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
时间:2016年9月23日
地点:敦煌国际会展 B6-B7馆
人物:作家王树增与徐则臣
讲座主题:历史·文化——行走中的历史与记忆
昨天在微信群里看到这样的消息后,就很开心。非常期待 ,期待着这场精彩的讲座。
二,人物简介
王树增,中国军旅作家。1952年生于北京,国家一级作家。
1968年,也就是16岁那年,下乡插队。
1970年,应征入伍。
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2年加入中国作协。
2008年10月1日,在百家讲坛讲《长征》。生动,形象,受到广大观众青睐。
主要作品:
中篇小说《红鱼》《黑峡》《鸽哨》。
长篇纪实文学《远东朝鲜战争》《解放战争》《1901》《长征》《抗日战争》等。
作品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以及“曹禺喜剧文学奖”。
他专注非虚构类文学的创作。开创了当代中国历史纪实文学中以细节还原历史面貌的写作范式。
三,和作家面对面
九点半讲座才开始,我和朋友八点半就到了。
也是第一次来国际会展中心。宏伟,壮观都不足以表达我的感受。总之,就觉得是高大上。
正是,秋高气爽,景色怡人的时候。
来参观的人非常多。
我们等了许久,才一一排队进去。
里边错综复杂非常大,如同巨大的迷宫,不小心和朋友走散了。
我竟然迷路了。问了许多人才打听到,听讲座的地方。
当我进去的时候,会场里已经坐了好多人。我赶紧找了一个位子坐下来。望望四周,到处是书,似乎来到了一个书籍的海洋。
功夫不大。讲座就开始了。
主持人是一个戴眼镜的文雅的年轻人(后来,知道,主持人是徐则臣),他讲完开场白,话筒就递给了旁边坐着的一个安然的高大的老人。
哦,这个人就是王树增老师。
他身材高大,豁达豪爽。普通话讲得所非常标准,还带着京味儿。
因为这次文博会,著名的作家莫言也来了。所以王老师开场就讲到了莫言。
他说三十年前,他就和莫言来过敦煌。而三十年前的敦煌与现在的敦煌就不能比,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是特种兵出身,基本上是在部队里锻炼出来的。
他说他十六岁就下乡,然后十八岁
就应征入伍了。在部队里几乎度过了五十年时光。
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老班长。他的老班长曾经给他说过一句话,他说影响了他一生。
老班长曾经说,小子,你要记住。当兵没有第二名。
想想这句话,确实包涵深意。
当然,他的创作基本上是和战争有关。他写的大多是战争题材。
他的旁边的茶几上就放着他的著作,我看是《长征》和《解放战争》。这可能是他随身带着的。
今天他主要讲了他的创作《长征》的经历。
等把作品写完的时候,他说他大病了一场。他说他的生活基本上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寂寞书斋。
我以前也是学过中国历史的,对中国历史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点。
但是当听王老师这样详细的来讲长征的历史故事的时候,还是觉得非常的震撼。
有一些具体的人物的具体的故事,我听都没有听说过。但王老师知道的非常详细,我想他一定阅读了海量的历史资料。
还有,他讲陈毅,他讲粟裕,他讲方志敏,他讲孔权,他讲湘江战役断肠英雄,他讲独臂将军余秋里,都可以给你讲的栩栩如生,如在目前,让人身临其境。
他一个人一刻不停的讲了一个多小时。滔滔不绝啊。什么叫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我觉得这就是。
当听完他的讲座,我很惭愧的觉得自己的历史知识学的太少了。
联想到长征,他还讲到了现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啃老族,讲到了小鲜肉,讲到了张国荣,讲到了精神的硬度,讲到了幸福指数,讲到了信仰。
他说:我们人生常常会碰到铁索桥。
人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是创造奇迹的时候。
我不得不感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当讲座结束的时候,我想的是,得看看王老师的著作《长征》了。还有王老师推荐的方志敏的《清贫》和《可爱的中国》了。
最后,还有一个互动环节。观众都踊跃提问。我也提了问题。王老师都给了耐心诚恳的回答。
离场的时候,我们还很荣幸的和王老师合影留念。那个宝贵的瞬间将永存心间。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秋天,在会展中心,遇到一个人,听一场讲座,在我内心发生的变化真的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但,我想,我会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