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录来自一本书的序言,太有感触~
标题:互联网为何如此迷人?
首先,互联网产品的传播速度很快,传播成本很低,也就意味着,当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出现之后,它能享受到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边际效应。这个说法可能有点枯燥,我们可以简单的看看弹弹堂和仙域这两款网页游戏,几十个人的团队,一款产品,一夜之间服务上千万的用户,一个月两三千万的收入,一千万以上的利润,这就是边际效应,这就是为什么出现了很多互联网新贵。
其次,互联网是一个可以承载智能的网络,和传统的建筑施工或电信业相比,它能承载更多的想象力,可以探索的空间无限,新的产品形态不断取代已有产品,这里是智慧的角斗场。
综合以上两点,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可以发挥创造力进行探索的行业,同时又能为从业者提供生活保证。
其实我要说的不是这些,我要说的是每个行业都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互联网的真正迷人之处在于它所带来的生活方式。得益于无止境的探索和竞争,团队的单位时间产出越高,就越容易在竞争中获胜,于是,互联网产品团队非常重视团队的兴奋度。兴奋度这个概念听上去好像有点虚,但是当你走近一些团队,和团队成员聊天,他们是斗志昂扬灵感闪现编码如飞,还是抑郁愤懑被动行事,再看看他们的产出,就知道兴奋度对于团队来说就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
保持团队的兴奋度有三大要素:对目标的共识、工作的节奏、来自用户的正反馈。
一个伟大的目标还是一个邪恶逐利的目标,会直接影响团队成员的投入度。腾讯曾经颁奖给QQ盲人版的产品经理,但是这位产品经理说,“我不配拿这个奖,如果我是负责评奖的领导,我会把自己的眼睛蒙起来用一遍这个软件,我就会发现它虽然能和读屏软件协同工作,但是它对tab键的支持是随机的,没有经过无障碍优化,盲人用键盘来操作完全不能预期下一次tab会定位到哪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到这个程度,只能算是非常非常凑合着用,远不如原来的QQ2008版本实现的效果。”这位产品经理不是为了追求奖励而工作,他是为了帮助盲人。
什么是共识,共识就是我们找到一个方式相互认同,可以辩论,可以投票排序,也可以抽签,具体方式并不重要,关键是相互认同。如果某个人可以下达强制命令,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就变成了命令的执行者,而不是共识的拥护者。这两者似乎没什么分别?当一个人成为执行者的时候,他的大脑有很大一部分就闲置了,长久以往就整个闲置了,团队就失去了他的智慧,甚至会失去这个成员。
达成共识这件事情本身也有效率的问题,如果团队成员靠的很近能够随时面对面沟通,如果团队成员的技能有所重叠更容易相互理解诶,如果有高效的决策机制,都能提升团队整体产出的效率。
节奏是什么?可以说,产品团队领导的关键使命是,抗住上面的需求,憋住自己的需求,管理下面的需求,为团队创造节奏感。工作有了韵律,团队成员就会共振,就会和谐,反之,则会地震。人喜欢按计划行事,因为他做着手头工作的时候,可以先想着下一步的工作,工作和工作的衔接会很流畅,如果计划总是被打断,就没有了下一个任务的预加载。当然,并不是说计划完全不能变,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如果有了重要的机会时间窗,或者要应对来自外界的威胁,团队成员达成新的共识,那就可以改变计划。过于随意的改变节奏,
特别是因为没有那么紧急重要的事情就改变节奏,团队成员就无法达到自己期望中的效率,觉得自己是在浪费生命。
来自用户的反馈可以帮助产品进步,但是太多的负面反馈会打击团队的士气和信心,寻找正反馈,把它们当成兴奋剂,不断注入给团队,能让团队兴奋得更持久。在这方面我很佩服Blizzard,他们可以用十年秘密开发一款游戏,期间很少与用户互动,可能用户对之前作品的认可已经足够激励和鞭策他们了。
最后再说一点,人才,人的效能是有差异的,这是事实。Joel Spolsky通过研究耶鲁大学学生的编程作业成绩发现,程序员的生产率有5倍或10倍的差距,这个差距不是靠堆几倍的人可以填补的,因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独自完成一项任务,不需要额外的沟通和协调,同样的任务让5个程序员一起完成,他们之间就必须沟通和协调,他们的工作效率会有很大损耗,这就是布鲁克斯法则——“向一个已经延误的软件项目增加人手,只会使它更加延误”。那么如何获得人才?当一个团队有了伟大的目标,有了平等的沟通方式,有了动人的节奏,有了用户的认可,它就有了足够的魅力去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入。人才永远不是问题,问题是一个行业、一个公司、一个团队对待人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