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重来》

读书《重来》_第1张图片
friends.jpg

读书《重来》_第2张图片
REWORK.png

知道这本书很久了,放在待读书中一直没有看,直到在播客—“狗熊有话说”中又听到他介绍这本书,从书架上拿出来看完。确实是一本很赞的书。

本书介绍

书名:《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出版时间:2010.10
阅读时间:2015.01
作者简介:Jason Fried,37signals的合伙创立人,倡导软件极简主义,相信简约之美,尊重简单和坦诚做事,并把这些思想运用到创业过程和产品开发之中,拥有一大批IT粉丝;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出生于丹麦,编制并创建了网络开发框架Ruby on Rails,此框架让无数程序员受益,被称为是程序员的“基本开发环境”(“bas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大卫和贾森一起创立了37signals。
公司介绍:
37signals总部设在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 贾森·弗莱德(Jason Fried)、恩尼斯特· 基姆(Ernest Kim)、卡洛斯·西古拉(Carlos Segura)是其共同创始人,是一个创造简单、专一软件的小团队,其产品可以帮助用户协同工作和组织团队。

37signals 对于很多 Geek 来说,是一家非常迷人的公司,他们是网络上的另类新星,曾被《连线》杂志评出2008年十大最值得关注创业公司。37Signals在web应用业界可谓是鼎鼎大名了,不仅仅有BaseCamp、Highrise、Backpack、Campfire等知名产品,同时还衍生出一本Web创业公司的经典书籍《Getting Real》、《ReWork》(成为Amazon书店排行榜第一名)。

我的感受

这本书洋溢着激情,以及由于成功践行带来的自信理念,和很多充斥着理念、架构、框架的管理文章相比。虽然本书的观点有些更为激进,但却可信——因为这被践行和验证!

都说互联网是新的大航海时代,原有世界的规则和理念都被颠覆,但是什么是正确的方向?什么是新的规则?这本书揭示了很多新的观点,新颖且有用。

摘要和评论

我们刻意把自己做成一家小公司,只为小企业和小团队开发软件,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完成工作。目前全球有超过300万人在使用我们的产品。
1999年,我们从一个“三人组”的网络设计咨询公司起家。到2004年,由于对该行业使用的项目管理软件感到十分不爽,于是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产品:Basecamp。当我们把在线工具秀给客户和同事们看时,他们众口一词:“我们的业务也要用这个!”5年后,Basecamp每年能为公司带来数百万美元的利润。
2015-01-08 17:56:59
现在,我们公司还出售其他的在线工具
2015-01-08 17:57:03
Highrise就是我们开发的一款联系人管理软件以及简单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如今有数万家小企业用它来跟踪潜在客户、现有交易以及管理上千万份联系人名单。有超过50万人已经注册使用我们的Backpack软件,这是一款局域网兼知识共享工具。运用我们的企业即时聊天工具Campfire,人们已经发送了上亿条信息。我们还研发了一个计算机编程框架——Ruby on Rails,让Web 2.0世界很大一部分变得更强大。
2015-01-08 17:57:33
有些人认为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样的说法让我们回避不及。互联网公司素来以疯狂招聘、大把烧钱、华丽落败而广为人知,我们却不这样。我们公司很小(本书出版时止,仅有16名员工)、开支甚少、盈利颇丰。
2015-01-08 17:57:45
这些批评家们无法理解一家公司怎么居然会在拒绝成长、唾弃会议、没有预算、踢开董事会、不用广告、远离销售人员和“现实世界”的情况下,依然红红火火。对他们来说,这是问题,对我们来说则不是。他们说你得跟财富500强企业做生意。拉倒吧!我们都把产品卖给财富500强企业了。

瞧瞧,就是这么自信!

2015-01-08 18:14:24
与企业成长和业务有何关联?为什么人们总把扩张当做奋斗目标?除了满足虚荣心外,“大”还有什么好处?(你最好能给我一个比“规模经济”更好的答案。)选择并保持合适的规模又有何不妥?
2015-01-08 18:14:43
也许你的公司的最佳规模就是5个人,也可能是40个人,也可能是200个人。也没准只要你一个人加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成。不要提前幻想自己要做到多大规模,要慢慢发展,走一步看一步——时机未到就大肆拉人入伙的做法使很多公司走上了绝路。同时还应该避免井喷式成长——这会使你扩张过头,错过最佳规模。
2015-01-08 18:14:57
小公司并不只是一块跳板。小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目标。
2015-01-08 18:15:19
不要因为瞄准小公司就觉得缺乏安全感。无论是谁,只要他所运营的公司能够持续发展、保持盈利,不管规模大小,都是值得骄傲的。

这个观点很棒!我们总是认为大的才是好的,无论谁做个公司都想不断做大,好像做大才能做强——于是我们就看到不断的比拼价格,利润不断摊薄。与其说我们在做大企业,不如说我们总是有做老大的冲动。当然,无论腾讯还是阿里巴巴都是非常成功的大公司,但是本书提出的是另一条路——有没有可能做一个小而成功的公司呢?

