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驱动设计-软件核心复杂应对之道--模式设计

模式设计篇,主要针对ddd的几个重要概念进行了定义

主要分为entity/value object/service/module

 

Entity:(又称为reference object)

引言:房东出租房坏了,起诉作者,其实是另外一个同名同姓的人。隐喻:如何区分一个对象

Entity 需要有一个标识定义,在生命周期内是连续的,而且不随自身熟悉的变化而变化。说白了,需要一个唯一标识。

Entity 建模的基本原则是,确保连续性,保持实体的简练,不要过多关注的属性和行为上。

唯一标识的生成,例如jvm进程中的内存地址、分布式环境的唯一ID、数据库的自增ID等。

 

Value Object(值对象)

引言:2个小孩画画,他只关心用什么颜色、粗细的笔来画,画好后,他不用关系某个图上的细节是什么笔画的。如果需要关系,这会非常复杂。

 

值对象:不可变对象,常量

需要考虑2个场景,复制和共享:(如:同一个jvm中,共享合适,分布式场景,复制合适)

最好使用共享的场景:

1:节省数据库空间是一个性能关键点的时候

2:通信开销很低的时候

3:共享的对象被严格定义为不可变的时候

 

Service

有时候,一些从概念上不知道该归位哪一类事物的时候,经常会引用到Service上

特点:动词

Bad Case:

1:没有为一些行为找到合适的对象,service的实现慢慢变成过程型代码

2:一些service常常以对象(类)的形式存在,做一些没有领域意义的事情,常常以-Manager结尾

3:替换entity或者value object的某些职责

 

Good Case:

1:与领域模型的操作,不是entity 或者值对象的某一部分(不会越权)

2:接口根据领域语义定义

3:无状态的

 

Ps:应用层和基础设施层,是可以有部分无领域意义的service。

 

Module(package)

module直观好处有2个,一个是在module中不会被细节淹没、另外是可以直观查看module之间的依赖关系

通用设计原则:高内聚,低耦合。划分上可以是代码的分类、领域概念的分类。

命名应该以领域语义命名,反应领域的抽象知识

敏捷module,建议将单一概念对象的所有代码打包在一起,原因有2点,

一个是代码散落在不同包里面,无法清晰表达模型

一个是人类的大脑还原能力有限,比较难关联多个不同的mudule

 

 

 

你可能感兴趣的:(DDD,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