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的“自证预言”

警惕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因为自我实现预言告诉我们,我们内心怎么想,我们的外在世界便是基于自己的内心去构建。在这一点上,中外的名人大咖都有许多类似的典故案例,我们初步知道信念这玩意容易震惊人,触动别人的心。

洛克菲勒在第四封写给儿子的信中,耐心详细的述说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理解和教诲。他告诉儿子,你怎么想,你的世界就怎么转,别让你的外部世界因为内心的阴云密布而变得昏暗,当然,他的原话不是这么说的。

“天堂也好,地狱也罢,其实都是取决于你自己的抉择的,天堂是你自己搭建的,地狱也是你自己筑造的,这一切的关键是在于你自己。”-洛克菲勒

心的强大在于它的能量超过我们自己的控制与想象,我们常听的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这回事,洛克菲勒认为你怎么样去思考与筑造自己的外部世界,要看你的“态度”,也是类似。

这在中国语境里说的境由心造。我查了一下“态度”这个词,“态,心所能必见于外也”。有点你的真实内心所想的必然在外部世界显现的意味。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比如,男女吵架时,可能会有“你什么态度啊?!”这句话蹦出,当一方说出这话时我们可以设想一下那时他的真实态度究竟是什么,是一种行为倾向性还是具体行为。我觉得这不仅于行为倾向性,甚至需要加上行为。我搜索了几个句子,并规了类:

1. 许多代表对这个决议持保留态度。(主观评价)
2. 你对这件事,或者赞成,或者反对,总得有个明确的态度。(行为倾向性)
3. 字斟句酌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行为)
4. 他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和老王在谈话。(行为)
5. 对那件事,有理方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行为)

我们看到,有些表面态度的句子是主观评价方面的,有些是倾向,而有些干脆就是产生行为的。类似的句子还有,“这次比赛,很多人都抱观望的态度”、“只是一点小事,他就以睚眦必报的态度来对待我。”

很多情况你是什么样的态度,别人根据你的行为即可判断出来了。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处身于什么样的世界,你怎么做说明你是什么人。你的世界是什么样竟影响靠这么主观、缥缈的东西所影响,真是一切由心造,色即是空啊。

在这方面,洛克菲勒还真的是天赋异禀,异于常人,他也确实从这样的经验中获益,所以也才会对儿子举例子说故事的谆谆教诲:

你的爸爸,我,第一份工作只是个不起眼的簿记员。那时候,尽管我每天都得天不亮就起床去工作,办公室里的鲸油灯又非常昏暗,但是我却从未感到工作的乏味,恰恰相反,它令我感到喜悦和着迷,我甚至热衷于办公室里的一切繁文缛节,这样换来的结果就是老板给我的不断加薪。

天不亮要起床、工作环境昏暗、办公的繁文缛节,这种种的情况并不能影响洛克菲勒的心情,对于这些可能不算问题的问题,洛克菲勒的态度不是乏味、厌烦,甚至不是忍耐、担待,而是喜悦、着迷,换作是你你会着迷于这样的场景吗,也许会纠结要不要换一份好工作吧。

但人家不是这么想,“生活中,有些人显然是不够聪明,他们野心勃勃,却对自己所经历的每一份工作太过挑剔,在他们的心里一直存在着一个“完美工作”或“完美雇主”的泡沫,他们觉得那个泡沫很美,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但他们不知道,事实上,他们的想法仅仅只是一个泡沫罢了”。真是不禁同意啊。

也许在我们看来,这就是属于办公环境不怎么样嘛,也不算一份好工作,可现在我们知道了有的人说这是好工作,并且有行动证明了他做的很好,那么,我们就不妨去看看他是怎么做的,更重要的是他是怎么想的,从中我们可以有什么启发吗。这得我们把原有的想法拿出来放一边,冷静的去看人家的想法,允许自己脑子里存在两个差异的思维,去比较他,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这样才会对我们更有用。

不过,怎么样去想去看,取决于每个人原有想法和立场的不同,所谓千人千面各有不同,但总归来说,想法可以千千万,态度只能拿一个,你得有一个坚定的、稳固的不会轻易否决的东西,最好是拿出一个内心真实的态度来,如果没有装也要装出一个你觉得有价值的态度来,用这个态度去指导生活,因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告诉我们,只要你那么想,你总想证明你那么想是对的。这也许就是自我最大的暗示吧。这就是今天文章的阅读所得。

说起来洛克菲勒真是教子真挚感人啊,比如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自己会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把一个事讲清楚。重复是对自己的自我暗示,这封信说出了洛克菲勒是这么想的,洛克菲勒想他的儿子也这么想,他在重复自己的自证预言,也帮助了孩子树立他的自证预言。

“儿子呀!约翰,倘若你将劳苦的工作看作是一种生活的乐趣,那么人生对于你来说就是敞亮天堂,倘若你将劳苦工作看作是一种必进的义务,那么人生对于你来说就是黑暗的地狱。当你在工作中感到痛苦、煎熬,不妨改变一下你的工作态度,就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轻松、愉悦。”

从这段话我们看到,洛克菲勒对儿子的鼓励和暗示植入,也看到洛克菲勒并非天赋异禀一味心态积极鲜少负面情绪,他也感受过工作中的痛苦与煎熬,或者,至少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他也不是天赋异禀。况且,就算天生心态积极,他也写信说过,起点不决定终点。这点对我们还是鼓励。

我们的天堂或地狱,最终是由自己搭建,就用信中一句话作为写作结尾吧:

在我看来,可以工作是每个人的一项特权,它所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是远远超过换取维持生命的面包的。工作其实是奠定商业基础的起步,是富贵昌盛的源头,更是磨炼天才的伟大教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洛克菲勒的“自证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