2015-01-08 18:15:36
工作狂的行为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愚蠢至极。过多的工作并不代表你对项目更关注,也不代表你作了更多贡献,这仅仅意味着你干了更多活而已。
2015-01-08 18:15:50
工作狂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他们制造的麻烦却更多。首先,这种工作状态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当职业倦怠感袭来时——这一点基本上不可避免——你根本没法“软着陆”。
工作狂往往不得要领。他们花费大把时间去解决问题,他们以为能靠蛮力来弥补思维上的惰性,其结果就是折腾出一堆粗略无用的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凭空制造出危机来。这些人从不寻求高效解决之道,因为他们恰恰就“钟情于”加班加点。这让他们感觉自己像个英雄,并沉迷其中。他们(通常是无意识地)制造问题,看似这样就能享受更多的工作了。
2015-01-08 18:16:06
如果你只是为工作而工作,那么你就会丧失判断力。你的价值观和决策方式都是扭曲的。你没有能力去判断哪些工作值得做、哪些工作该放弃,最后搞得自己筋疲力尽,而一个筋疲力尽的人是无法作出明智的决定的。
2014-11-30 09:28:47
最后,工作狂实际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正常人高。他们自诩为完美主义者,但这仅仅代表他们浪费了大量时间去关注次要的细节,而不是推动下一项任务。
2015-01-08 18:16:17
工作狂不是英雄。他们没有力挽狂澜,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真正的英雄早已想出办法、搞定一切,然后回家了。

我想说:哈哈哈哈,说的对!当事情多到做不完的时候——通常是没有抓住重点!

2015-01-08 18:17:00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这件事就应该是你愿意毕生而为的工作。难道你愿意终生复制别人的产品或者只是搭配、组合别人发明的东西吗?你应该创造你独有的传承。不要只是坐在原地等着别人来为你作出改变,不要以为你得需要一个大团队才能做出一番别样的事业来。
2015-01-08 18:17:15
看看著名网站Craigslist吧,这家颠覆了传统的分类广告业务的著名网站,其员工人数只有区区几十人而已,而公司每年的收入却达到了几千万美元,是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给整个报刊行业带来了重大打击。
2015-01-08 18:17:22
马特·德拉吉打造的德拉吉报道(The Drudge Report),只是他自己一个人运营的一个简单的网页而已,然而这个简单的网页却对新闻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电视从业者、电台脱口秀主持人以及报社记者都将其视为发掘新故事的“必去之地”。
2015-01-08 18:17:34
要做就做举足轻重的事情,这些小人物发迹于草莽,却破坏了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的传统模式。你也能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出同样的壮举。

无论如何,对于个体而言,这是个伟大的时代,不是么?

2015-01-08 18:18:17
想要创造一个伟大的产品或某项卓越的服务,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做你自己想用的东西。设计你了解的产品——你就能很快发现它到底好不好用。
2015-01-08 18:18:38
一旦发明一种产品或服务,你每天就得为上百个微不足道的决策去劳神费力。如果是帮别人解决问题,就会像瞎子一样在黑暗中不断摸索。但如果你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希望之光就出现了。你非常清楚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2015-01-08 18:19:23
这些人解决了自己的燃眉之急,同时也发现了他们的需求背后隐藏着一片巨大的市场,这就是你应该去做的。
2015-01-08 18:19:30
自产自销的好处还在于,你可以快速直接地评估产品的质量,而不需要去了解别人的反馈意见。
2015-01-08 18:19:40
这种“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方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让你爱上自己的产品。你十分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价值所在。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毕竟你(很有可能)会为这件事奋斗很多年,甚至付出余生,所以,最好还是做自己真正关心的东西。

对这个话题,这个团队实在是太有说服力了,他们本来是家做网页的公司,后来觉得项目管理比较麻烦,于是开发了Basecamp这个项目管理程序;他们员工少并且都是异地办公,需要及时交流,于是开发了“Campfire”这个可以随时群聊的程序。在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巨大的成功。

再摘录的话,这篇文章就过长了,无论如何,这是本非常棒的书!希望你也喜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