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思维转变,提高你的行动力

一个简单的思维转变,提高你的行动力_第1张图片

程序语言里有个语法是if...then...这样的范式。程序运行时,满足if条件的后,就会执行then里面的语句。在现实生活中是这样的,如果(if)时间是早上6点,那么(then)我就起床写作,这是最简单的一个条件判断范式。

我发现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使用if...then...这样的范式,特别容易做到。比如,6点起床这件事,我在睡之前给自己暗示,明天6点起来。于是第二天早上6点的时候,我就很自然的醒来然后起床。睡之前的暗示其实是给自己一个承诺,就好像是给自己安装了一个程序(if...then...),满足了这个if的条件,就会执行then里的程序。

这种范式是心理学家 Peter Gollwitzer 提出的理论,简单的说就是“if/then”模式,叫做执行意图。

心理学家 Peter Gollwitzer研究执行意图的时候,强迫他的实验对象,使用执行意图的思考范式来思考。结果令人惊讶,人们更容易克服拖延症、达成目标。

一般我们思考目标的时候,使用的是目标意图:我要做什么...,而执行意图是提前帮你确定好:[某个地点][某个时间][做什么]。例如,书桌,6点起床,开始写作。

这是怎么运作的呢?我前一天晚上在大脑中埋下触发点:地点=>书桌,时间=>早晨6点到8点,行动=>写作。当我还在睡觉的时候,我的大脑就已经自动开始工作,于是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我会不知不觉的开始写作。后来我还设定了在写作之前喝杯水,所以我的行动变为:喝杯水后开始写作。变化后我也能很好的执行,语法不变,执行的内容是可以变的。

为什么这样的方式容易运作起来呢?因为这样的方式不需要和意志力做斗争,到了那个时间就做那件事。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花费大量的力气去和意志力做斗争,那哪有力气去做事情了呢?大部分失败的计划,大多都是还没开始行动就已经死在与意志力的战斗中了。

执行意图是一种预设模式,把未来的事情放到现在来想,你可以提前几周甚至几年就列举出目标和时间、空间、人物的障碍来临时,你的对策。

例如,你的目标是减肥,你预测到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障碍,提前设定好行动:

如果「好友请我吃甜食」,那么,「我明确告诉她,我正在瘦身,她自己吃就好了」。

如果「吃饭超过半碗」,那么,「放下筷子」。

这种方式,直接联系情景和行动。

比如你经常拖延交周报,那就可以制定一个 if...then... 计划:

如果到了周五下午 5 点,那么你就提交一份周报。

这样,周五下午 5 点这个提示就会在你的大脑里和写周报这个行为联系起来,这种提醒之下,你的大脑默默地捕捉到这个时刻,并且采取行动。有可能一到周五下午 5 点,你的手会下意识地移向键盘,开始写周报。

刚开始使用执行意图时,很容易弄错,因为它不适用于模糊抽象的目标。

如果我做错了事,那么我就改正

  • 「如果我做错了事」是不确定的时间地点;

  • 「做错事」是抽象概念;

  • 「改正」也是一个笼统的抽象概念

执行意图不鼓励这样做,而是鼓励你将目标拆解为具体步骤,用具体的时间地点引发一个动作。

一般一个大的目标看起来很难,但是如果把它拆解成一个个小的具体行动(最好拆解到无法拆解的程度),就显得没那么难了。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完成一个个的小行动,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执行意图。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每一个小行动的完成率,完成目标也是迟早的事。

从「我想要做什么」改为我要在[某个地点][某个时间][做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思维转变,就可以使我们的行动完成率大大增加。这种方式使用的多了,熟练了,它会成为思维中的一部分,而这样的思维会实实在在的提高你的行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简单的思维转变,提高你的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