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条吴江路,上海有条苏州河

上海有条吴江路,上海有条苏州河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作为在苏州的外地人,住的时间久了,对苏州话也能听懂一二,自觉和上海话非常的接近。于是,把自己的感觉讲给一个上海土生土长的朋友:

“我觉得苏州话很象上海话。”

未料想他听后回应我说:“上海算什么,它曾经不过是苏州府的附属而已。”随即,反给我上了一堂历史课,当然,是关于上海与苏州渊源的。末了,他说道:“现在的上海,多少还保留有苏州的影子,上海有条吴江路,上海有条苏州河,侬搞清桑了伐?”

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汗颜。后来花了些时间,去了解苏州与上海两地的历史渊源,也算给自己一点交待。因生活在这座城市,心理上总希望更多地了解这个城市。

1.苏州城市沿革

建城:

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造大城,周围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苏州城由此建立,成为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现在的上海地区当时还只是一片水乡泽泊。

上海有条吴江路,上海有条苏州河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东南中心: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苏州的吴文化登峰造极,经济也是持续的繁荣。秦朝,苏州已是会稽郡的治所,是东南地区重要的城市,《史记》称其为“江海间一都会也”。在唐代,她成为江南地区唯一的“雄州”(唐朝的行政区划),繁荣程度仅次于长安,白居易所谓“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

孕育上海:

在元代,这里是江淮行省,置平江路,领六县(包括嘉定地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上海雏形出现了——吴郡(苏州)华亭县的一个叫华亭海的荒村。

鼎盛:

在明清两朝,上海还是一个十分萧条的港口,而苏州已是“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2.苏州与上海渊源

分析明清时期两地的发展情况,可以从行政和经济来看两地的渊源。

行政的从属性:

在元朝,上海诞生于苏州所管辖的华亭县。明清时期,由于经济发达,苏州的政治地位也得到进一步提高。明代,苏州府辖吴县、长洲、昆山、常熟、吴江、嘉定(今上海地区)六县。在清代,苏州府辖吴县、长洲、元和、昆山、常熟、吴江、新阳、昭文、松江(今上海地区)、震泽九县。在明嘉靖以后,应天巡府移驻苏州,从此直到清末,都是江苏省会。清代江苏布政史驻苏州其间,苏州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和太仓直隶州。从历代的行政区划来看,上海是苏州的一部分,从属于苏州。

经济的依附性:

经济地位决定政治地位,同时政治因素也影响经济的发展。当时苏沪两地在行政管辖上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上海在经济上对苏州的依附性。

农业——经济的坚实基础:苏州是我国古老的农业地区之一。明清时期,苏州是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而刚刚兴起的上海,没有较好的农业基础,土地没有经过长时期的耕作积累,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产量不高。农业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础。高度发达的农业为苏州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比之下,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的上海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

手工业的发展:元代,苏州织染局首建于平桥南,到了明代,移建于天心桥东,清顺治三年又重建了苏州织造局,并分总织和织染两局,俗称“南局”和“北局”。苏州与江宁、杭州并列为全国三大丝织中心。明朝这里已出现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清乾隆初年,苏州织造局已拥有织机660余架,机匠近2000余人,后来规模更为庞大。松江,也就是今天的上海,诞生了为中国纺织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黄道婆,当地纺织技术是十分先进的,产量也较大,曾经设立过织造局。但松江纺织业的规模与苏州的“东北半城,万户机声”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其发展也没有苏州迅速,后来松江织造局并入苏州织造局。

商业的发展:苏州的商业较之手工业更为发达。金阊、观前,市肆鳞次栉比,万商云集,成为江南地区的中心市场,与杭州并称为繁华之都,甚至,苏州城市中心市场的地位比杭州更为突出。外地客商在苏州建立的会馆达成30多处,苏州城市经济对江南以及粤、闽、皖、鄂、湘、赣、鲁、陕和东北地区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可见其区域乃至超区域的开放性功能。处在封建社会中的商业发达这是多年来发展农业、手工业的结果,不像国际经济那样具有发展迅速的特点。与苏州相比,年轻的上海缺乏这方面的积累。同时,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苏州发达的经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吴文化,使苏州深具文化底蕴,保证了教育的高质量,培养了多种多样的人才,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无形之中,形成了对其他地区官员、富商、文人的吸引力、号召力。上海地区的文化则具有多种文化混杂的特点,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吴文化。这种交融在封建社会是不会被接受的,况且上海的文化发展时期太短,谈不上对别地区的吸引力、号召力。

此外,苏州的富庶,可追溯前朝,仅从唐伯虎的诗中亦可管窥一斑。

《姑苏杂永》唐伯虎

长洲茂苑古通津,

风土清嘉百姓驯.

