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坚博士著作《在线》笔记(二)

第二章、从数字到在线的进化

一、巨人转身:微软在线往事

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软件供货商,微软的每一款软件,从 Windows 到 Office,在上市之前都要做一件事,叫作「可用性测试(Usability Testing)」。简单地说,就是为了让产品更容易使用,工作人员通过观察有代表性的用户完成产品的典型任务,从而界定软件设计是否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它本身的易用性,同时发现并解决与用户相关的设计问题。

换成互联网兴起后的说法,可用性测试就是为了做好「用户体验」。

在软件还装在光盘里的时代,微软对此已经十分重视,每一个产品都由专门的团队负责。可用性测试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让普通且典型的用户进入专门的可用性实验室,大家使用同样的软件,通过装有单向玻璃的观察室、录像、问卷等各种测试手段,记录下用户的行为。有时,微软负责可用性测试的团队甚至会前往用户的办公室,现场观察在那种真实场景下的软件使用行为,以确保场景的真实性。最后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到软件设计上的缺陷,反复修改多次,产品才能发布。

这些曾经是整个软件行业的通用做法,也是离线时代唯一可行的办法。

但是这种方法所能观察的用户数量极为有限,所以永远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用户。而且,可用性测试人员可以在办公室现场观察使用者如何使用办公软件,却不可能大半夜跑到用户家里观察他到底是如何使用视频软件的。

在过去传统软件时代,尽管拥有成千上万的用户,由于没有互联网,微软最大的遗憾就是永远无法知道用户在真实场景下是怎么使用微软的软件的。而因此养成的思维习惯,到了互联网时代可能会变成致命伤,如果有人比你离用户更近的话。

21 世纪初,微软做了一件很创新的事。当时 Windows 95 已经普及了,人们逐渐习惯上网。微软在 Office 2003 中全面使用了一种技术,可以自动记录用户使用软件的行为数据和机器配置,并通过互联网发送回微软,这就是微软的用户体验改进计划,内部项目代号为「SQM」。

此时,微软的设计人员只要事先想好需要了解什么问题,就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写好代码,Office 会自动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数据然后传回微软。

这件事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于,数据回馈变成一件常态化的事情。MSN 的产品部门率先使用 SQM 分析 MSN 客户端的性能和使用情况。Windows Vista 是第一个把 SQM 当作一个功能组件发布的操作系统。

根据 Jensen Harris 在 MSDN.COM 上的博客记录,Office 2003 自发布以来,一共搜集了 13 亿个使用片段。每个使用片段都记录了一段固定时间内的所有 SQM 数据。

在最后的 90 天内,仅 Word 就记录了超过 3.5 亿次指令列的点击。微软也因此在历史上第一次知道 Word 2003 中最常用的 5 个指令是粘贴、保存、复制、撤销和加粗,这 5 个指令加在一起占了 Word 2003 所有指令使用量的 32%。

二、王坚院士思考

  1. 传统软件公司得到用户数据的代价非常高。你在软件上点击一下,这个动作可以使数据反馈回软件本身,实现你想要的功能,但不一定会使数据通过网络反馈给软件公司。为了搜集用户行为数据,软件公司必须提前调研,预先添加很多代码。
  2. 从软件公司到互联网公司这中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转折点,那就是数据。
  3. 在互联网公司,得到数据的代价几乎为零。
  4. 从网站和网页的设计本质来看,它们天生就会让你的数据沉淀,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如此看重 cookie。
  5. 沉淀数据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本能反应。
  6. 一直以来,Google 的成功被解读为怎么处理信息、怎么解读文本信息、怎么优化广告系统,然而在这些重要的东西背后,还有不为大家关注却更为基本的东西,那就是数不胜数的鼠标点击行为。
  7. 在互联网公司诞生以前,鼠标点击都是离线的,从来没有人有机会把这些点击变成财富。互联网的出现让点击这件事变得在线了,点击超文本链接可以让机器比你更懂自己想要找什么、看什么。
  8. 一切在线:
    • 电脑在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