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格雷的画像》的读后感

这本书在1891年出版后就受到当时英国报界的批评:一本有毒的书,充满了道德与精神沦丧的臭气。想想看这本书有多少特异。

的确,书里的许多论点对于现代的我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颠覆性的,何况在19世纪呢。

作家王尔德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家、诗人、剧作家,也是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

王尔德的小说、剧作和童话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文学成就。在剧作上,他与萧伯纳齐名;评论界把他的童话与《安徒生童话》相提并论;而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则是他本人传奇一生的生动写照。

《道林·格雷的画像》的读后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书里讲述的是道林·格雷看到巴兹尔·霍尔华德为他画的自像后,发现了自己惊人的美。他在巴兹尔家中结识了亨利·弗敦勋爵,并为亨利的人生哲学所折服,道林开始为青春韶华易逝,面貌难以永驻而感到痛苦,发誓如果自己能够永葆青春而让那幅画像变老,他愿意捐弃自己的灵魂。

他的这个愿望后来居然奇迹般地实现​了。他认识了女演员茜比尔•文,因为两人很快进入热恋并订婚,恋爱的茜比尔无比幸福,她把自己献给了爱情,而鄙视了她的舞台的演出,但道林却是因为茜比尔优秀的演技爱上她,当茜比尔在舞台上失去了优秀的演技,让道林在巴兹尔和亨利面前丢了面子而恼羞成怒,粗暴地对待她,全无半点怜爱之心。

道林回家后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画像已经发生变化,嘴角现出了残忍的表情。茜比尔在道林绝情地离开自己后,当晚便因绝望而自杀。本想与茜比尔重归于好的道林,在得知茜比尔的死讯后,却在亨利勋爵的"开导"下,推脱了自己的责任,毫无心肝地把恋人的死当成一个浪漫的故事。

朋友的重要也就在此,一个人的朋友往往会影响他的行为举止,中国人讲“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不管是书上,还是现实,放之四海而皆准。朋友其实代表着一种思想,思想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此道林开始一天天走向堕落,那幅画像也随着他的每一次恶行而变得愈加丑陋狰狞,而道林的外表却始终保持着青春年少的美貌。

道林在那幅画像的掩护下过着双重人格的生活几十年:外表纯洁天真,一尘不染,实际上却干下了许许多多卑劣堕落的勾当。许多年轻人因为喜欢他的外表,祟拜他亲近他,和他交朋友、做情人,最后一个个都被他搞得身败名裂。

当巴兹尔好心相劝,道林却认为真是因为巴兹尔给他作的这幅画,巴兹尔对他的崇拜让他走进了人性的丑恶,失去理智的道林向巴兹尔展示了画像,当巴兹尔在丑陋的画像前颤抖时,道林怨恨地将巴兹尔杀害。之后毫无人性地找人替他毁尸灭迹。

茜比尔死后十八年,她弟弟一直在找道林,想要给茜比尔报仇,却在一次意外的打猎事件中身亡;而为他毁尸灭迹的阿兰·塔贝尔后来也开枪自杀,没有人可以知道道林的秘密,把它公之于世。

挂在阁楼里的画像却常常让道林想起自己所犯下的种种罪恶,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终于承受不了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就在他持刀刺向画像的那一刻,那把曾经杀死过画家巴兹尔的刀,却刺进了道林自己的胸膛:横尸地上的道林·格雷形容枯槁,面目可憎,挂在墙上的画像却变成了当初的模样,画像上的道林美丽动人,青春年少,光彩依旧。

在看书的过程中,王尔德带有辩论思想哲学的言语不时地出现,甚至有一些语句在我看来相当偏执,但很多处的对话还是让我耳目一新。

巴兹尔说

哈里(也就是享利),那个时候我就会觉得,我把整个灵魂都交给了别人,可他却只把它当成了一朵花,别在外套上,那只是用来点缀他虚荣心的小饰品,或是当成一种夏天的饰品。

在这里巴兹尔向享利坦白自己崇拜道林,觉得道林是真善美的化身,而巴兹尔因此倒在了道林的长剑之下。

书籍对人的影响往往会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亨利在十六岁时看过一本书,对他产生了不小影响。这本研究一名巴黎青年的心理状态的书,世界上的种种罪恶仿佛穿上了精美的服饰,上演了一幕幕哑剧。享利又把这本书送给了道林,年轻的道林马上被书里奇怪的有毒的思想吸引了,使道林的灵魂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

不喜欢看书的人,也许他没有灵魂,但是看有毒的书,他的灵魂也会有毒,同样也会毁了自己。

王尔德的语言很犀利,故事很简单,以道林的毁灭为结尾,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消除有毒的灵魂只能以毁灭肉身为代价,人类活下去的希望是因为人间还有无数正义。

书里的画其实就是道林的灵魂,当灵魂变得丑陋时,就算拥有了最美丽的外貌,也是世界上最不开心的人。

如果美貌与善良如果只取其一,世人会作如何选择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林·格雷的画像》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