小巷十家三酒店,

豪门五日一尝新.

市河到处堪摇撸,

街巷通宵不绝人.

四百万粮充岁办,

供输和出似吴民.

诗虽有夸张,但明代各府州粮额,以苏州府为最多。明代洪武年间苏州府的税粮是二百八十万九千余石,是全国第一,比整个浙江省都多,由此可见鼎盛时的苏州地位。而正是因为其赋税石数高,才使苏州府有更多的进士名额。

3.苏州衰退,上海兴起

清朝以后,苏州,上海迎来康乾盛世的繁荣。而进入到近代,沿海受到列强入侵,苏州城市面貌每况日下,而苏州更是在太平天国与清政府的战争中受到重创。而相对而言,外国资本家在松江投资,外资融入,加上洋务运动的开展,清政府扶植了松江,大上海诞生。

上海有条吴江路,上海有条苏州河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近代的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成为第一大都市,东方的巴黎。四九年之后,上海飞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成就显著。上海得到快速发展至鼎盛,成为中国大陆的经济中心,更是长三角的龙头,至今一直屹立。但上海的文化却是在千年的吴文化根基下,而后又饱受西方文化浸淫而成。所以,你在上海,既可看城隍庙,七宝镇的古街古巷风貌,探访历史渊厚的崧泽文化遗迹,听听评弹,赏赏昆曲;也可随时去遇见百乐门的舞厅和外滩的洋行,在南京路上欣赏到优雅的梵婀玲。上海,已成为苏州人心目中的阔绰近邻,心理上的支撑、经济的金融道和生活出行的依赖。而随着上海的发展,苏州经济也被带动起来。苏州受到江苏的重视成为江苏的经济龙头,跟上了上海的发展步伐。

4.苏沪融合

上海的高速发展,带了一些城市化的弊端。交通堵塞、污染严重等,其以修高架、建地铁、轻轨以及大规模的城市中心绿地建设来缓解出现的问题。而苏州从保护古城风貌出发,放弃对古城的改造,在做大城市的理想与保护古城的责任形成冲突。虽然苏州中心城市大发展已全面铺开,但发展还是相对滞后。反而各县级市建设已成规模,遍地开花,增强了苏州的总体经济实力。苏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力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苏州城市的做大必须独辟蹊径。当下的苏州,中心城市已成组团模式,这是苏州城市发展的最理想模式。古城居中、东园西区、南北延伸、四角山水,形成了苏州的城市特色。这五个组团功能不同、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用大型绿地相分隔,通过快速交通网相连结。既分散又集中,还为发展留下空间,使古城得以完善保护。未来,组团模式可以使城市建设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一些规模适中的县级市可以吸收为组团模式的新成员,进一步加强苏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辟如昆山,它是苏州五县市中距离上海最近的城市,其经济发展受上海的影响更甚于苏州城区。一些外商纷纷在昆山投资设厂正是看中其紧临上海交通便利而地价、劳动力相对低廉的优势。如果将昆山纳入苏州城市的组团模式,将使昆山与园区连成一片,使苏州真正紧临上海,在苏沪线上形成一条高科技产业带,形成规模效应,苏州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将更为紧密,这对苏州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崛起也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在继承传统与迈向现代之间,苏州与上海的姿态续写着苏沪地区的辉煌历史。

上海有条吴江路,上海有条苏州河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时下的苏州与上海,再加上近邻的浙江,一个全新的以经济为联系的地域概念“江浙沪”诞生了。“江浙沪”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一个“马云”便从外星穿越而来,其未来必将超越历史,辉耀世界。

朋友的话引发了自己的畅想,更多的有感,来源于自己长期穿行往返于于苏沪两地。高铁的便捷,自驾的惬意,谙悉两地之间的交通,更有感于沿途风物,希望辑此一文,以飨宴更多对两地感兴趣的人们。

无戒365挑战营,金中紫欢迎您的点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海有条吴江路,上海有条苏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