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7

第一天来,打算用来做笔记本/日记本。

其实之前在onenote上就断断续续记录过,记录得比较随便那种。

今天是在饭否的TL上看到有人说, “目测上的文青少于程序员”,然后就突然想起来了。

可能比onenote上更有仪式感,毕竟要“发布”的。

闲话不多少,主要记录工作学习。

对了,今天瑶瑶生日,首先祝她生日快乐。


完事开头难,第四章开始就遇到了麻烦,本来想先把处理缝开口的参数给做出来,但是刚开始就发现,在80%转速的SCPE工况,各个处理缝开口的速度分布相差很大,而100%转速SCPE工况下就高度一致。

我一开始认为可能是80%转速下时间步给的太大了。我都是按照一个转子通过时间的1/48来给的,所以80%转速的时间步是100%转速下的1.25倍;而又想到80%转速下叶尖负荷是前加载,处理缝和转子之间的耦合流动可能更剧烈,所以可能需要更小的时间步?

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把时间步改小成和100%转速相同,然后在B10上进行了300多步的计算。计算结果确实体现出一些时间步相关性,但不算明显,收敛曲线的基本情况是相近的。

后来我又突然想到,其实更可能是因为我时均的时间步范围选择有问题,所以四个缝根本没走完一个周期,就做了时均,结果当然不相近。检查了80%转速10.5kgs的AVE结果当时取的时间步,确实只取了12步……那相当于只在1/4个周期里进行了时均,是完全不对的。

由此可见计算时均结果时选取的时间范围是很重要的。

这里我有两点想法:

1. 主流对时间步范围的敏感性可能没这么高,处理缝面积小,对扫掠的敏感性高,而且四个缝一对比也很容易看出来……

2. 当主流参数和处理缝内参数的震荡周期不同时,是否需要对做不同的流动做不同周期的平均?

(居然不支持自动编号吗?)

目前对080N的10.5kgs算了48个时间步整个周期的,确实好了很多,但是发现还是不是很均匀。打算晚上算它96个时间步来看一下效果。算这个平均值的时候结果输出就稀疏一点好了,甚至不输出都没关系,各时刻的瞬时结果要一个周期内的就可以了,之前已经算过了的。

今天还有个很大的问题是BE算出来的结果很不好,居然是从前部吸入往后部喷,怪不得性能整体下降。会是什么原因?网格的问题吗?还是说这个设计在这上面就是行不通?如果行不通又是什么原因?

相反的,Voges用来做实验的那个短小且不倾斜的BE,对效率还比较友好,不过她那个设计参数跟我差别很大了,仅仅是类别上相同而已。

所以今天晚上的计算任务:

1. B5:100%转速CT_9.9kgs和CU_9.9kgs继续算非定常(两个都只算了三千多步)

2. B10:80%转速CT的10.5kgs和8.2kgs,以及100%转速AX的9.9kgs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