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357。2020-1-11》

《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357。2020-1-11》

今天是己亥年丁丑月癸丑日,腊月十七,2020年1月11日星期六。

第二十章【"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者,蒲芦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䘵,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稟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行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上一节,船山讲解"天道之本然"与"在人之天道"是同一个东西,不可判为二物。

船山的这个思想,对现代的我们如何正确地思想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甚至可以说,具有突出的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这要联系现代的全球性的西方文化的思想方法看待。

什么是西方文化中蕴含着的思维方式呢?

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是以静观(观察)和反思为主的。比如说,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这个思就是反思和静观性质的。又比如说,从亚里士多德提出十个范畴定义的传统伊始,到康德提出十二个范畴开创认识论,用范畴定义的方式不仅由来已久,而且愈加深入,知识的和科学的一切领域和命题比如世界、宇宙、生命、物质、心灵等一切事物,均采用这种范畴定义的方法,进而规定什么是什么,即what,或什么东西以什么方式存在,须知,现代的我们在观察大自然,观察物质,观察人类各种事件时,使用的主要是这种方法。

海德格尔将此传统追溯到柏拉图的"表象"学说。表象的意思就是说:把东西放在眼前看。

由此看到,西方文化中,"视觉"占据突出的中心的地位,这一点区别于东方文化,我们讲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同具同感,道家以心为思维之官,《易经》的象思维,这些思维方式明确地全然地不是以视觉为唯一突出的表象的思维方式。

正因为西方文化具有表象的传统,西方文化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同样是静观和反思式的,海德格尔将之称为"理论的",所谓理论的意思是指与鲜活的生命经历对立的一种做法。由此可知,"理论的",就是"事不关己"也"事不关任何具体的个人",则其所关的,只能是抽象的"人"。也就是说,既不是你,也不是我,不是任何一个个人。这样的理论模型定义下的"人",实为"戴着面具的鬼魂",不是鲜活的可怜的(终有一死的有限生命)的人。

但这种理论的方式带来的结果是,人类认为没有什么东西不可能和不能达到,这被称为"意愿意志",这是最高最极端的意志,它迫使算计和安排成为它的基本表现,但这么做只是为了无条件的持续地确保自己,这个意志已经预先设定和贬低了应该是可能而且必要的东西(存在者全体),也就是说,正是这一种提问题的方式本身导致了这样一个"最高最极端的意志",其结果不是其承诺的自由民主幸福,而是两次世界大战般史无前例的屠杀。

为什么说船山的警告对当代文化仍然具有效力呢?因为他的"‘天道之本然’与‘在人之天道’不可判为二物"提示我们:人的生存活动有其意义,这是"天道之本然",我们于领会这些活动的意义中存在及选择寓于其中的存在方式;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正是领会和展开这些意义的活动,这是"在人之天道"。

显然,这种思想方法,由中国的这位十七世纪的思想家提出,对西方世界是没有效力的,但由西方哲学家提出却引发颠覆性的冲击波,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海德格尔,他的方法叫现象学,他的那本震动西方世界的著作叫《存在与时间》。

可见,思想不存在编年史意义上的长江后浪拍前浪式的线性意义上的进步,我们学习古人和前人的思想,如果仅仅具有考古学上的意义,就没啥真正的价值可言,正因为思想的价值在于且仅在于揭示真理,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

须知,古今中外的这些伟大的思想,并非是遥远的,相反,是最为切近的;并非是特定时代的问题,也就是说,并非是无关痛痒的可以翻篇可以闭上眼睛的,相反,是我的是生命的是今天的。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357。20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