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01 关于本书
人到了一定年龄,反而会更强烈的思索人生的意义。
于是,《活出生命的意义》进入了我的视线。
看介绍,有点奇怪,一本励志类的心理学家的作品,何以会译成 24 种语言,单单英文版就发行了 1200 万册,还是美国国会图书馆遴选出的影响美国的十本优秀图书之一 ?
于是,我在亚马逊上购买了这本书。

02 关于作者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奥地利人。
奥地利”盛产“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师从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和阿德勒,但并非”师云亦云“,他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哪怕为此在感情上和两位老师”恩断义绝“,也义无反顾。他所创立的“意义疗法”,有心理疗法的第三个维也纳学派之称。不同于弗洛伊德的“追求快乐”说,也不同于阿德勒的“追求权力(优越)”说,意义疗法的核心词汇是“追求意义”。
所谓“追求意义”就是启发人们去发现生命的意义。

03 意义就是责任
这就又回到了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林在书中明确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

”生命之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

面对生命向每个人都提出的问题,每个人就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作出回答,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为自己的存在负责:

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所以,对待生命,人只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而担负起责任,就是要实现生命的潜在意义,因为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关注如何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
作者在活着的意义和应尽的责任之间,画上了等号。

04 意义需要使命
弗兰克林是法西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根据统计,希特勒集中营的囚犯生存率只有二十八分之一。他之所以能活着走出来,除了运气,就是他对自己专业的执着和对自己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即使在随时会被扔进毒气室的恶劣环境下,他仍然耿耿于怀他那未完成的心理学的专著。作者用自己亲身经历,为下面这句话做了注解:

"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还有某项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

而尼采,作了更为简要的表达: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美国名人录(who’s who)曾以“什么是他们生命中最为关切的事情“为题,询问了几十位名人,弗兰克林也在其中,他的回答是:

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自己生命的意义。

05 意义包含痛苦
如果说生命有意义,那么遭受痛苦也有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无条件的,就是说,生命甚至包括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潜在意义。
痛苦无处不在,人生的各个阶段,痛苦各个不同,凡人有痛苦,圣人也有痛苦。
弗兰克林曾觐见教皇,虽然他的母语是德语,但他可以和教皇用意大利语直接对话,且交谈甚欢。在他告辞,转身离去时,身后却传来教皇用德语说出的缓慢但清晰的声音:“请为我祷告”。弗兰克林为此既感动又震惊!身为教皇,竟然也在承受着不为他人所知甚至不为他人能所想象的内心的痛苦,遑论其他凡人之辈 ?
古希腊哲学家塞内加不是说 “君不见整部人生催人泪下“ ?
为此,别无选择,只有勇敢地接受痛苦之挑战 —— 而从那一刻开始,生命就又有了意义。

06 意义直面死亡
生命是不确定的,因为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包含着死亡。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是人生悲剧的三个方面。而死亡是最后一个方面。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没有答案;
弗兰克林说,如果没有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答案明确。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死亡本身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07 意义无惧短暂
作者睿智,写出这样一句精辟的隽语:

未知期限的临时存在。

生命本已短暂,还不知何时落幕,生命之神秘莫测,乃至悲哀、无奈,全乎在此一句。
所以作者问道,“生命的这种短暂性难道不是使我们尽量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刻的最好提示器吗?”
为此,作者给出了他的忠告:

“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 Live as if you were living a second time, and as thoughyou had acted wrongly the first time.)

08 关于书名
在亚马逊上购买这本书时,偶然发现了其英译本(原著是用德文写的),书名是《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中文版如果是根据英文版翻过来的,似也可直译为《追求生命的意义》。但“追求”着重的是探索的过程,而”活出“则意味“得道”后的付诸行动,是故书名译为《活出生命的意义》,更为妥切、更为传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