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型和进取型的思考

表现型和进取型的思考_第1张图片
……

先抛出一个问题:当你看到一个论点,自己认为是“错”的,别人却说是“对”的时侯,你还会继续看下去吗?

这是一篇“你也可以是表现型选手”的文章。

表现型和进取型

新生大学有很多同学都在说表现型和进步型,这个概念原处是《成功、动机与目标》,而我第一次看到则是在笑来的文章里。一个新概念出现,如果我们是陌生的,自然会倾向从讲述者的诠释角度来理解它,更何况这个讲述着是比自己强得多的人。

我们就像是新生的小鸭子,什么都有样学样,不仅仅是因为榜样的话有道理,值得学习,更是因为从心底我们认为,我们那样去做,成为榜样那样的概率会大很多。

榜样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目标感染”鼓舞着我们。换言之,我们会采纳他们追求的目标——在我们认同他的前提下。

可是,表现型真的就那么不可取吗?

《成功、动机与目标》的作者海蒂提出,在面对不同问题和挑战时,应选择不同的思考方式。“表现”还是“进步”的目标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它们只是用不同的描述方式来说明不同的目标。表现型思维本身没有错,本质上只是思维工具而已,跟一把刀一样,可以给我们带来便利,也能伤人。关键看你怎么用它。

尊重事实

事实上,我观察到的不少表现型选手,就是能够更多的吸引别人的注意,而注意力是比时间更宝贵的资源。当吸引到的注意力足够多足够大的时候,已经可以做很多事了。另外,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霍桑效应”,是指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而这些改变,在你看来是100%的作秀表演,但在别人眼中看来或许就是真诚和行动。

也许你会说,表演不可能持续。如果这是比赛,他已经成功获得观众的好感;如果这是路演,他已经成功赢得投资人的青睐,这是事实。至于后续,那是他要思考的问题。而你要关心的问题是:我该如何拥有第一批观众?

达成一个目标需要有起点,有过程,有终点。终点即目标达成,无需多说。
过程需要持续的行动,不管你是什么思维,没有就是不行。
行动需要及时的反馈,这帮助你在过程中不断调整,保持方向。
反馈需要关注你的人,没有他们就得不到足够多的好的反馈。

独立思考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那篇课文:《自相矛盾》。我贴出来,凑点字数: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表现型和进取型的思考_第2张图片
……

我们不应该说自相矛盾的话,做自相矛盾的事,在生活中,我们又常常会遇到矛盾的事。回到前面的话题:

笑来最终传达的观点有错吗?没错!
海蒂最终传达的观点有错吗?没错!
他俩对表现型的定义矛盾吗?矛盾!

在书中作者一直在讨论的是 表现型“目标” 、进取型“目标”,笑来的表达是表现型“人格” 、进取型“人格”。再深入想想,一个是讨论动机,一个是讨论思维模式。看来相似,实际完全不同。为了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将其他知识迁移处理,最后演化成自己的概念。这是真正有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做到的。就像刘传,他的认知学习法,他里面提到的知识点80%我都知道,但他就是能把所有的东西串在一起,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论。

我们的认知是不断迭代的,了解这个世界越多,看到这个世界到角度就越多;吸收的知识越多,理解知识的维度就越多。在以前的接受教育和现在的自我教育过程中,我们都更希望不断增加独立思考能力,当遇到知识与经验相吻合,我们更加确信这样的知识和经验。太阳昨天从东方升起,今天也从东方升起,明天还会从东方升起。当遇到知识与经验不相吻合时,我们会怎么做呢?

相信原有知识和经验。因为那是我最崇拜的老师啊!
相信新的知识和经验。因为那是比老师更牛逼的老师啊!
找到它们的不同,思考它们的差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记得笑来在《YC学习笔记》里有说过:

在我看来,世上最难学会的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表现型和进取型的思考_第3张图片
小春笔记:gouyu-note

你可能感兴趣的:(表现型和进取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