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导论》实验五:最近点对算法(C++)

一、题目描述

在n>=2个点的集合Q中寻找最近点对。
“最近”是指通常意义下的欧几里得距离:即点p1(x1,y1)和p2(x2,y2)之间的距离为:sqrt((x1-x2)2 +(y1-y2)2)。

二、算法设计与分析

算法主要思想就是分治
情况1:点数小于等于二时:直接计算,求该两点之间的距离。
情况2:集合中有三个点:两两比较,求三个点中的最近的两个点距离。
情况3:点数大于三时:首先划分集合S为SL和SR,使得SL中的每一个点位于SR中每一个点的左边,并且SL和SR中点数相同。分别在SL和SR中解决最近点对问题,得到DL和DR,分别表示SL和SR中的最近点对的距离。令d=min(DL,DR)。如果S中的最近点对(P1,P2)。P1、P2两点一个在SL和一个在SR中,那么P1和P2一定在以L为中心的间隙内,以L-d和L+d为界。
如下图-1所示:
《算法导论》实验五:最近点对算法(C++)_第1张图片
图-1 点数大于三时时分治

如果在SL中的点P和在SR中的点Q成为最近点对,那么P和Q的距离必定小于d。因此对间隙中的每一个点,在合并步骤中,只需要检验yp+d和yp-d内的点即可。
步骤1:根据点的y值和x值对S中的点排序。
步骤2:找出中线L将S划分为SL和SR
步骤3:将步骤2递归的应用解决SL和SR的最近点对问题,并令d=min(dL,dR)。
步骤4:将L-d~L+d内的点以y值排序,对于每一个点(x1,y1)找出y值在y1-d~y1+d内的接下来的7个点,计算距离为d’。如果d’小于d,令d=d’,最后的d值就是答案。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的所用到的测试用例是用随机函数生成的,所以每次的测试用例都有所不同。但可通过控制台设定需要测试点的个数N。
(一)、当点个数N=1时(输入不合理)。见下图-2:
《算法导论》实验五:最近点对算法(C++)_第2张图片
图-2 N=1时(输入不合理)

(二)、当点个数N=2时,见下图-3:
《算法导论》实验五:最近点对算法(C++)_第3张图片
图-3 N=2的输出结果

(三)、当点个数N=3时,见下图-4:
《算法导论》实验五:最近点对算法(C++)_第4张图片
图-4 N=3的输出结果

(四)、当点个数N>3时,见下图-5:
《算法导论》实验五:最近点对算法(C++)_第5张图片
图-5 N=15的输出结果

四、实验总结

1、 采用分治法寻找最近点对时,相较于寻找一维的最近点来说,二维的最近点对寻找要困难许多,难点在于分界线周围的点的处理,即跨分治区域的点的比较
2、 可证明,处理δ*2δ区间内的点时,只需处理与当前点递增相连的7个点即可。因此可以大大减少开销,提高算法效率,改进算法时间复杂度。
3、 可对点对进行预排序,即在第一次递归调用前,对所有的点进行排序。预排序使运行时间增加了O(nlogn),但这样一来,除递归调用外,递归过程的每一步仅需线性时间。因此算法的整个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五、源代码(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NO_DISTANCE 1000000

//定义二维点Point
typedef struct Point 
{    
    float x,y;     //二维点的横纵坐标,范围均为[-100,100]
}Point;

//用随机函数对点数组points中的二维点进行初始化
void SetPoints(Point *points,int length)
{
    srand(unsigned(time(NULL)));  //设置随机种子
    for(int i=0;i20000)/100.0-100;    //调整rand(),使得横纵坐标范围为[-100,100]
        points[i].y=(rand()%20000)/100.0-100;
    }

}

//平面上任意两点对之间的距离公式计算
float Distance(Point a,Point b)
{
    return sqrt((a.x-b.x)*(a.x-b.x)+(a.y-b.y)*(a.y-b.y));
}

//自定义排序规则:依照结构体中的x成员变量升序排序
bool CmpX(Point a,Point b)
{
    return a.x//求出最近点对记录,并将两点记录再a、b中
float ClosestPair(Point points[],int length,Point &a,Point &b)
{
    float distance;        //记录集合points中最近两点距离 
    float d1,d2;           //记录分割后两个子集中各自最小点对距离
    int i=0,j=0,k=0;       //用于控制for循环的循环变量
    Point a1,b1,a2,b2;     //保存分割后两个子集中最小点对

    if(length<2)return NO_DISTANCE;    //若子集长度小于2,定义为最大距离,表示不可达
    if(length==2)
    {
        a=points[0];
        b=points[1];
        distance=Distance(points[0],points[1]);
    }
    else
    {
        Point *pts1=new Point[length];     //开辟两个子集
        Point *pts2=new Point[length];  

        sort(points,points+length,CmpX);   //调用algorithm库中的sort函数对points进行排序,CmpX为自定义的排序规则
        float mid=points[(length-1)/2].x;  //排完序后的中间下标值,即中位数

        for(i=0;i2;i++)
            pts1[i]=points[i];
        for(int j=0,i=length/2;i2,a1,b1);           //分治求解左半部分子集的最近点  
        d2=ClosestPair(pts2,length-length/2,a2,b2);    //分治求解右半部分子集的最近点  
        if(d1else { distance=d2; a=a2; b=b2;}

        //求解跨分割线并在δ×2δ区间内的最近点对
        Point *pts3=new Point[length];   
        for(i=0,k=0;iif(abs(points[i].x-mid)<=distance)pts3[k++]=points[i];

        for(i=0;ifor(j=i+1;j<=i+7&&j//只需与有序的领接的的7个点进行比较
            {
                if(Distance(pts3[i],pts3[j])//如果跨分割线的两点距离小于已知最小距离,则记录该距离
                    distance=Distance(pts3[i],pts3[j]);
                    a=pts3[i];
                    b=pts3[j];
                }
            }
    }
    return distance;
}

int main()
{
    int N;      //随机生成的点对个数
    Point a,b;
    float diatance;

    cout<<"请您输入二维点对个数:";
    cin>>N;
    if(N<2)
        cout<<"请输入大于等于2的点个数!!"<else
    {
        cout<"随机生成的"<"个二维点对如下:"<new Point[N];

        SetPoints(points,N);

        for(int i=0;icout<<"("<","<")"<cout<"按横坐标排序后的点对:"<for(int i=0;icout<<"("<","<")"<cout<"最近点对为:"<<"("<","<")和"<<"("<","<")"<"最近点对距离为:"<"pause");
}

你可能感兴趣的:(算法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