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之主---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如果加上武则天的话,他是第十二位皇帝。

很多人在评价唐朝的皇帝时,总会把他和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放在一起。这也充分说明了他的历史功绩。

他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孙子、唐顺宗李诵长子。

贞元四年,册封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监国理政。 同年八月,继承皇位。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从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称“元和中兴”。 

元和十五年(820年),驾崩于大明宫中和殿,享年四十三岁。 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葬于景陵。

但是相比起唐太宗和唐玄宗而言,人们对他并不熟悉。学界对他的研究也比不上那两位。

但历史是公正的,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位中兴之主的功绩。


中兴之主---唐宪宗_第1张图片

有的时候我们习惯用李白的一句诗来形容唐朝: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的,唐朝在经历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后。到了天宝年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再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的繁华就此一去不返。虽然安史之乱最后被彻底镇压了,但是盛世也不可能再回来了。并且从此以后,唐朝的藩镇割据那是越来越严重。

肃宗继位后,其后的几位皇帝。在对待藩镇的问题,采取的都是隐忍的态度。这就导致藩镇越来越嚣张。

到了李纯即位的时候,这些藩镇已经是心里没了朝廷。而且朝廷拿他们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奈何李纯也不是一个好惹的货。他决定向这帮藩镇发动攻击。

元和元年(806年),李纯刚刚即位,西川节度使刘辟就进行叛乱。宪宗派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等率军前往讨伐。刘辟屡战屡败,最后彻底溃败被俘,被送到长安斩首。 

中兴之主---唐宪宗_第2张图片

元和九年(814年)九月,彰义(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自掌兵权。朝廷遣使吊祭,拒而不纳,继而举兵叛乱,威胁东都。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李纯决定对淮西用兵。淮西节度使驻于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地处中原,战略地位重要。自李希烈以来,一直保持半独立状态。李纯对其用兵,正是改变这种状态的决心表现。 

对淮西用兵,震动很大。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感到威胁,就采用声言助官军讨伐吴元济,实际上支持吴元济的两面派手法,企图巩固自己的地位。元和十二年(817年)七月,李纯命自愿亲赴前线的裴度以宰相兼彰义节度使。裴度立即奔赴淮西,与随邓节度使李愬等,大举进攻吴元济。九月,李愬军首先攻破蔡州,大败淮西军。吴元济没有料到李愬军快速异常,毫无防备地束手就擒。持续三年的淮西叛乱,宣告结束了。 

吴元济败死,李师道恐惧,初欲献地归顺朝廷,并以长子入侍为质,后来举兵叛唐。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宪宗调遣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诸镇前往讨伐。在大兵庄境的情况下,李师道内部矛盾激化,其都知兵马使刘悟杀死李师道,淄、青、江州地为朝廷平定。 

元和十四年(819年)七月,宣武节度使韩弘入朝,并两次贡献大量绢帛、金银、马匹,要求留在京师。李纯以韩弘守司徒,兼中书令,另以吏部尚书张弘靖充宣武节度使。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讨伐李师道有功,李纯以其兼侍中。为了向宪宗李纯表示忠心,使其兄弟子侄皆到朝廷做官。

至此,李纯结束了困扰唐朝半个世纪之久的藩镇割据问题。

最值得称赞的,是他在讨伐藩镇割据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临危不惧。讨伐过程中,曾多次遭受挫折。但是李纯重来没有放弃希望,他也从来没有退缩过,没有动摇过。

其次,在讨伐藩镇过程中,李纯敢于任用人才,而且用人不疑。这一时期,产生了一系列的贤相,如武元衡,裴度。还产生了一批勇敢善战的年轻将领。

此外,李纯还勤于政事。

此外,在李纯在位期间,他也重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比之之前有很大的发展。而且还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诗人,如韩愈,白居易,刘禹锡,元稹。

而且李纯还支持官员纳谏。这一时期,纳谏的官员数量急速扩大。而且李纯也是积极地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李纯是一个奋发有为的皇帝。

李纯在位十五年,开启了元和中兴,被称为唐朝的中兴之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兴之主---唐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