半场补时的这一两分钟的时间,足矣!

当然了,如果你高兴,愿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将一个个的清醒时刻连点成线、连线成面,那就妙不可言了。

…………

显然的,发生在球场上的每件事情,我们并不是都能准确理解的;但如果我们信任自己,信任球队,或信任某种理想,我们就能从中获得安全、和谐和坦诚。

某种程度上,这种信任,会在冥冥中指引我们、保护我们,使我们免受伤害。

在中场休息的时候,我们就尝试着信任当下吧。也就是说,上半场不论球队踢得好、踢得歹,我们都接受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想——正是这些定义了当下。

…………

要知道,我们的心灵有多平静,我们的正念就有多强大。如果心灵失去平静了,那么正念之镜,就会像洋面一样,波涛汹涌、动荡不安的。

这样的话,我们支持的球队,就凶多吉少了。所以下半场,我们要培养定力。

怎么培养呢?我们可以专注球场上的足球,一旦注意力出现游离了,就把它拽回到足球上来。这个时候,不要费神去探究,我们的神思究竟游移到了何方,我们的精力只集中在体验这次触球、这次盘带、这次传递上。

在我们专注足球时,其他一切——思想、感受、输赢——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样,我们才能洞察各种人生体验间的内在联系,比赛的输赢又意味着什么。

…………

进入补时阶段,比赛也就快结束了,或许还有加时赛和点球大战,这不要紧。

要紧的是,如果我们由于进行了一些正念练习,因而觉得自己,或坚不可摧,或强大无比,或睿智通达,以为自己的正念练习已经有所成就,甚至左右了这场比赛,开始以夸夸其谈、大言不惭的口吻对比赛输赢大谈特谈,我们最好心怀警惕,并扪心自问,看看自己究竟是在逃避个人的脆弱,还是在逃避一直以来忍受的痛苦,抑或是在逃避某种恐惧。

这样的话,我多么希望我们,有机会关注我们最不敢正视的事物,比如输球。

…………

比赛结束了,胜负已分了,该散场了吧?这时,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变得平静、宽容。有人发现,时不时地对自己说这样的话有用:「愿我远离无知。愿我远离贪婪和仇恨。愿我不再受苦。愿我幸福。」

这些话能唤起心中的爱心,帮助我们远离因为恐惧和疏忽而惹来的各种麻烦。


 7.

最麻烦的是,我们通常会陷在乱七八糟的情绪里,觉得它在某种程度上能代表或告知我们真正的危险或威胁。我们为这类情绪四处奔忙,就像占卜师看着杯中的茶叶,试图从中预测未来一样。

依我看,不管这类方式看上去诱惑有多大,都无异于缘木求鱼;那就请它们都滚远一点吧!


连载中,第二十七篇;下一篇:[连载·一具心理尸·第二卷㉘]一个心理师活得很用心,可是用心都用错了地方......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载·一具心理尸·第二卷㉗]一个心理师搞得定大困难,搞不定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