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疆界和自我的力量

自我的疆界和自我的力量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7月底,孩子去西北线路旅游,很多个著名景点,包括莫高窟都没能进去,为什么呢?因为假期是孩子们选择出游的最佳时间,暑假就成了旅游的高峰期,像莫高窟这样的大景点,需提前一个月订门票。


我想,这样的现象背后,其实是很多家长都特别想让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当然也包括我这个家长。不是古人说的吗?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

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愿意出门呀!他们宁愿宅在家打游戏、追剧,也不愿意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甚至,即使家长把孩子带出去旅游,他们也会想呆在酒店一个人玩。

这时候,家长和孩子就会出现意见分歧,甚至还闹个小情绪什么的。是什么原因会这样呢?孩子为什么就那么不懂父母的苦心呢?为什么就那么喜欢宅在家里呢?

我相信许多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

今天我用两个心理学理论来试着帮助你答疑。

就是“自我疆界”、“自我力量”。
自我的疆界和自我的力量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自我的疆界的定义


则是讲的一个人的自我,可以伸展开的空间。自我疆界小的人,他的自我只能笼罩一个很小的地方,而自我疆界大的人,他的自我,能伸展得更宽广。

至于家以外的广阔世界,他们有敌意的感知。他们觉得外部世界是不够友好的,他们不能在外部世界很好地做自己,这会导致,他们在不习惯的外部世界里生活都得使劲,这会让他们很累。

当孩子天天呆在他的卧室,打游戏、追剧,看娱乐八卦等等,在这样的小空间里,他自如,舒服,这说明他的自我疆界目前只有这么小。即使你把他连哄带骗的带去旅游,他也想呆在酒店的房间里,或者根本不想进旅游景点,也会一直玩手机。

我父母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年轻时交际广,人缘好,如果能去县城玩玩那就特别开心,他们计划在50岁在西南旅游,60岁去北京看天安门、70岁去台湾。但过了60岁岁,他们哪里也不想去了,就呆在小镇上,早上爬山,一天两场麻将,过得逍遥自在。但作为子女的我们始终觉得不放心啦,于是我们为表孝心偶尔接他们小住,但他们总会不愿意,即使勉强来了,也坐立不安,非常烦躁,怎么都不合他们的意,但凡一回老家就什么都舒坦了。有一次来我家,甚至生病了,不吃药,回去就好了。你说怪不怪?

你看,孩子有疆界小的表现,父母也是一样,自我的疆界缩小,已经禁锢在自己的小圈子,离开就不适应。

如果喜欢旅游、喜欢参与户外各种活动的人,那他的自我疆界相对就比较大。

因为,自我疆界更为宽广的人,你到了一个新地盘,你有要占领的欲望,至少你觉得,在这个新世界里,你是能基本控制局面的,所以你不紧张,而是兴奋。和新鲜事物或人建立起新的关系,都让你感觉,你的自我变得更饱满。
自我的疆界和自我的力量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二、自我的力量的定义


自我的力量很好理解,就是指一个人的人格中,蕴含着的力量。

孩子的性格,家长很了解。有些孩子阳光、充满自信,大胆,做事有精气神;而有些孩子胆小、怯弱,说话小心翼翼,没精打采,公众面前不爱表达。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自我的力量一大一小。如果想改变,难度自然不小。

三、两者的比较

比起自我力量,自我疆界,是一个容易改变的因素。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自我疆界太过于狭窄,你想拓展它,那么,可以好好去觉知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敌意感知,也可以不断尝试换各种新环境,去和这些新环境中的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当你能建立起真实的良好关系时,你头脑和潜意识中的想象的敌意关系,就被改变了。

如果从关系的角度去考量“自我的疆界“和“自我的力量”维度,那么,可以这样说:自我的力量,指的是一个人的人格中,“我”本来就具备的力量;而自我的疆界,讲的是一个人对“你”的感知和态度,这个“你”指的就是外界。

四、总结

第一,自我的疆界,说的是一个人的自我能伸展的空间。自我的疆界,和掌控感有很大关系。如果你感觉到,到了外部世界后,你失去了掌控感,那你就会缩小疆界。自我疆界的根本,是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敌意感知,自我疆界太小的时候,就意味着,你觉得外部世界是不友好的。

第二,自我力量的大小,似乎是一个难以改变的因素。不过这可能只是我个人的一个感知,未必对。

第三,在关系中,自我的力量是“我”的事,而自我的疆界,则取决于对“你”、也就是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如果我们想帮助孩子拥有一个宽广的自我疆界,那就可以从和孩子建立起良好亲密的关系做起,因为,父母就是孩子最初的“你”,是孩子面对的最初的外部世界。

自我的疆界和自我的力量,从这两个心理学理论的认知,我们就更加了解孩子的人格力量的大小,和疆界的宽窄,就会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去引导他,增加力量,扩大疆界。

如果给自己和孩子的“自我的疆界”和“自我的力量”打分,1-5分,你打几分?

拥有一个宽广的自我疆界,拥有更强的自我力量,成为生命有意义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的疆界和自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