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化思维


1.1 产品的本质

能够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定义:市场是提供给买卖双方交易的平台,而人在其中体现出主观能动性

需求

对用户而言,需求有痛点、痒点、兴奋点之分;对产品团队而言,需求则转化为优先级之分。PM会从纷至沓来的需求中,筛选排除反向型和无差异需求;针对用户的痛点需求,做好产品的基本型需求功能;并针对用户的痒点需求,打磨产品的期望型需求功能;而好的PM能发现、引导和挖掘用户的兴奋点,在产品中植入一两个兴奋型需求功能,从而打造产品的口碑

微信满足的是通过移动端实时沟通无障碍的痛点需求,同时提供语音和视频对话的痒点需求,还能满足用户展示自我、获取收益的兴奋点需求

豆瓣满足的是观影、读书前参考认知,以及之后发泄欲的痛点需求,同时提供基于三观一致结识朋友的痒点需求,还能满足用户用户针对文艺类作品评分和表达意见的兴奋点需求

产品需求是个很大的领域,对需求的理解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PM的基本功,产品汪们需要在这方面打好基础

定义:产品针对指定人群的指定使用场景,而提供的解决方式

1.2 互联网产品的特殊属性

对传统行业而言,基于互联网高效、信息透明同步的特点,互联网思维逐步影响了生活中的很多传统行业,形成被动的“互联网+”;同时,其也被引入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相对主动的“+互联网”。长期来看,将没有绝对独立于互联网而存在的行业,它们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竞争对手随时有可能从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向杀出,等到响应过来,为时已晚

传统行业闭门造车式的产品研发流程不适合沿用到互联网领域中,基于互联网产品试错成本相对低廉,采用敏捷开发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MVP(最小可行性产品)投入市场,收集用户反馈,快速迭代,是主流的产品开发模式

2. 对产品“思维”的认知

思维是一个很玄的东西,而产品思维的本质,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在最恰当的时机和领域,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去解决一部分人的需求,并能从这部分人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这个解决方案

2.1 对用户的剖析与认知

根据产品的核心价值,将用户分解成不同角色。按照《跨越鸿沟》的对用户的理解,包括技术爱好者(极客)、产品尝鲜者、实用主义者、保守主义者、怀疑主义者,不同用户对产品的诉求不一致,一般而言,要努力引导产品尝鲜者跨越鸿沟,转化为实用主义者,并争取保守主义者

产品化思维_第1张图片

同理心的重要性

同时,放空自己,别人应该知道的≠别人真的知道,置身于小白的位置,才能看到产品真实的使用价值

该角色为什么会使用这个产品。产品解决了该用户角色的什么核心痛点需求,解决的程度如何,相比市面上已经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竞品有哪些彼所不能及的优势,

2.2 充分挖掘和分析需求

好的PM会从人性深处的弱点出发,带给大众爽到极致的产品

PM要而要抽象认知产品本质。借用张小龙的产品思维观:所谓抽象就是要找到所有复杂东西的共性,然后就做共性的这一点点,所以他没有给微信下标准定义答案,而是你如何使用微信,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它到底是什么,不给产品下标准的定义,这样一来可以让产品更自由地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象空间,因为产品最终是什么,是用户说了算

PM在工作中,要避免由于奇奇怪怪的要求(用户要求、KPI压力、拍脑袋决定...)变成不断加需求和功能的功能经理

微信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保持着核心的功能结构:一套包含众多对象和消息的I/O 系统。其它的功能几乎都以插件的形式存在,甚至,像是根本不存在

同理,公众号也不会让微信复杂化,如果你不关注公众号,你不会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公众号已经是一个平台,但在微信里它没有地方存在,除非你关注了一个公众号你才能看到它


作为PM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思维”的养成过程需要长期刻意的训练积累,而难以速成。产品汪们在分析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时,最好能够同时从设计者的初衷、不同人群在不同场景下的体验两个角度去想问题:我如何能做到真正的“设身处地”,一秒变小白,在实际的使用场景中去使用,去理解设计者的意图,产品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我能不能发现一些隐藏需求,是不是设计者发现并弃用了...

PS:附上产品思维脑图

产品化思维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产品,产品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