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

60年代,甲壳虫乐队一首《Norwegian Wood》风靡全球,被各国直译为《挪威的森林》,优美的旋律讲述了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故事,最后只剩下“我”独自一人在那挪威森林的小屋里暗暗忧伤。


挪威的森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以60年代的日本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爱情小说《挪威的森林》。开始接触这本小说时,我只知道村上春树是甲壳虫乐队的歌迷,这一点后来从他书中大量提到甲壳虫乐队的音乐中证实。只是为什么作者要用挪威的森林来作为一部爱情小说的书名?我始终不太明白。反复阅读其中的章节,发现,与其说这是一部爱情小说,不如说,体现更多的是社会的丑陋、庸俗、虚伪的阴暗面和对社会的不满。一群20岁左右的日本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和为了生存努力挣扎,而挪威的森林或许就是为了隐喻其中吧。


挪威的森林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书中塑造的人物并不多,主人公渡边,他的“发小”木月,木月的女友直子,以及后来渡边认识的朋友铃子、永泽、小林绿……只是这些人精神正常的真心不多。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说道,木月与直子都将渡边看为和正常世界唯一的联系,通过渡边他们和正常的世界相连。而刚满17岁的木月自杀在自家的车里后,直子的病情也越发的不能控制,木月和直子姐姐的死就像枷锁紧紧勒在了直子的生命里。渡边在木月死后又再次遇到了直子,与直子有了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渡边想帮助直子恢复健康,而他自己却渐渐开始迷失自我,不过他是幸运的,遇见了小林绿,小林绿开朗的性格是流入他生命里的一缕清泉,以至于最后直子自杀后,他唯一能想到的是打电话给小林绿。

书中的故事是以渡边回忆的方式叙述的,或许只有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思念,才能装入那个称作为小说的不完整的容器里。

日本人写书貌似不避讳死亡。书中提到了两句话”死不是生的对等,而是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死从来不在生的对立面,它做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虽然是应景在书中的内容里表现,不难看出,这也是作者本身的想法,而这本书中人物选择的又都是自杀,不知道是否茶在日本称之为茶道,死亡和杀伐则成为了武士道。

一本书能让更多的人推荐以及拜读,我想很多人其实在《挪威的森林》里能或多或少找到心灵上的共鸣,毕竟小说的根源还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至于它究竟如何让人回味,我想只能自己读过之后去体会了。

1996年,创作歌手伍佰又是在看完村上春树的这本《挪威的森林》找到了创作灵感,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歌曲,依旧命名为《挪威的森林》……

两首曲子,一本书。原来,有个词叫做共鸣。原来,名字也是可以传承的。

(转载请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挪威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