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唱反调|听说至暗时刻把你们都看哭了?

好吧,其实我也哭了——丘吉尔收到赴任通知后,夫人帮他整理衣服后靠在他后背的时候;入驻唐宁街10号后,夫人在儿女面前举杯独白的时候;针锋相对,怒摔椅子,说“这是我坐到这的唯一理由”的时候;地铁私访,车厢里的人们齐声说“Never!”的时候……

唱唱反调|听说至暗时刻把你们都看哭了?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泪点和振奋点都满满,救亡图存同仇敌忾的故事总能调动我们的情绪。当然演得也棒极了!

我这里只想提出的一件事,叫做,叙事角度和思考问题的角度

丘吉尔是守住欧洲战场迎来战略反攻的重要人物,一个Victory鼓舞了一个国家的斗志,可他真的只是银幕上这个执拗又可爱的让人喜欢的胖老头吗?

人物篇

他亲切,他也野心勃勃。

影片里赴任前丘吉尔与夫人对话,说“这是我儿时的梦想”,不只是一句玩笑。和无数年轻的有骑士梦想的英国青年一样,他从军事学校时期开始就渴望金戈铁马,渴望在战争中扬名立万。可在印度服役曾让他失望,他认为这个地方太过安逸不会有战争,他唯恐天下不乱。

终于在一次镇压印度边境起义的战役中以战地记者身份出征,并通过精彩的战地报道一举走红。在接下来的著名的小说《萨福罗拉》中,他借主人公之口,表达自己狂暴、剽悍的天性,只有在动荡不安中他才能获得动力和荣誉。


唱唱反调|听说至暗时刻把你们都看哭了?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他勇敢,他也苟且偷生。

影片的背景,正是生死存亡的关键当口。如果没有敦刻尔克的成功大撤退,英国就难以保证足够的有生力量以持久战。丘吉尔身上背负着是三千援军的生死,是受困三十万大军的性命,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存亡,他那么勇敢。可你知道吗,他自己也曾是死里逃生的主角。

18世纪尾南非的英布战争,丘吉尔作为《晨邮报》的记者,再次冲上前线。在一次深入敌军腹地的侦查行动中,部队遭遇阻击。丘吉尔奋力使机车远离敌军火力,并拼命抢救伤员,但不幸最终被南非民兵俘虏,举手投降!

因为是随军记者,他一直要求被释放,但都没有成功。于是他孤身策划越狱,一个人没有武器,在布尔人控制区里九死一生逃离,越狱后甚至一度被敌军悬赏追杀,不可谓不是孤胆英雄。你能把这个人和后来的抽烟酗酒暴饮暴食的白胖子联系在一起吗?


唱唱反调|听说至暗时刻把你们都看哭了?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他率真,他也狡兔三窟。

面对议和还是抵抗到底,丘吉尔坚定无比。可他的诡诈和反复无常的故事又写满在过去的经历里。南非捡回一条命后,他不仅没有坦露自己投降的事实,反倒是把自己的逃跑大肆渲染,一举成为媒体宣传的国家英雄,并凭借名气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政治资本。

以战争英雄的身份丘吉尔代表保守党参与竞选,凭借出色的演讲口才获得不少选票。激进好战的他为了政治利益,此刻却假意宣扬民主,伪装成要为广大民众求利益的样子。而一转身后,因与张伯伦的经济主张相悖,并为了跳槽升官,摇身一遍转到自由党,大肆鼓吹自由贸易政策,并以候选人身份成功进入议会。、

在党派问题上,丘吉尔有奶便是娘。他善于见风使舵,狡兔三窟。因在自由党内抵抗社会主义的主张遭到抵制,他一回身又再度重返保守党。这样一个多谋善变的狡猾政客,你能把他和电影里的执拗的老大爷联系在一起吗?


唱唱反调|听说至暗时刻把你们都看哭了?_第4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他坚定,他又反复无常。

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面对同盟国,一面里,丘吉尔从来强调不能放弃法国,法国永远是我们的同盟国。而在法国要求补充空军支援的时候,丘吉尔又总是顾左右而言它,迟迟不愿投入自己的空军后备力量。这也是后来远征军被德军截断大部队的重要原因。

奇怪战胜时期,英国从未拿出与德国决战的决心,一直期盼苏德两虎相争。然而苏德瓜分波兰,苏联占领芬兰,德国占领挪威丹麦,苏德联合让局面急转之下。丘吉尔调转枪口,一方面拉拢罗斯福参加对德抗争,一方面挑拨离间苏德关系。终于在德对苏宣战后,整个英吉利最仇恨苏联的丘吉尔热情积极地与苏联结盟,支援苏联。

他统领欧洲,他也穷途末路。

历史洪流滚滚,顺昌逆亡。在反法西斯侵略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丘吉尔,又在战后一败涂地。丘吉尔不顾民主呼声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大潮,一意孤行倒行逆施,终于难以挽回英联邦分崩离析的疲态,也无法继续自己的帝国梦想,失道寡助,丢了民心。

为了重新抗衡苏联,丘吉尔不得不以重建德国作为欧洲大陆与苏联对峙的筹码。然后重建的德国发展迅速,很快就变得更加富强,反观英国则还是一副落魄帝国的困苦。这让本来二战胜利的结果红利也大打折扣。丘吉尔和他的保守党,也失去权利,铺盖卷离开唐宁街10号了,不得不让人唏嘘不已。


唱唱反调|听说至暗时刻把你们都看哭了?_第5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看到除了亲切、勇敢、坚定、率真,雪茄不离手酒不离口的大腹便便的,会比V的白胖老大爷,丘吉尔是个多么丰富饱满复杂的人物啊!

电影是自己的艺术,一部表现抗战决心的电影也不是丘吉尔的个人传记,也没必要为全部的历史和事实负责。但它讲述的毕竟是真人真事,毕竟无法让观众架空历史独立地欣赏艺术。而他无可避免的,只能选择一种叙事角度。历史终究是胜利者的历史,历史也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无论是丘吉尔,还是他所在的政党,还是英国民众,还是同盟国,只是一个角度而已……By the way,影片中作为相对比较反面角色的张伯伦,在主角的衬托下尽显保守和懦弱的形象。而后世对他的形象、政策、态度的判断和观点,也其实多是源于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而我其实在这里没有评价这部电影的好坏,也不想评价丘吉尔其人。当然他是伟大的,不然怎么奥巴马同志白宫的私人办公室里供拜的都是丘吉尔相。只想说,在很多故事都只具有一种叙事角度,表达一种叙事态度的时候,我们应该拥有更多的思考的角度。

如果可能,下期可能还想以这部电影,就叙事角度的问题,继续聊聊关于局势变化和人心的事。


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让我们一起发现这世界的多样性,好不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唱唱反调|听说至暗时刻把你们都看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