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号,谷歌发布了2018年度的学术指数(Google Scholar Metrics),用来评价各个领域杂志的影响力。该系统主要包括H指数(h-index或Hirsch index),H核心(h-core),H中值(h-median),H5指数(h5-index),H5核心(h5-core)和H5中值(h5-median)
H指数于2005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学家乔治·希尔施(Jorge Hirsch)首先提出,原本用来评价某一个学者的影响力,计算基于论文总数及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即某学者如果在其所有学术论文中至少有N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N次,那么该学者的H指数就是N。例如,Rob Kinght教授共发表550篇论文,其中有至少141篇被引用至少141次,那么他的H指数就是141。那他有多强大,与你自己的H指数对比一下吧!
谷歌此次发布主要采用h5-index和h5-median指数进行评价。统计了2013-2017年共5年间的文章引用情况。h5指数和h5中值的计算基于那些收录在谷歌学术系统中的杂志最近5年的论文数量及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例如,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某杂志在过去5年内所发表的论文中至少有113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113次,那么这份杂志的H5指数就是113。h5中值是这113三篇文章引用次数的中位数,如今年是195,即有近60篇文章5年内引用195次以上(中位数不受极值影响,表现更稳定)。
目前主导学术界的影响因子(IF)如日中天,都有点被神化了。但IF的不足之处还是非常多的,这里我简单谈一下谷哥的h5-index指数的优缺点。
如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IF波动很大,前年13,去年6,今年10。主要受MEGA软件一文是否在引用统计范围内影响。
访问如下链接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view_op=top_venues&hl=en
马上可以看到英语h5指数排名前100的杂志
我只截取了Top15,生物同行们看着都很熟悉吧!CNS赫然在列,医学神刊NEJM、Lacet、JAMA榜上有名。NC、PNAS、NAR实至名归。
点击h5-index下面含有下划线的数字,可查看这些高引文章
如点击Nature的h5指数362可查看近5年引用超362的这362篇文章,我们查看Top10文章
很容易看到世界科研的热点,第一位是15年发表的深度学习文章,年均引用3000次的神话;同时第6、7位也同样是深度学习,其中7位的GO就是著名的AlphaGO的算法。微生物组文章在前10中占有一席,第10位为14年发表的饮食干预影响肠道菌群的文章。
我们看到页面排名左上角有分类Categories
选项,点击按学科一级分为以下8个大类进行分类查看各领域Top 20:我们通常关注健康与医学科学和生物科学与地球科学这两个大类。
健康与医学科学
还可进一步按查看医学的60多个二级学科,相关人员可自行查看。
生物科学与地球科学
前3名是万年不变的CNS,还跟着8本Nature子刊,几乎占领了生物学的半壁江山。剩下的是几大综合杂志靠发稿量大中的精品保持了极大的影响力,还有几本Cell子刊。
此领域又细分为30多个二级学科,与我最相关的是生物信息和微生物学。
生物信息
生信领域过百的只有Bioinformatics。华大的GigaScience排名第8,基因组所的GPB排名第10,我国生信领域正快速稳步发展。
微生物学
NRM是本领域的教科书,超30的影响因子保证了其h5-index的绝对优势,每篇文章都是大牛写作半年以上,泛读500篇,精读过100篇文章的精华,同行必读。
读一读NRM近5年最高引的10篇文章,每篇引用都超500次,绝对经典必读。
ISME是本领域的老龙头,估计新出的Nature Microbiology会后发制人。Frontiers依赖其极大的发稿量整体优势明显。这么大的领域,居然没看到国内的杂志,连微生物所都没有一本像样的英文杂志(IF>5)有点说不过去。希望国内在这一新兴领域多办好杂志,机会非常多。
Microbiome目前h5-index达到55,应该在本类中位列16名,但新领域google还没有划为传统的微生物领域。此杂志的发稿量虽然保持了其稳定的高分(9分),但也限制了其综合影响力。
同时还支持12种语言类别的统计,
我们汉语理所当然成为了除英文以外的最大学术圈。
看到中文杂志也是一个很大的圈,h5指数30的就有17本杂志之多。但最高的也只有45,但连英语世界中单个二级学科领域都没法比。
任何的评价体系都是一种游戏规则,肯定有利有弊。主流的规则,会引导大家朝向游戏的规则更高得分的方向发展,大多数情况也是一种好事。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18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末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学习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最新文章目录阅读
https://mp.weixin.qq.com/s/5jQspEvH5_4Xmart22gj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