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书就对了》拆书笔记

今天在赵周老师的这本书里面看到了拆书的三个步骤: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知识

2联想自己的有没有相关经验

3以后我该怎么运用

就拆书的方法我引用这个方法现学现卖,开始把这个观点拆书了

第一步以已经在上面重述过来

第二步:联想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验

平时比较喜欢听大狗熊的播客,今年大狗熊建立的狗熊月读的会员计划我也加入了,在大狗熊的阅月度计划中他对于知识性书籍的分享往往是,先说作者是怎么说的,然后联想起自己曾经的经验,有时候会说说对于他自己和对别人的借鉴意义,比方说对于《必然》这本书他就是那么分享的,小说类的与自己经验的关联会少一下,我想问问大狗熊,他是不是也看过这本书的呢,如果他没有看过这本书,那是不是说明能把书读得好读得更深刻的人,是不是慢慢的通过其他的途径也从中得到了这种方法呢?就像赵周老师举得很多例子,有史蒂芬的例子他从没有进入商业市场确写出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有刘一秒的例子从德鲁克的《管理时间》中形成了上万元的管理培训课,都是通过读别人的书拆分了以后然后以一种更好的方式,更能促进别人学习的方式,分享出来,也许赵周老师也从别人的书籍中领悟到的也说不一定呢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的男朋友曾经的学霸,高考状元,他说他以前看书的速度特别人慢,但是每次都考第一名,就是因为他在看书的过程当中会联想到很多的其他的知识,所以很多没有接触过的题目,对他来说都是触类旁通了,对于这一样与拆书的这种做法,都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啊,只不过小松鼠没有记下来而已,而是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和学习方法,但是我奇怪的一点是小松鼠怎么能把初高中那么晦涩的知识联想到其他相关的东西的,他联想到的具体是什么呢?

第三步:以后我该怎么运用

第一步:对于对自己有拥有的东西,重述一遍也是一种很好的记忆,印象深刻的一种方式

第二步:联想到自己平时遇到的事情,相关的案例,这种相当对是对这个案例的重复,同时如果有平时自己做得相反的地方比较思考,要么质疑作者的说法,要么就是重建自己的思维

第三部:最后一点就是形成自己对这个关键的见解,受到的启发,下一步的行动,这里有点像我们平时做营销的时候来包装我们的卖点,可以有不用的形成来包装,只是看哪一种说法能刺激客户的痛点,让客户产生购买的欲望吧,同时也是一个从A角度换到B角度,角度转化的一个过程,这一点又跟昨天看到的采铜的一篇文章上又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这个是不是又回到了事物的精髓,是不是真正好用的方法就一两种,只是在不同人那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罢了。

在这里我想到,以后的每天要写的一千字的就可以从这里出发来写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样读书就对了》拆书笔记)