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并不成就精神家园

阅读并不成就精神家园_第1张图片
Dophin

英语有句话:"You are what you eat."生物只要有正常新陈代谢,总会按照dna编码成长,龙生龙凤生凤是常识。我们不会吃成绿巨人,蜥蜴也不会变成霸王龙。相应的,我们的思维也依赖外部输入。正因为这个特性,世界才能形成我们熟悉的形状。

内圣外王

人类之所以统治世界,因为第一大脑发达,第二可以分工协作。大脑可以和人类(刚会走路那会儿)等量齐观的海豚,囿于生活环境,能聚集起几只进行社交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无法通过更广泛的社交联系创造价值;蚂蚁倒是协作得不错,但脑子不行——“它们是虫子”。人类的大规模组织也不是一挥而就的,从家族到部落,一般的人际交流也就在8个对象以内有效,人再多了怎么办呢?只有先统一思想,有组织的战胜没组织的,组织,需要讲政治,政治的基础是文化。

知识分子最喜欢开书单,主动或者被动都喜欢:主动,是传递知识火炬,隐隐有人类文明传承者的高尚感;被动,则是学习、提升的机会,看着前辈指出的方向,就像找到了宝藏的入口。开书单只是无数交流方式的一种,从结绳记事开始,这无数活动,碰撞、融合,互相作用,形成了文明。其中,跟着孔子读书的那一拨,在东亚大陆过完了一千多年的黄金岁月,而亚里士多德精神上的传人,已经从当初他跟随柏拉图求学那片土地,去了大西洋的对岸。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十年苦读也可用来在聚餐时吟诗做对——名士/狂生是也。但主流还是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脉”者,文化之血脉也。姓孔姓亚都好,“文脉”在世界上颇有几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把仲尼换成“大英”“先知”均可,代表了不同文脉对自身的绝对肯定,以及对其它竞争者的绝对否定。(焚书坑儒其实是个小事,跟适合在这里举的例子完全不搭)。看似温和的儒教一旦上位,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大争之世就此终结,内圣外王的时代开始了。

存在与时间

研究人类思维,是一个复杂到目前(2016年)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脑认知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实证严重依赖于生物学,计算机技术,哲学,数学等其它学科的发展。一般类似这种用自己的脑子研究自己的脑子怎么思考的事情,都被人们冠以“元”(meta)的前缀,虽然也是科学研究,但不了解内情的人总是会小心翼翼的盖上一层玄幻的纱巾——就像新手程序员总是对元编程特别推崇,但再怎么元,元编程也是编程嘛!——在不能做实验之前,靠的只能是“清谈”,否则,只能束之高阁了。清谈成果最新的高峰,就是《存在与时间》。这本书养活的哲学家,堪比C++养活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家。一言以蔽之,就是看不懂。

我们在这里也只能清谈一下,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摆事实,每个人都会自己思考——至于选择什么样的事实,以何种方式讲述,这就是另一种方式方法了。

在儒家的黄金时代里,一个人从出生起,就被告知求学上进是好的,忠孝悌是好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是好的。否则,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人人得以诛之”。至于需要个人付出什么,能得到什么回报,一开始并没有明说,只有经历的时候才明白。而书上,一般不写这方面内容(那还用问,书是谁出的)

现在,商品经济制造出的精神和物质产品,比什么时候都更令人目眩神迷,吸引人以各种方式投入其中,“除此之外, 这个世界上再不存在任何神话”。

一杯咖啡任平生

坐在星巴克里一手持grande美式,一手持iPhone 7 128G亮黑版浏览维秘大图,可谓逍遥乎?

尘埃早已落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并不成就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