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异类


《异类》读书总结

书名:异类
开始时间:2012-11-08
读完时间:2012-12-08
记录时间:2012-12-08
方式:实体书
(读书笔记)异类_第1张图片


书的内容不多,没什么深奥的东西,也没什么太多的奇谈怪论,只是和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略有不同而已。成功的另类启示,其实,我觉得一点都不另类。

1. 评价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成绩和能力。
比如,中国古代的李广,能力很强,但是没有封侯,后人多为他惋惜,认为汉武帝不公,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成绩。公司中也是,能力强,没有业绩的人,大部分时候态度,思想,理念的问题。和李广同时期的卫青,封大司马大将军,是历史上出身最低,功劳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很多人觉得他幸运,有功绩,没能力,我觉得不是幸运,他能力很强,而且有功绩,才会被记住。

2. 成功源自优势的不断积累。
比如富裕的家庭,优势积累的多,更容易成功。
国家其实也这样,有钱的国家,发达的国家,优势积累的多,知识积累的厚,不是一个穷国、傻国几次改革就能追上的。
中国古代诸侯,国家,一改革就能富强,比如管仲,商鞅,那是因为其他国家没有优势的积累,知识、武器、生产力大家都一样,谁的制度好谁就能成功。

3. 成功是文化传承、优势积累、机遇、努力的产物。
前三种是历史和环境赋予的,你无法改变,就像现在很难出现比尔盖茨,微软这样的桌面操作系统软件公司,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可能造就另一类的成功。
很多成功人士在讲自己成功的原因时,很少有说因为自己的,都要感谢别人,确实,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前三者。
这点倒是很符合中国的“时势造英雄”,天下太平就不会有新皇帝;天下分久必合,必须要有一个新皇帝,最后一定会有一个人成功的。
机遇不是运气,不代表干等着就行了,每个时代的机遇是不一样的,比如,古代的有当皇帝的机遇,90年代有变成比尔盖茨的机遇,现代什么样的机遇没人能摸得透,之后未来人才能知晓。20年前商业百万富翁就是成功,现在亿万富翁才算成功;以前成功是创建个拥有上万员工的公司,现在可能创建个拥有上百人的公司;我们努力是为了抓住我们当代的机遇,而不是重复旧的机遇,那样永远不会成功,那样你只会等待。

4. 看待问题的方式必须超越个体(去观察其所在社团和环境),罗赛托人健康的秘诀就在罗赛托自身。

5. 马太效应,差距是在一次次机遇里不断被拉大的。资源累加,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6. 10000小时标准,量变引起质变,很多东西原理很简单,主要靠练,熟练了才会理解到下一个层次。
这世界没有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人,即使有,也是侥幸,绝非天才。

7. 天才的烦恼,智商作用有一定限度,只有合格和不合适之分。一个人的成功是一个过程积累的结果,开始时候是最好的,不代表就能成功,比如培养一个飞行员,不会选一个最好的人培养,肯定是选一批合格的人进行培养。

8. 环境,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不得不承认,家庭环境好的,富裕的孩子比穷孩子更容易成功。
足够富裕的家庭,会让你有更多机会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比如穷人就玩不起钢琴),不需要为生计浪费时间;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去练习,从而达到10000小时的标准,当然,这不是说富裕就能成功,只是说更容易而已,也需要你有勤勉和超乎常人的刻苦。

9. 传承,也是文化,就像袁腾飞说的,东方是传承式社会,儿子会的是老子教的,儿子要听老子的,权力距离指数很高,造成了下级对上级表达意图时很讲技巧,从而产生很多委婉,弦外音之类的东西。西方是契约式社会,讲究平等自由,公平交换,平时表达很直白,上下级表达也很直白,权力距离指数低。当然这两种方式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只有合不合适。
有时候要想成功,必须摆脱这种文化传承,比如航空中,只有权力距离指数低的才能成功。
有时候要想成功,比如适应这种文化传承,比如政府机关。“是草都有根,是话都有因。吃饭品滋味,听话听下音。”

10. 勤奋,其实也算是文化传承,东方人更加勤奋,认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西方人不像东方人这样讲究勤奋,他们讲自由平等。当然,不是说西方人不勤奋,西方人也喜欢勤奋,是说东方人更注重这个。勤奋造就东方人某些方面更容易成功,当然也造成了东方人生活的更累。
有本书叫《每周工作4小时》,这本书的作者深入了解中国散打比赛规则,练了3个星期,然后获得了中国散打全美冠军,被授予了武者的头衔,被很多人喜欢。这种成功放到中国,肯定不会被宣扬学习。

11. 当然,每个人的成功定义不一样,理解不一样,过程就不一样,比如上面说的《每周工作4小时》作者,他的成功是少工作,多挣钱,多旅行……,勤奋工作对他可能不适用,但是却勤奋干别的。自己的成功只有自己知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